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关于出轨的定义,实在是一个难题。诚如文中所言,我们习惯于假想对方和我们认为的出轨定义是一致的——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伴侣中的一方在精神意义上出轨,另一方可能并不介意(但也可能非常介意),这也是双方就出轨定义不同造成的。
不过话说回来,“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也是对一夫一妻制的微妙讽刺:既然雄性动物的本能是基因延续最大化,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双方,道德的自律以及情感的日常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或许我们也要思考的是,知道出轨的事实真相究竟对于一对情侣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最重要的是避免伤害伴侣感受,那么人们就会认为隐瞒婚外情比承认出轨更合乎道德吗?或者说,活在谎言中的双方会更符合道德吗)?
文/William Park
译/antusen
校对/Yord
现任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右)。图源:New York Post
迈克·彭斯(Mike Pence)拒绝与妻子以外的女性单独用餐。对这位美国副总统而言,这代表着对妻子凯伦的尊重,也是对宗教信仰的遵从。某些评论家啧啧称赞,认为这为自制力弱的男性提供了解决之法,另一些人则认为彭斯过于傲慢,有歧视、侮辱女性之嫌(然而,彭斯的态度并非绝无仅有:在某项研究中,约5.7%的被调查者认为为异性买单算出轨行为)。
不管你怎么看待彭斯的辩解,至少他和凯伦明确知道该如何恰当对待其他异性——而很多异性恋情侣无法做到这点。
大多数人不仅无法准确定义出轨,且会大大低估出轨发生的概率(尽管出轨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不清楚自己将如何处理出轨局面(很多人甚至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惊讶)。
鉴于这类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沟通与理解已令很多人心碎不已——许多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应该公开讨论出轨。
图源:Cécile Dormeau
想要明确出轨人数颇具挑战性,毕竟研究人员无法确保受试者都能老实交代。因此,不同调查得出的出轨率可能相差极大,且常常受到数据收集方式的影响。得出高出轨率的调查显示,75%的男性和68%的女性承认曾于某时以某种方式出过轨(尽管2017年的研究随后表明,男女出轨比例相近)。得出低出轨率的某项公开研究表示出轨率为14%——这仍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
(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265407599162008)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250X16300227)
然而,只有5%的人认为自己的伴侣曾经或将在某个阶段出轨,这意味着即便以最保守方式估计,出轨发生的频率也远高于预期。或许我们太信任伴侣了。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265407515574463)
卡尔加里大学的苏珊·布恩(Susan Boon)说:“无抑郁情绪的人通常觉得好运常伴左右,坏事难得一遇。我们鲜少认为伴侣会出轨就是一个例子。然而对恋爱中的人而言,这样想有助于加强对伴侣的信任,毕竟时刻监视他们的行为并非正常之举。”
于是一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每个人对出轨的看法都不同。研究人员可能会预先定义出轨,但每个人对于出轨都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受访者很有可能不会认同研究人员给予的定义。
布恩说:“涉及到自身时,人们往往高估别人对自己出轨行为的认可与关注度。鉴于某些电影或歌曲经常提及出轨,我疑惑人们为何不谈论这一话题。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大家对出轨的理解千差万别。人们错误地假定“我”眼中的出轨等同于“你”眼中的出轨。虽然也承认出轨有可能发生,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对方忠贞不渝。”
图源:The Conversation
70%左右的人从未和伴侣讨论过何为出轨。譬如下载交友APP算不算出轨?在Tinder的用户中,有18%至25%的人处于稳定的恋爱关系中。和你见面的Tinder用户说不定就是这样。不出所料的是,已经恋爱或结婚的Tinder用户更可能约炮。
对某些人而言,身体出轨才算出轨,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调情可能也算。
被问及是否认为伴侣不忠的人可以自由定义何为出轨,正因如此,上文提及的5%的数据更加令人感到惊讶。对某些人而言,身体出轨才算出轨,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调情可能也算。尽管可以随心所欲地定义出轨,但人们仍乐观地认为伴侣永远不会背叛他们。
定义出轨尤其困难。工作场所是易发生出轨的场合之一,因为工作及个人利益交杂,易拉近情感距离。人们极有可能将单纯友谊演变成亲密关系。
在某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访了一些女性对办公室恋情的态度。这些三四十岁、有稳定恋情的女性讲述了自己曾模糊了同事界限的事。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361684318806681)
一位受访者说:“老实说,我很期待上班的时候能见到他。我就像个迷上他的愚蠢女学生,一看见他就兴奋得小鹿乱撞。”
图源:BBC
受访者认为,并非只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才会导致出轨。刻意隐瞒、向他人倾诉,乃至思念他人胜过思念爱人足以令人见异思迁。考虑到工作时长及同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
受访者谈到了如何“维护恋情”;首先要预先定好行为恰当与否的界限。她们还表示,选择信任伴侣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关键。另一位受访者说:“我在健身房时难免会和别人发生肢体接触,因为我得示范正确动作。所以,我必须和伴侣提前商量好,让他坚信‘我相信你只是在工作而不逾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伴侣的观念可能会被周围的朋友影响。出过轨的朋友越多,你出过轨或即将出轨的几率就越高。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224499509551804)
很明显,多数支持一夫一妻制的人认为出轨是不道德的。但如果有人出轨了,对伴侣坦诚相告是否是最好的做法?当研究人员提出这个疑问时,人们倾向说“是”。事实上,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知道伴侣是否曾对自己不忠。
图源:Getty Images
某项研究表明,表面维持忠诚、纯洁之重要是人们做出道德判断的关键原因。事实上,忠诚比考虑别人的感受更重要。如果最重要的是避免伤害伴侣感受,那么人们就会认为隐瞒婚外情比承认出轨更合乎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坦言出轨是否是最好的做法有待商榷。在美国,出轨是导致离婚的头号原因。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ere.12228)
承认出轨显然会伤害伴侣——但人们的反应多有不同。阿拉巴马大学的心理学家格雷格·托尔托列洛(Greg Tortoriello)曾研究过可预见的失败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对抗挫能力差的人。自恋者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且非常在意自己的表现。
托尔托列洛说:“我们评估了两种类型的自恋者:浮夸型自恋者和脆弱型自恋者。前者自尊心过强,因而有些自负,而后者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通常自尊心不强。对这两类人而言,小小的威胁就能令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
在托尔托列洛的某项研究中,调查对象曾假想过其伴侣以各种形式出轨的场景。其中某些想象基于情感体验:譬如伴侣深夜和别人通电话、发短信,却没有回复你的消息。而另一些想象涉及性。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265407518783096)
他表示:“伴侣有出轨倾向时,浮夸型自恋者更想施展权力、控制双方的关系。他们会在口头上、行为上威胁伴侣并监视他们——不过请记住,这些反应只是人们假设出来的。我们未发现出轨倾向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
图源:Feed For Fun
脆弱型自恋者被出轨后会更加忧心忡忡,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他们将伴侣的出轨归因为自己。
从临床角度来看,将自恋断为病态往往会让人陷入非黑即白的境地——一个人要么是自恋者,要么不是。像托尔托列洛这样的行为心理学家往往认为人们的自恋程度有轻有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自恋的特质。在这项研究中,他专门观察了那些具备多种特征、但并非病态自恋的人。
图源:Time Magazine
他说:“如果你和这类人恋爱且身体出轨,他们很可能会产生种种破坏性行为,试图维护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但若是精神出轨,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脆弱型自恋者可能不会告诉你他和伴侣之间存在某些问题。如果让我提出干预措施,我认为若这段关系中潜藏的负面情绪较多,促进双方沟通就尤为重要。”
倘若伴侣只出过一次轨且为此道了歉时,人们极可能原谅他们。尽管如此,托尔托列洛和布恩重申道:人们想象出的反应和现实中的反应截然不同。布恩表示:“人们都觉得自己会与出轨的伴侣分手,但在现实中,某些人的反应却并非如此。婚姻会因出轨而终结,但出轨未必总会终结婚姻。”
托尔托列洛已开始考虑研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应,并热衷于从双方角度探索对出轨的解读。伴侣眼中的我们是否更为不忠?他们会把某些人眼中无伤大雅的调情视为出轨吗?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尽管人们一生中出轨的概率很高,但在某一特定年份,出轨的几率却可能很低。不过我们现在似乎并不急于讨论该问题。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625-why-we-need-to-talk-about-cheating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antusen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