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第16课讲“专注”的时候说过,大脑是无法同时思考多件事情的(因为需要的背景知识不同),注意力在同一时刻也只能聚焦在一点上。因此,如果要处理多件事情,也得一件一件事情挨个做,如果非要同时面对,你的大脑很可能就会死机,什么事情也推进不了。
这个就好比是一个倒放着的细口瓶子,瓶里有许多小球,每一个小球都代表一项任务,而这个瓶口的大小一次只能让一个小球通过。
那么,如果代表“任务”的小球都堆在一起,小球掉出瓶子的速度就会非常慢,甚至完全卡住不动。
想要让所有小球快速离开瓶子,你就得把所有小球按顺序排成一条直线:
这样,小球掉出瓶子的速度就能快很多。
因此,你任务再多,也必须把它们排列成一个有序的队列,然后挨个执行才能将效率最大化。
那具体该怎么排呢?
一、用GTD,梳理任务顺序
要让任务变得有序,你首先要熟练运用任务管理的神技:GTD。
什么是GTD?
它的英文全称是:Get Things Done,意思是把事情做完,这是由戴维·艾伦在他的著作《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移动硬盘式的任务管理方法。
注:我们在专栏第22课《做计划!不是列一份愿望清单…》中详细讲过它,如果你不记得了可以点击此处回顾一下全文。
输入杂乱的任务,结合“时间管理优先矩阵”,用软件进行自动整理,输出一张有序的任务列表,这是GTD最擅长的事情。
有了这张任务清单,你只需要按顺序逐个执行即可,效率就会立刻变得很高,这项技能你必须学会并熟练运用。
二、用生物钟,设定执行时段
你可能会感觉,这篇文章看上去是在讲“时间管理”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过“时间管理”一词(除了引用了“时间管理优先矩阵”这个斯蒂芬·科维提出的概念),为什么?
那是因为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它只是一个度量单位,你不能对它做任何修改。
时间不能管理,但你却可以管理自己身体内的另一个“时间”,它叫做“生物钟”。
什么是生物钟?
人体的生物钟,是由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来控制的,你的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等都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它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
清晨,即使没有闹钟,你也会自然醒来,大脑逐渐清澈,你开始变得充满活力,你能轻松背出演讲的稿件,保持高度专注,灵感不断迸发...而在下午1~2点的时候,你想专注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困意却会强行袭来,你提醒自己要坚持,要打起精神,拿起牙签去撑眼皮...但注意力就是很难集中。
都是1小时,效率可能差出五倍。
清晨的记忆力,上午的专注力,午后的乏力,晚饭前的运动活力...这些都是生物钟导致的。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身体能量、精神状态、注意力的集中度、大脑的活跃度等等...在每天各个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呈现出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如果我们能理解自己的生物钟,并让任务的安排顺应这个节律,那工作效率必将大幅提高。
具体应该怎么做?
要顺应生物钟,你就得理解生物钟,以下是我根据某位医生列出的一张生物钟时刻表简化而来,方便你作为参考:
注:每个人的生物钟各有差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
有了这个生物钟参考表,我们可以把一天的工作时段,进行重新分配,比如:
1. 专注2个工作区:8点~12点;15点~18点。
这2个时间段大脑最为活跃,思维敏捷,注意力容易集中,你应该把最重要、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安排在这2大段时间里进行。
2. 设立2个学习区:6点~9点;20点~22点。
这是你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你用这段时间来刷剧、刷朋友圈,那大脑中就会充满影视剧情、明星八卦和好友动态,忘都忘不掉...这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段,千万别浪费了。
3. 安顿2个休息区:13点~14点;23点~5点。
晚上11点上床睡觉,中午1点睡个午觉,或者做一次冥想,它们能保证你全天的精力充沛。
除这3个区域之外的时间段,你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不那么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你可以把生物钟的周期性看成是一家“注意力”供货商,有时候它输出的“注意力”充足,有时候少一些,有时候则需要“补货”。而你的工作成果都是通过注意力交换得到的,有些工作需要的注意力多一些,有些则需要的少一些。
因此,顺应生物钟的规律来工作,你其实就是在调节它们之间的供需匹配,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会让你始终处在适配的状态,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