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交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加工与传播要求非常高,社交媒体的传播不仅从策划、宣传、技术等角度进行设计,而是为达成效果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持,其发挥效用的范围远远超越社交现场的时空,凡是接触到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受众及其所在领域,都可以视为隶属社交媒体传播的范畴,包括“在场”和“不在场”的两类;而且,社交媒体传播的各个环节如整体活动策划、设计、主题内容的表述、宣传组合方式、人员沟通及公关等各要素之间均须紧密配合,围绕主旨进行整合传播,可视为一个协调运作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从运作实施上分为三部分:
前期的策划与预热宣传、现场设计表达;
期间的活动造势、交流的组织协调;
后期的场外交流跟踪、相关媒体的延续性宣传。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情境作为社交媒体传播系统运作的必要考虑因素之一,对系统设计时的目标定位、议程设置、宣传表现形式、媒介组合方式等具有指导性与规制作用;
1、社交媒体文化语境生成的传播“透镜效应”
从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可见,内容发布者与公众之间传递的信息流,包括交流活动、大众传播、人际沟通等传播方式,都在在社交媒体传播情境中受文化语境要素的影响与规制,经由在社交媒体传播系统运作从社交媒体、内容提供商向受众流动;当然,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并不仅限于此,其内容提供商间内部组织的横向传播,用户间的人际传播等也在社交媒体沟通过程中受文化情境的影响。
在此信息流动过程中,居于上图模型中心的“社交媒体传播系统”作用关键,它决定了社交媒体能否有效发挥预期效能;该系统依靠内部各要素间的整合与协调得以运作,由于事件活动的集中性和场域性质,力图使信息交互形成聚合效应,加快沟通频率,提升意义共享可能性,从而强化传播、说服的效果。从图中我们可见:
社交媒体传受双方相重叠的文化语境呈现类似“凸透镜”的形状,这个橄榄型的交叉区域即为双方共通的文化语境;所有来自传播者想要表达的庞杂信息,都须经这样一个重叠区域后才流向受众;无论冗余信息是由经传播者主动剔除的,还是受众被动过滤的,这个重叠相交的语境好似一面汇聚与整合大量庞杂资讯的“凸透镜”,使得原本分散游离的信息通过社交媒体聚焦受众,并由于沟通的加速与情境的体验,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对此水伯界定为基于社交媒体文化语境生成的传播“透镜效应”。
2、符号意义的生成依赖于其所处的系统,语言的符号意义相当一部分来自语境
一方面社交媒体语境能够为其传播系统集中地提供信息素材和符号资源,并借助社交媒体场域像凸透镜一样将庞杂的传播信息筛选、聚焦,另一方面也使信息内容的表述及符号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指向受众认知目标发生“折射”:即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使大量信息被重组与整合,旨在达成传受双方在此沟通情境下顺利完成观念交流与价值共享;这个由传受双方的文化认知系统交叠而成的意义共享语境,是社交媒体传播生态系统的建构基础,也使该系统能够发挥更强的传播情境效能。相比新闻、广告等其他大众传播方式,社交媒体集中而强烈的文化情境效应,使之产生更集中、高频的文化沟通效果,因此常被专业化的传播主体所青睐。
3、所有“媒介接触点”都要依据受众的有效解码进行系统化整合
为集中交流信息而组织运作的社交媒体活动,也借助基于文化语境的传播“透镜”效应在有限时空内尝试整合传播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其整合的传播机理在于文化符号的编码与解码:“从编码过程看,传播活动的范围和主题直接制约符号的选择、风格定位、发言人或代言人的使用、媒介的选择与组合,导致其信息符号系统产生;从解码过程看,范围和主题决定符号解释的方向、反映编码者的立场、态度和标准”在其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文化语境对信息的过滤与筛选、受众的认知与解读具有全方位的影响。
例如大型车展在展览前往往重视大众媒体的花边宣传、场馆及车辆展品的设计表现等氛围预热;展中采用的具象符号载体,包括车模等人体媒介的精心打造、导购人员的沟通策略与公司公关活动的现场营造;展后则通过场外交易意向的跟踪、舆论反馈的延续性报道等形成一整套传播流程。所有“媒介接触点”都要依据车展受众的有效解码进行系统化整合,剔除与主题风格、文化认知相冲突的不和谐元素,强化利益共享与认知协调;在考虑情境因素的前提下,组织者会慎重筛选和加工展示符号,严格管理受众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媒介“接触点”,以建立、维系共通的文化语境为目标,强化传播情境的营造,多维度地强化与目标受众之间的认知协调。具体策略包括:
1.选择贴近目标受众的文化认知习惯的元素、符号载体及表现形式;
2.对主题的设定与内容生产要兼顾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目标受众认知习惯;
3.在展示环境、展示符号的表现与设计中以贴近性为原则进行符号重组与情境再造。
总的来说,意味着从展示主题的定位开始,就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取向、认知习惯、喜好品味等因素进行本土化、民族化的情境再造,融入具有普适性的、“最大公约数”的文化元素,以便促成传受各方的相互理解与价值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