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双边网络效应

2019年3月24日  来源: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作者: 提供人:woshen53......

二、双边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第二大类是双边网络效应,在学术文献中往往又被称为“非直接网络效应”。然而,我们认为这属于一种误导,因为双边网络既可包含直接网络效应也可包括间接网络效应。

双边网络真正的特征是这里面存在两类不同的用户:供应侧和需求侧用户。他们出于不同的原因加入网络,并且为对方提供了互补性的价值。

双边网络中新增的供应侧用户可直接增加需求侧用户的价值相对容易看得明白,反之亦然。比方说,像eBay这样的双边市场的每一位新卖家(供应侧)就可以直接为买家(需求侧用户)增加价值,因为它增加了供应以及商品的多样性。类似地,每一位新增买家对于卖家来说都是新的潜在客户。

不过同一侧用户的互动就要复杂一些。大多数时候,同一侧的用户会相互直接扣减对方价值。比方说,eBay上的核心卖家对其他卖家构成了更大的竞争威胁。高峰时间的Uber乘客增多意味着波峰定价。这些都是同侧网络效应产生的直接负面影响。

不过与此同时,间接好处通常会超过那些直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市场的卖家众多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买家。而这对卖家来说最终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即便他们必须用更高效的价格去卖东西。类似地,对买家来说往往也是一样。

双边网络积极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在历史上时不时会出现。比方说,在1600年代,所有的小提琴制造商全都搬到了威尼斯的同一条街道上制作和销售小提琴。尽管小提琴制造商竞争对手凑到一起推动了价格的下降,但对于供应商整个群体来说是值得的,因为市场上想要小提琴的人都会跑到那条街而不是其他街去买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1980年代,美国的商场也发现了这一点。通过将相互竞争的卖家集中到一个地方,这里的卖家就能比位置分散的其他卖家做成更多的生意,所以竞争对手挤到一起就成为实用之举。

我们在网上双边网络也看到了同样的效应,只不过是通过软件而不是物理位置。

还要注意同侧网络效应其实也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同侧的用户越多给彼此也会带来更多的价值。这种影响非常强大,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要想办法实现这一点。微软OS就是这种情况,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具备双边网络效应产品之一了。微软OS用户彼此受益,因为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跟同事和朋友共享文件。这属于正面的、直接的同侧网络效应(除了核心双边网络效应之外),操作系统一般都具备这种效应。

目前,我们发现了3种类型的双边网络效应:市场型、平台型、渐近型(asymptotic)。

1.市场型(双边)

市场的双边是买家和卖家。像Craigslist这样成功的双边市场是很难被颠覆的。要想拆散他们你得同时对双方有更好的价值主张,否则的话没人会走的。对于供应商来说客户就在那里,而对于客户来说供应商就在那里。如果对方不走的话没人会走的。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如上图所示,双边市场有两组节点。一组是供应侧用户,另一组是需求侧用户。他们通过市场(中间人,在图中以中心节点的形式体现)相互提供直接价值。

在双边市场里面,提供绝大部分价值的是网络,不是app或者网站本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像eBay和Craigslist这样的市场产品可以长达16年看起来都不怎么变过的原因。

不过市场(marketplace)在防御性上却有着一大弱点,这是由于所谓的“多租户”现象引起的。大家可以同时在eBay和Etsy上卖自己的产品。房东可以同时在Craigslist 和Trulia上面出租自己的公寓,租客可以同时到这些市场上面浏览详细目录。当你的网络成员同时可以使用竞争网络而不受惩罚时,你很难把新进入者关在门外。因此市场的目标就是设计产品/服务增加大量价值或者“锁定”,尤其是对供应侧的价值增加和锁定,这样成员才不会想采取多租户的做法。

此外,市场的形态也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比方说,媒体公司本质上属于双边市场。受众(供应)来到这个市场售卖他们的注意力换取内容体验。广告商商(需求)来到市场的另一侧为的是购买受众的注意力。媒体公司的受众越多,广告商就越有可能在那家媒体公司身上花钱,并且愿意花的钱也越多。“卖家”(如读者/浏览者)对“买家”(如广告商)有着直接的正面的网络效应。反之亦然,因为(理论上)广告收入越多,媒体公司就有资源制作更好的内容。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属性:

双边:买家与卖家

对方用户越多越好(直接网络效应)

同一侧的网络效应趋于直接的、负面的

不过对同侧的间接的、正面的网络效应往往压倒了直接的负面网络效应

防御性很高、但易受多租户影响

例子:

电子商务:eBay、阿里巴巴、Amazon Marketplace、Etsy

媒体:维基百科、Medium、Facebook、Google

做媒:Craigslist、Tinder、Trulia、OpenTable

支付:Visa、美国运通、Discover

2.平台型(双边)

双边平台网络效应其实类似于双边市场网络效应,因为都有两边,每边都有着非常不同且直接会让对方受益的兴趣。不同的是平台型的供应侧设计的是只在平台上才有的产品。供应侧必须去做集成进平台的工作。供应商制造和销售的产品是平台的功能,不独立于平台。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双边平台有供应侧节点(开发者)和需求侧节点(用户),彼此都通过平台本身(中心节点)为对方创造了价值。平台自己也为双方提供了显著的价值。

微软OS、iOS和Android都是实现了这种网络效应的突出例子。Xbox、PlayStation以及Wii也属于这种类型,只不过略有不同。

平台网络效应跟市场网络效应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相对于在线市场,平台本身的功能和好处在平台对网络的效用中可以扮演更大的角色。大家买iPhone并且接受iOS是因为手机的品牌、设计、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也是因为其app生态体系。大家买Xbox和PlayStation游戏主机既是由于系统的图形表现和性能,也是因为上面的游戏种类很多。这与市场形成对照,相对于网络的价值,产品本身所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次要的。

平台的售卖方式会极大影响到双边对该平台的接受程度。比方说,微软就有一只销售队伍把平台卖给大企业,然后免费提供给大学,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会把这个平台当成标准了。

不过平台有一个漏洞,就像市场一样,平台的双边也可以是多租户。App开发者可以同时开发iOS和Android版的应用。游戏开发者可以把自己的游戏同步更新到PlayStation和Xbox上面。类似地,另一端的游戏玩家也可以同时买PS4和Xbox One,大家可以同时拥有Dell和Macbook。然而,定价原因使得这种做法相对于在线市场不那么可行,因为后者的多租户是免费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平台往往占优势一点。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属性:

双边:用户和开发者

积极的间接网络效应,跟市场一样

跟在线市场相比,产品和销售方法更重要

多租户也是平台的挑战

例子:

桌面操作系统:微软OS、Mac OS、Linux

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

游戏主机:索尼、任天堂、Xbox

企业服务:Salesforce Lightning

其他尝试:Facebook Platform、Twilio

3.渐近型市场(双边)

当然,任何两个双边市场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可能存在显著差别的地方之一就是“价值曲线”。价值曲线是指需求侧价值随供给侧上涨的速度,以及在到达临界点时网络效应有多强。

下面这张“价值曲线”图说明了三种市场网络效应子类的供求曲线情况。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中间的直线(橙色)就是Craigslist 或者eBay这种市场的情况,也就是供给侧增长为需求侧产生的价值相对是成比例的。这样的市场慢慢会变得非常强大。

下方那条曲线(黄色)就是OpenTable的情况,也就是价值是延迟的。OpenTable在带给需求侧任何价值之前就已经把供给侧的饭店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不过一旦突破了临界点,网络效应就会变得非常强大。

而第三种市场网络效应子类,也就是上图中红色曲线所反映的那种,就是所谓的渐近型市场网络效应。一开始的供应会迅速给需求侧增加价值,但很快增加供应带来的增值就开始减少。

渐近型市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像Uber和Lyft这样的共享乘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司机对乘客是有好处的,因为这减少了等待时间。但到了一定的点之后,其对乘客的价值就会显著减少。等4分钟才打到车跟等8分钟才打到车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等2分钟跟等4分钟呢?低于4分钟这个点之后增加供应的价值就会急剧减少。

为此,渐近型市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市场更容易受到竞争的威胁。如果Uber在特定地区有1000位司机,竞争对手手上有一半的司机也能提供可比的服务。

除了这个弱点外,渐近型市场也很容易受到多租户的影响。很多人都同时用Lyft和Uber打车,至于用哪一个要看特定时间谁的价格更低等待时间更短。在供给侧,很多司机也是同时使用Uber和Lyft,其考虑因素同样是定价和等待时间。

“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

属性:

供应侧容易到达临界点

供应侧很快就会出现收益递减

容易受新进入者影响

易受多租户影响

例子:

Uber、Lyft

网络效应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