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叶然(方塘传媒主笔)
200年前,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学家认为,生产力的提高将会带来人口指数级的增长,过多的人口将消耗尽能源和资源,最终导致饥荒和战乱。因此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提升人均收入。
所以,有关“人口负担”、“土地承载力”等概念便由此产生,我国在人口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控制人口疯狂增长产生了明显效果。不过,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基于庞大的人口劳动力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尽享“人口红利”。
而“人口红利”过后,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数。
2019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联合国人口司数据,在近期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指出,中国的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4亿人的峰值。这便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在经过长期缓慢的增长后,将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人口的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不仅是中国,放眼全球,几乎整个世界的人口都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走下坡路。
但有意思的是,与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指数级增长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要控制人口增长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于1986年提出了罗默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在一定条件下,一个规模更大的群体可以使更多的人从事研究和创新工作,从而驱动更快的技术进步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如此说来,人口的多少和集聚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那么,若以这个逻辑推演下去,按照我国的人口数量的地理分布,位于我国中部的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则毋庸置疑应该成为其中的获益方。但事实并非如此。除去其他外在因素,是河南人口内在优势没有被完全释放吗?是劳动力与市场错配吗?
近期,国家发改委又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河南人口数量和结构会产生哪些影响?人口之于河南,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是新的机遇还是挑战?
一、河南的人口现状分析
人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我国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人口红利”尽显,社会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从工业时代逐渐向科技时代迈进时,人才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是否能实现人才尽用,也要看区域发展现状,区域的人口年龄和产业结构。
对于河南而言,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一直是外界对河南的固有印象。从人口的角度来说,人口大省说明了河南人口数量众多,农业大省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河南劳动力层次较低。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年末,全省总人口109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虽然城镇化率有所增长,但与我国整体城镇化率为59.58%,将近60%的数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虽然新的政策中提出未来会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对人口结构调整有一定帮助,也将助力河南较快实现城镇化的目标,但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河南省劳动力层次较低的问题。甚至在全国城市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人口流失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会有一定的表现。
再说河南的人口年龄结构。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千分之一抽样调查数据及有关人口结构数据。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河南省当前正处于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会。0~14岁人口位于低龄人口少子化区间,从2014年人口自然出生率为12.3‰,到2018年自然出生率已经下降到11.72‰,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而在2017年的省城镇人口结构中,男性61岁以上的是397.45万人、女性51岁以上的是580.95万人,合计为总,已是相当庞大的数字。未来,在自然出生率逐年降低的情况下,老龄化问题也只会越来越严重。其实也不足为奇,正如上文提到的,如今全世界都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对于劳动力层次较低、人口数量最多的河南省而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创新则会产生更强的阻挡效应。
此外,在《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中,作者根据数据分析和理论阐释,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将成为影响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因素,人口规模越大、人口越集聚、人口越处于年轻化,人才储备便越足,创新力能力越强,经济活力便也越强。但就河南目前的人口结构而言,人口不但不能给河南带来创新力,反而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人口能成为发展河南的增量吗?
如此看来,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人口是否能够成为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量,将在河南未来发展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也是河南省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上文我们提到,户籍制度更进一步的改革会让更多的人向城市集聚,尤其是中大城市集聚,实现人口的城市化。这时,对于河南的城市来说,可能会面临两个困境:其一,劳动力向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都市圈转移后,因为劳动力层次较低,将存在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劳动力与目前急速转型发展的产业的匹配问题;其二,河南相对来说经济基础薄弱,尤其像基础比较好的郑州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时其他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对河南城市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或许将面临留不住人才的结果。
而在我们看来,人口能否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增量,能否留得住人才,关键还是要看其与产业的关系,或者人口产业结构。所谓人口产业结构,指的是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一个地区人口产业结构如何,将对其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反过来,同样如此。可以说,人口与产业之间能否有很好的匹配度是关键。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8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9.3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4.83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731.65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8.9:45.9:45.2。
整体来看,河南省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不过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比极低。根据数据显示,除去常住城镇人口,2018年年末,在省城镇化率为51.71%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2995.14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799.01万人,省外输出1196.13万人。此外,未来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从事第一产业劳动人口还将不断减少。而之于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则有利于劳动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而使得经济潜在增长率得到提高。
而在《人口创新力》书中,作者提到的人口规模决定人才储备,进而决定城市创新力这一说法,在我看来,不如说是人口规模决定了创业力。政府积极鼓励劳动力层次相对较高的人口利用城市空间里现有资源要素进行创业,迅速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从而为更低一层级的劳动人口的创造再就业的机会,让人口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认为,在国内人才竞争处于白热化的情况下,河南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近些年,进出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不仅实现了贸易往来,河南创新所需“人才”亦可以凭借交通优势,将国外的人才“运”进来,即积极向国际人才市场伸手。(关于河南具体的创新创业问题,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加以详细解读。)
此外,加大科学技术教育力度,提升区域整体人口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素养;河南逐渐趋于老龄化、少子化社会,那么政府则需积极采取措施,建设老年人再就业市场。虽然在《人口创新力》一书中,作者认为建设老年人再就业市场,对城市创新不利。但我们认为,这依然是目前河南省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方案之一。
总之,不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经济地理的角度还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待河南的发展,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只有快速采取一切积极措施让庞大的人口成为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量,以人口为动力,让人口积极与产业发生姻缘配对,如此,以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河南省才能在诸多不利因素中继续保持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