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核心内容就是“公权私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贪污、受贿、用人唯亲、权权交易、公款挥霍、评判不公、混淆是非、欺下瞒上、官官相护等。廉洁的核心内容就是“公权公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办事公正、克己奉公、用人唯贤、光明磊落等。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严重制约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文化进步。腐败问题也是学术界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只是做了一些定性分析,没有全面揭示腐败产生的价值机理与运行方式,没有建立起一个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科学的廉洁度与腐败度的评价模型,把腐败问题的研究推向新高度与深层次,有利于从根本上系统性地铲除腐败。
一、个人价值观如何维护个人利益
1、个人价值观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它是以事物的价值特性为主观反映的对象,人类主体通过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与价值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价值特性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客观目的在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达到最大的价值效应。总之,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事物的价值特性,以引导和控制人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2、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的价值特征
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然而,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价值率:价值系统在单位时间T内的产出价值量Qo与投入价值量Qi之比值称为价值率,用Ψ来表示,即
3、个人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
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主观价值率”,即
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Ψ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用ω来表示。
根据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主观价值率ω围绕客观价值率Ψ上下波动,即:
ω≒Ψ
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那么,主观价值率必然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要素,它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4、价值观的数学描述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都会有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主观值,这样,由许多的主观价值率就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主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称为该主体的价值观向量或价值观,用W来表示,即: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多维的“价值观矩阵”来描述。例如,二维的价值观矩阵是:
5、个人价值观的运行程序
个人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可分为如下几步:
(1)战略价值目的的确立。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优先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率的、能够满足自己的主观欲望、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事物,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价值观。
(2)价值观的分解。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战役目标,战役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战术目标,战术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动作。
(3)价值观的实现。价值观的实现总是按“由下而上”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步先完成具体动作,第二步实现战术目标,第三步实现战役目标观,第四实现战略目标。
(4)价值目标的效果评价。战术目标、战役目标及战略目标在完成以后,人就会得到相应的主观欲望的满足或客观价值的回报。此时,人就会根据各级价值目标在实现过程所投入的价值资源、 所产出的价值回报以及所付出的时间,进行认真的计算和评估,从而得出各级价值目标的实际价值率的评估值。
(5)价值观的修正。人在对各级价值目标(战略目标、战役目标和战术目标)的实际价值率进行认真的计算和评估以后,就会将其与在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各级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即各级价值目标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如果某一价值目标的实际价值率与在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该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就会修正相应的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如果某一价值目标的实际价值率与在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该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之间的差异很小或者完全吻合,人就会强化和稳固该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价值观的修正就是为了确保人对于各级价值目标的主观价值率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各级价值目标的实际价值率。
6、实际价值观与利益价值观。
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的,个人的实际价值观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事物的真实价值率。为了区别起见,把事物的真实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或矩阵,称为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
7、维护个人利益的客观要求
根据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可知,要想真正有效地维护个人利益,就必须保持价值观的准确性,就必须使个人的价值观能够完全正确地、及时地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率,并与之保持动态变化的一致性。那么,可知:要想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利益,就必须使个人的“实际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其“利益价值观”(或“理想价值观”)相吻合。也就是说,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目的,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个人的价值观如果严重偏离了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他将会产生严重的决策失误、行为失误,并最终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
二、集体价值观如何维护集体利益
集体是由若干个人按照特定的利益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所组成的,集体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如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一样,也是在集体价值观的引导下,确定正确的价值目标,制订正确的整体规划,编制正确的实施细则,执行正确的具体行为,从而达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1、集体价值观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任何集体所拥有的价值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集体的决策者或行为实施者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
2、集体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
根据“最大价值率法则”,事物的价值率决定着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或价值增值速度的变化情况:事物的价值率越高,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就越大,价值增值速度就越高,集体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集体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总之,集体价值观的本质就是集体对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事物的价值率,以引导和控制集体成员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增长率。事物对于集体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集体的共同意识中,从而形成了“集体主观价值率”,即
集体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Ψj在集体的共同意识中的主观反映,用ωj来表示。
根据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集体主观价值率ωj围绕事物的客观价值率Ψj上下波动,即:
ωj≒Ψj
3、集体价值观的数学描述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集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都会有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主观值,这样,由许多的集体主观价值率就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价值观体系。
集体价值观:集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集体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称为该集体的价值观向量或价值观,用Wj来表示,即: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集体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描述。
4、集体价值观的运行程序
集体价值观的运行程序与个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完全相同:战略价值目的的确立、价值观的分解、价值观的实现、价值目标的效果评价、价值观的修正。
5、集体实际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
由于集体或集体领导层的认识能力有限的,集体的实际价值观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事物对于集体的真实价值率。为了区别起见,把事物的真实价值率所组成的向量或矩阵,称为集体利益价值观(或集体理想价值观)。
6、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关系。
任何集体都是由若干个人所组成,每个人在集体中占据一定的利益相关关系。可以证明:集体的利益价值观是由集体中所有成员的个人利益价值观合成而产生,即:
式中,WjC为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即事物对于集体的价值率),Ψi为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价值观,Yi为每个成员与集体的利益相关系数。
7、维护集体利益的客观要求
根据集体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可知,要想真正有效地维护集体利益,就必须保持集体价值观的准确性,就必须使集体的价值观能够完全正确地、及时地反映各种事物对于集体的价值率,并与之保持动态变化的一致性。那么,可知:要想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利益,就必须使“集体实际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集体利益价值观”(或“集体理想价值观”)相吻合。也就是说,集体只有树立正确的集体价值观,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集体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目的,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集体的价值观如果严重偏离了事物对于集体的实际价值率,集体中的领导层将会产生严重的决策失误、行为失误,并最终造成重大的集体利益损失。
三、职务价值观及其合成
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一般不会由集体各个成员均匀地支配,而是推举一个人或少数人作为其代表人(或代理人、被委托人等),并且代表集体的利益来支配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并赋予他们特定的职务,享有特定的权力,其余大多数人并没有支配公共价值资源的权力。这时,代表人在履行职务或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将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并不同于他的个人价值观。为此,提出“职务价值观”的概念。
职务价值观:个人在行使集体赋予的权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价值观,称为职务价值观,用Wz来表示。
显然,个人价值观通常会使人的行为充分地维护和代表个人的利益,而职务价值观通常会使人的行为充分地交维护和代表集体的利益。任何一个集体通常同时设有多个职务,每个职务都享有一定比例的权力,都会对集体一定比例的价值资源进行支配。为了集体的利益平衡,以及避免权力的滥用,集体的权力往往需要进行合理分割和适度制衡,为此,把集体的权力(或制约权数)在集体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使集体价值观是由众多的职务价值观进行合成而得。根据“价值观合成定理”,可得:
集体价值观与职务价值观的关系:设集体中各个代表人的职务价值观为WZi,各个代表人的制约权数为Kpi,即
显然,代表人制约权数Kpi(或权力)越大,集体价值观的变化就越容易受其职务价值观的制约,集体价值观就越是趋近于其职务价值观。当代表人的制约权数为1时,集体价值观完全取决于他的职务价值观,并与其职务价值观完全一致。
四、私心力与公心力
一个拥有公权力的代表人通常会同时受到两种利益价值观的作用,一种是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另一种是当权者所代表(或代理)的集体利益价值观。其中,个人利益价值观将会引导当权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个人的意志与愿望,直接或间接地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尽可能地满足个人的利益要求(即私心);集体利益价值观将会引导当权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要求充分体现集体的意志与愿望,要求充分地满足集体的利益要求(即公心)。其结果是,当权者在其权力行使过程中实际所表现出的职务价值观通常介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之间,即“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同时对“职务价值观”产生两种引力。第一种引力就是“私心力”,即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对其职务价值观的引力;第二种引力就是“公心力”,即当权者所代表的集体利益价值观对其职务价值观的引力。
1、私心力
私心力主要来自于当权者。当权者(即被授权者)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在个人利益价值观的吸引下,将会自发地使其职务价值观不断趋近于与个人利益价值观,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自身谋取利益。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品德越高尚,他所追求的价值层次就越高,由于较高层次的价值往往具有较高的共享性和利他性,可以较多地兼容他人的价值和集体的价值,较多地重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其个人利益价值观与职务价值观的一致性就越高,私心力就越小。反之,一个人的品德越低俗,他所追求的价值层次就越低,由于较低层次的价值往往具有较高的独享性和排他性,从而较少地兼容他人的价值和集体的价值,较多地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低层次利益,其个人利益价值观与职务权价值观的差异性就越高,私心力就越大。
2、公心力
公心力主要来自于授权者。集体(即授权者)通过采用任免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等手段对当权者进行约束和控制,使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不断趋近于其集体利益价值观,从而确保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
公心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集体对于权力的监督与控制机制,还取决于当权者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与集体的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越大,就越容易被人们识别出来,公心力对于当权者的约束力就越大,当权者由此所遭受价值损失(或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与集体和利益价值观的差异度越小,就越难以被人们识别出来,公心力对于当权者的约束力就越小,当权者所得到价值收益(或奖励)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此可见,在公心力和私心力的双重作用下,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总是介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之间。如果这个人的私欲较重,集体对于他的制度约束力又较小,那么他的职务价值观就会更偏近于个人利益价值观,从而可以为个人谋取更多的利益;如果这个人的公心较重,集体对于他的制度约束力又较大,那么他的职务价值观就会更偏近于集体利益价值观,从而可以为集体谋取更多的利益。
显然,当私心力非常强大且没有受到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其职务价值观将必然会与个人利益价值观趋于一致,此时的集体的所有公共价值资源完全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当公心力非常强大且监督和制约机制非常完善时,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将会逐渐与集体利益价值观趋于一致,此时的当权者成为集体的“真正公仆”。
五、腐败度与廉洁度评价
综上所述,腐败的本质就是“公权私用”,其价值观特征就是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明显偏向于个人利益价值观;廉洁的本质就是“公权公用”,其价值观特征就是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明显偏向于集体利益价值观。那么,当权者的腐败度与廉洁度如何来评价呢?
(一)个人腐败度的评价
个人腐败度主要看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偏离集体利益价值观的程度,个人廉洁度主要看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趋近集体利益价值观的程度。
1、单元素时腐败度与廉洁度的评价方法
对于单元素(或单一事物)来说,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Wzi与个人利益价值观Wi的差距(称作个人利益离心距)为:ΔWa=Wzi-Wi,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Wzi与集体利益价值观Wj的差距(称作集体利益离心距)为:ΔWb=Wj-Wzi,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差距为:Wj-Wi,则:
单元素时私心力与公心力的作用情况,如下图:
(1)个人腐败度的评价方法
可知,个人利益离心距ΔWa越大,个人腐败度就越大。
(2)个人廉洁度的评价方法
可知,集体利益离心距ΔWb越大,个人廉洁度就越大。
(3)个人廉洁度与个人腐败度的关系
个人廉洁度L与个人腐败度F互为补数关系,即:
个人腐败度反映了职务价值与个人利益价值观的吻合程度,私心力越大,个人利益离心距ΔWa就越小,个人腐败度就越高,当职务价值与个人利益价值观完全吻合时,私心力达到最大值,个人腐败度就达到最大值1;个人廉洁度反映了职务价值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吻合程度,公心力越大,集体利益离心距ΔWb就越小,个人廉洁度就越高,当职务价值与集体利益价值观完全吻合时,公心力达到最大值,个人廉洁度就达到最大值1。
2、双元素时腐败度与廉洁度的评价方法
如下图所示,对于双元素(或两个事物)来说,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Wzi与个人利益价值观Wi的差距(称作个人利益离心距)为:ΔWa=Wzi-Wi,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Wzi与集体利益价值观Wj的差距(称作集体利益离心距)为:ΔWb=Wj-Wzi,当权者的个人利益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的差距为:Wj-Wi,则:
双元素时个人腐败度与廉洁度的评价方法与单元素完全相同。
双元素时私心力与公心力的作用情况,如下图:
(二)集体腐败度的评价方法
集体的权力通常会进行适当分割,赋予不同当权者以不同的制约权数Kpi,从而形成不同的权力结构。由于权力分配比例的不同,个人腐败度对于集体的腐败度将会形成不同的“贡献度”,因此集体腐败度的评价方法是:
当某个人的制约权数为1时,集体的腐败度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腐败度,即绝对的权力,就必然形成绝对的腐败。
同理,由于权力分配比例的不同,个人廉洁度对于集体的廉洁度将会形成不同的“贡献度”,因此集体廉洁度的评价方法是:
集体廉洁度L与集体腐败度F的关系是:
只有当Fi与Kpi都很小时,L+F≈1;否则,L+F<1。
六、当权者价值观的作用图谱
当权者价值观的作用图谱可分为五个阶段:
1、个人利益价值观转化为个人实际价值观。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个人价值观总会或多或少地偏离个人利益价值观,从而使个人行为未必能完全反映个人利益的客观要求,并使个人利益受到某些损失。
2、个人实际价值观转化为职务价值观。由于集体赋予了当权者一定的权力,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往往介于个人实际价值观与集体实际价值观之间,此时,当权者的行为将会一方面谋取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地谋取个人利益,从而使集体利益受到某些损失。
3、职务价值观转化为集体实际价值观。由于集体赋予当权者不同比例的权力,集体的实际价值观介于集体利益价值观与各个当权者的个人价值观之间,此时,每个当权者都会一方面谋取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地谋取个人利益,从而使集体利益受到某些损失。
4、集体实际价值观转化为集体利益价值观。由于集体组织结构的局限性,集体的实际价值观总会或多或少地偏离集体利益价值观,从而使集体行为未必能完全反映集体利益的客观要求,并使集体利益受到某些损失。
5、集体利益价值观转化为个人利益价值观。由于集体与每个成员之间存在不同比例的利益相关性,集体利益的成果将会按比例地分配给集体成员,从而使每个成员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由于集体分配机制的局限性,部分成员的个人利益将会受到某些损失。
七、抑制腐败的基本途径
根据“当权者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的作用图谱”,可以找到抑制腐败的若干基本途径。
1、合理选拔人才。在五个阶段的价值观转化过程中,如果提高了当权者的个人素质与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客观失误率,以减少价值观转化过程中因领导能力的缺失而造成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损失。
2、强化公心力、抑制私心力。为了使当权者的职务价值观与集体利益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就必须大大提高公心力。具体措施是:加强权力监督,提高权力行使透明度,加大奖惩力度,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权力行使程序等。
3、合理分配权力。构建科学的、制度化的权力配置结构,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相互激励的权力行使机制。
4、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系。提高当权者与集体的正向利益相关性(如提高经济待遇)和负向利益相关性(如建立责任追究制)。
5、强化基础权力。不断提高集体非领导成员的基础权力,可以进一步稀释和弱化领导层的实际权力,如提高一般集体成员的言论自由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社会救助权、申诉权、生存权、人身自由权、公众表决权、监督权与公共事务参与权等。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