• 精选
  • 会员

高水平的倾听:学会和讲话人保持“”同频“”

2020年3月26日  来源:流沙言职 作者: 提供人:tuili29......

来源|流沙言职

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能力。我们交流过程中60%的时间都是用来倾听的,但其实我们并不擅长倾听,我们只保留了25%所听到的内容。——Julian Treasure

周一的例会上,部门老大侃侃而谈,提出了新季度的业务目标,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则是千姿百态:

  • 小路处于放空状态;
  • 大伟觉得老大讲得不切实际,满脑子都在想如何反驳老大;
  • 丽丽觉得老大讲得很有道理,内心里充满对老大的崇拜;
  • 而老张则时不时地点点头,甚至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看还和老大有几分神似。

......

这样的会议在各种工作场所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同样的演讲者,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听者却完全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倾听层次所致。

高水平的倾听:学会和讲话人保持"同频"

知乎专栏《学会倾听与独立思考》一文的作者认为,倾听分为"我在听、你在说、我们本来就在同一个频率上"三个层次。处于哪个层次,就决定了你有相匹配的行为方式。

01.倾听的三个层次

  • "我在听"层次:自我中心
  • "你在说"层次:关注他人
  • "同频"层次:产生互动

1."我在听"层次:自我中心

这一层次的倾听状态是以自我为中心,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比如,面对对方的口若悬河,内心的反应常常是这样:

  • 接下来我该怎么应答?说什么,问什么?
  • 对方说得对吗?
  • 我该怎么反驳他呢?
  • 哎,他刚才说什么来着?
  • ........

关注点在自己身上,很容易就错失对方的说的内容,最后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比如开篇中的大伟,对于领导提的方案有一点存疑,就想着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很可能会忽略方案中其他方面的合理性。这样下去一场争论不可避免。

2."你在说"层次:关注他人

这个层次的倾听开始将焦点放在了他人身上,而不仅仅是关注自身。

你开始思考他人说话的逻辑、侧重点,观察他人的语气、神态,推测他人表达的内容背后的情感是什么。

比如,典型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 他刚才讲的第三点很重要
  • 他在说到自己的爱人时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
  • 他刚才的那句话听起来好难过啊

"你在说"层次相对于"我在听"层次,开始懂得关注他人,知道倾听一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但是,这个层次的局限性在于你开始关注对方,但是对方却不一定能感知到你在认真倾听,所以是一种单向的行为和情感传递。

3."同频"层次:产生互动

来到这个层次,你不仅仅是在关注对方,甚至感受到了他的所思所想,而对方也能从你的反馈中感知到你在认真倾听,从而双方达到"同频"。

处在这一层次的倾听者不会随便发表看法或观点,也不会轻易给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

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对方。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只有大约5%的人能达到第三种层次的倾听。

但是这个数字不妨碍我们向少数人看齐。

想要构建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要从学会在倾听时和别人"同频"做起。

02.倾听时如何达到"同频"?

在倾听时想要做到"同频"有两种状态:行为上的"同频",情感上的"同理心"。

1.通过灵活模仿实现行为"同频"

心理学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做同一个姿势叫"镜子连环",即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做动作,就像在照镜子一样。

模仿对方的动作,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还能引起对方强烈的共鸣,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从肢体语言上就能感觉到你的尊重和赞许。

因此我们所说的行为趋于同频,其实就是借助"镜子连环"原理,模仿讲话者。

1)肢体语言的模仿

  • 模仿要把握度

心理学者海斯塔经过研究发现:销售业绩好的业务员会在无意识中模仿顾客的姿势,这也是他们能够快速赢得顾客好感的原因。

肢体语言的模仿包括坐姿、站姿、手的动作、肩臂的动作、腿脚的动作、头部的动作、嘴部的动作等的模仿。

比如:有人说话说到一半,将本来前倾的身体靠在椅背上,这表示他很放松,如果你此时也模仿他的姿势稍微向后,那也能向他传递你很放松,在听他讲话的信息。

注意:模仿并非单纯地复制粘贴,而要把握好度,也就是我们说的灵活模仿。

举个例子:

领导坐在你对面和你讲话,忽然他双手交叉抱胸,你如果也模仿他,双手交叉抱胸,可能会引起领导的反感,什么意思,挑衅吗?

所以,这种毫不修饰的模仿不可行。我们要适度、灵活地模仿。

怎么做呢?动作缩微化。

比如:

  • 对方双手交叉抱胸,你可以两手交叉置于桌面;
  • 对方两手叉腰,你可以单手叉腰;
  • 对方跷二郎腿,那你就交叉双脚。

所以,灵活的模仿就是让动作相似,再把幅度降得小一些,这样既能够拉近和谈话人的距离,又不至于让对方反感。

  • 下巴的模仿

研究表明:五官当中,下巴的动向最明显,也最容易模仿。

我们在讲话时,随着说话的内容和节奏,下巴会做出各种动作,比如偏左或偏右,上扬或内收。

而且由于听人讲话时,我们出于尊重和礼貌,一般要适度地看着对方的面部,观察对方的下巴也比较好实现。

因此,听对方讲话时可以多观察对方的下巴,适度地做一些模仿动作,以实现你和对方的"同频"

2)语言的模仿

语言的模仿特指要学会重复对方说的最后一句话。

举个例子:

你今天去你的客户王总那里拜访,王总正拿着一串刚淘来的珠串把玩。

王总看到你,还没等你打招呼,就说了一句:

这个手串真是绝了。

你该怎么回复呢?你对珠串完全不了解,这是你众多知识盲点之一。

与其你在那里搜肠刮肚地想那点可怜的珠串知识,不如回一句:

是啊,真绝了!

这时,王总又说了一句:

这种一等一工艺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了。

这时,你如果急于想表现自己的见识,可能会说一句:有啊,我上回见到一位这方面的大师,非常不错。这样会让王总感到被冒犯,聊天的好气氛就被破坏了。

当然,如果你老老实实地说一句:这方面我还真不懂。是打了安全牌,可是话题也就此终结了。

所以,你只要这样回一句:

确实像您说的,好东西越来越难见到了。

这样回答既安全,又不会冷场。

这个技能的诀窍是只需要简单重复就好,而不要做任何的提炼或延展。

比如:

你说完"好东西越来越难见到了",然后开始夸这个珠串色泽如何好,材质如何高级,自以为秀了一把。

结果王总忽然话锋一转,说这也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然后拿出了另一个珠串供你"鉴赏",你蹩脚的珠串知识已经用完,场面面临翻车,很是尴尬。

所以,语言的模仿就是简单模仿语言的最后一句,不提炼,不升华,不延展。

高水平的倾听:学会和讲话人保持"同频"

模仿他人的倾听技巧适用于双方可以心平气和的对话的情形。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话的状态是:一方的情绪比较激动或者双方的情绪都有些激动,这个时候只是单纯的模仿就显得不够用了,我们需要使用下面即将介绍的倾听技巧。

2.通过倾听的四个技巧,展示"同理心"

在《关键对话》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四种"倾听"技巧: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

通过这样的技巧,我们可以解决在冲突状态下一方如何倾听对方的问题。

这四种倾听技巧目的就是想让对方开口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在双方"剑拔弩张"的状态下主动以倾听的姿态来推动对话的进行,了解对方谈话的动机,从而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展示"同理心",化解矛盾冲突。

1)询问观点

倾听别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鼓励对方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开头的案例中,部门老大在讲完目标后,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大伟这时候开口发言:"领导,您觉得这个数字合理么?"按照往常领导的行事风格,他一定会瞪着眼睛喊:"哪里不合理?"

但是今天,领导忽然改变了主意,强压住内心的不满,鼓励大伟:你的想法是什么?

这时候大伟有点受宠若惊,但在领导鼓励的眼神下,还是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于是,对话没有像往常那样要么全体沉默,要么领导怒发冲冠,而是有了一次积极热烈的讨论。

对话中打破僵局的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对方开口,理解对方的观点。当我们对对方的话题真正表现出兴趣,谈话就能步入正轨。

常见的询问句式有:

  • 发生什么事了?
  • 我想听一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分享。
  • 不要有顾虑咱俩有分歧,我很想了解你的看法。

通过这种鼓励式的言语,让对方分享观点,这样也便于我们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而理解对方是"同理心"的开始。

高水平的倾听:学会和讲话人保持"同频"

2)确认感受

如果开口询问没有达到"倾听"对方的目的,那可以通过确认感受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具体操作可以从我们观察到的对方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入手,然后描述出来,用以确认对方的感受,尤其当对方的语气和神态和他们的表述不一致时。

比如:

A:没事,我很好。

B:真的吗?看你脸涨的通红,嗓门忽然这么大,好像并不怎么好。

确认对方感受隐含的一个前提是:我们不排斥对方的情绪,我们愿意听听对方的想法。

这样会让对方认为压抑情绪是没有必要的,从而会卸下压力,和我们坦诚交流。

确认感受的常见句式有:

  • 你说自己没事,可是看起来好像并不是这样。
  • 你似乎对我有些生气。
  • 你对于接下来的讨论好像有点紧张,你确定要这样做吗?

通过确认感受,我们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同身受",达到"同频"的目的。

3)重新描述

询问观点和确认感受的作用有限,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部分想法,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让对方回到对话中来,而不是沉浸在情绪中,那就是复述。

复述指的不是一字不漏原句重现,而是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表达对方说话的方式。

比如:

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你感到愤怒是因为我对你的报告提出了质疑,这让你觉得我是在针对你,故意给你难堪?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在进行复述时自己首先要表现得冷静,不要被对方的情绪左右。否则我们表现得惊慌失措,会让对方更加的不安。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愤怒和抵触情绪会逐渐远离,而是开始重新思考对方可能的立场,从而以一个比较冷静的姿态来描述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抵抗。

4)主动引导

很多时候,有可能我们进行了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等步骤,对方还是无法完全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们只得到了部分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主动引导的方法来帮助对方袒露心声。

在对话中想要倾听对方的表达,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抛出一些猜测,试探性地表述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打开话匣子。

比如:

大伟的领导无论怎么鼓励,几位下属就是不肯发表自己的看法,沉默不语。这时,领导只好说:你们是不是觉得定的这个目标有点高,完成难度大,影响自己的绩效?

"倒也不完全是。目标定的高点没有问题,关键是相应的资源支持得适当有一些啊。"

很快,其他人也加入讨论中,领导想要的热烈气氛出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引导的技巧不要轻易尝试,因为这是建立在你非常了解对方的想法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出方向正确的引导。

所以,前三种倾听技巧可以解决的问题,主张不要使用第四种技巧,以免起反作用。

高水平的倾听:学会和讲话人保持"同频"

通过这四种倾听技巧,让我们在面临对话冲突时,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用"同理心"来达到情感共鸣,实现和讲话人的"同频"。


保持"同频"的这些技巧难度并不高,难的是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比好的讲话者更重要。

如果我们能在对话中保持高水准的倾听,大抵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知所云、故意挑衅、下意识抵抗了。

所以,快把这些方法用起来,做一个和讲话者同频的人吧。

-end-

倾听 / 同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