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2019年9月25日  来源:统一价值论 作者: 提供人:wojiao67......

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人的一切活动都可归结为价值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所有形式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关系,价值运动是一切社会运动的核心内容,因此价值理论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价值理论的的微小谬误,都将以不断扩大的方式向社会科学其它领域进行延伸,并会引发其它社会科学一系列的重大谬误。同样,价值理论一旦产生重大革命,必然会使整个社会科学的产生深刻革命。统一价值论掀起了价值理论一系列的重大革命,并且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革命之一:“进化价值论”主要解决价值的进化问题

价值既是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也是基本的生命现象。价值是生命运动的动力源,只要有生命,就有价值现象。价值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是逐渐进化而来。统一价值论的“进化价值论”认为,生物进化经历了六个阶段: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感觉类生物、认知类生物、评价类生物、意志类生物。与此相对应,价值进化也经历了六个阶段:无机能价值、有机能价值、要素性价值、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

1、原核生物实现了从“无机能”向“无机能价值”的进化。生物界(包括人类)的一切价值都起源于能量,而最早的能量都是无机的化学能或光能,而且它们基本上都来源于太阳。最早的生物就是原核生物,它将各种无序状态的无机化学能或光能转化为有序化状态的能量(即“无机能价值”)。

2、原生生物实现了从“无机能价值”向“有机能价值”的进化。原生生物包括原生藻类、原生菌类和原生动物,它们开始通过掠食或寄生的方式,把储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自己的能量,从而实现了从“无机能价值”向“有机能价值”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从“不可通兑性能量型价值”向“可通兑性能量型价值”的发展。

3、感觉类生物实现了从“有机能价值”向“要素性价值”的进化。感觉类生物(即具有感觉器官的生物)开始利用一些非能量特性的生命要素(如氧气、水分、温度等)能够替代、补偿、增强和扩展一些细胞的生物功能,从而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或有机能价值。因此,从原生生物向感觉类生物的进化,就是从“有机能价值”向“要素性价值”的进化,实际上也是从“能量型价值”向“非能量型价值”的发展。

4、认知类生物实现了从“要素性价值”向“生理性价值”的进化。认知类生物(即具有认知器官的生物)能够根据认知器官的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对象来调节自己的效应器官,从而达到综合地、关联性地、适度地、多方面地、间接地利用各种要素性价值,以实现最大的生理性价值。因此,从感觉类生物向认知类生物的进化,就是从“要素性价值”向“生理性价值”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从“独立性价值”向“关联性价值”的发展。

5、评价类生物实现了从“生理性价值”向“个体性价值”的进化。评价类生物(即拥有评价器官的生物)能够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而可以借助于外部物质资和自然力量来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并间接地获取各种价值,这类动物还具备了初步的制造和适度操作劳动工具的能力。因此,从认知类生物向评价类生物的进化,就是从“生理性价值”向“个体性价值”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从“不可计量价值”向“可计量价值”的发展。

6、意志类生物实现了从“个体性价值”向“社会性价值”的进化。意志类生物(即拥有意志器官的生物)能够对自身的行为(特别是社会行为)所产生的价值进行准确的预测,因而必须具有高度的价值预测能力,特别是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价值的预测能力。因此,从评价类生物向意志类生物的进化,就是从“个体性价值”向“社会性价值”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从“不可预测价值”向“可预测价值”的发展。

生物进化与价值进化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革命之二:“能量价值论”主要解决价值的统一度量问题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属于一种不完整的“能量价值论”,但它只是实现了从“能量”到“负熵”的理论衔接,而没有实现从“负熵”到“价值”的理论衔接。

统一价值论的“能量价值论”(或“强能量价值论”)认为:物质的运动属性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物质的其它非能量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延伸方式;能量的本质就是物质的不同类型运动规模的统一尺度,能量属性是物质运动属性的客观描述方式;人类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延伸,价值运动是能量运动的延伸,价值属性与能量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属性是由能量属性来决定的;人类是世界的一部分,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延伸,社会规律是物理规律的延伸。价值来源于能量,并可统一地折算成能量。

统一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广义有序化能量”,它包括“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两大类。其中,“有序化实能”是指那些能够被生物(包括一般生物和人类)有效利用的能量形式,“有序化虚能”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补偿、扩展和强化“有序化实能”的作用。标准的“有序化实能”主要有谷类、玉米、高粱、大豆、小麦、肉类等。

价值与能量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能量价值论”认为,生物界最基础的价值形式就是“生物化学能”,其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它是生物界的“能量通货”,人类所有高层次价值都是由生物化学能逐渐进化而来,都可以折算(或还原)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且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从而实现了所有价值在能量基础上的统一度量。

价值可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和过渡性价值。使用价值又分为两小类:消费性价值与生产性价值。其中,消费性价值可分为四种: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健康类价值、人尊自尊类价值;生产性价值可分为两种:个体性消费价值、社会性消费性价值;过渡性价值可分为四种: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价值的基本分类如下图: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各种价值之间存在如下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消费性价值全部转化为过渡性价值。不同层次的消费性价值分别经过不同阶段的消费过程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过渡性价值。其中,食物类价值经过代谢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物化学能,温饱类价值经过生理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理潜能,安全健康类价值经过个体性消费过程转化为劳动潜能,人尊自尊类价值经过社会性消费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

2、生产性价值全部转化为过渡性价值。不同层次的生产性价值分别经过不同阶段的生产过程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过渡性价值。其中,个体性价值经过个体性生产过程转化为等效的劳动潜能,社会性价值经过社会性生产过程转化为等效的劳动价值。

3、过渡性价值全部折算成生物化学能。过渡性价值分为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四个层次。其中,生理潜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劳动潜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理潜能,劳动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劳动潜能。最终,所有的过渡性价值全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各种价值之间的数学关系如下图:

价值理论的十大革命

价值观 / 价值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