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改变的“贫富分化”,可以改变的“阶层固化”
1/4、为什么会有贫富差距
美国西北大学的一次主题会议上,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Uri Wilensky博士分享了他的一个有趣的思考:
假设一个房间里有100人在做游戏,一开始每人有100美元,要求他们每分钟随机选择一个人,给他一美元。请问一段时间之后,这1万美元的总财富在这100个人中的分配情况将会怎样?
你的直觉一定会告诉你,既然是随机的,那最后应该大家都差不多。在场的其他五位计算机博士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最终Uri Wilensky博士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上面的图是交换了非常多次之后,每个人的财富变化,下面的图是排名。
可以发现,随着交换的进行,这些人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还只是随机的分配,真实社会恐怕更残酷。
我们以往都认为,贫富差距是万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但这个实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贫富分化就像“1+1=2”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错觉源于“随机”这个概念,我们总是把它理解成更平均,事实刚好相反。
当年苹果推出Ipod之后,有人向乔布斯抱怨,“随机播放”模式是假的,有几首歌经常放,乔布斯不得不做了一个以“平均”为效果的“假随机播放”,消费欢呼雀跃:果然是“随机”了。
随机会造成分布的不平均,这就是物理学上“熵增”的过程。
好了,回到这个实验本身,我不禁想到,人类为了改变贫富分化做出的努力,能否改变这个趋势呢?
2/4、福利政策到底有没有用?
首先,我们沿着实验的思路想下去,有一些倒霉的人在游戏中输光了所有的钱之后,怎么办呢?
规则一:输光即出局,剩下的人继续玩。
这个规则不需要模拟,用我们的大脑就能想出来,玩家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理论上最后财富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Game Over。
这个规则对应了什么现实呢?过去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万恶的旧社会”。
每一个封建王朝一开始总是田多人少,社会安定。可随着社会交换的进行,就出现了有人开始破产,有人开始暴富,土地兼并也随之而来。到了王朝最后,大量活不下去的流民开始暴动,农民起义本质就是财富的一轮重新分配,这叫“输家洗牌”。
你看,不是统治者无能,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制度,根本逃不了一轮轮从“贫富分化”到“洗牌重来”的历史轮回。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社会保障,可问题是,它们能改变这个趋势吗?
规则二:输光的可以免赔再玩。
这个话题被引入到知乎,我发现一个叫“城市数据团”(在此鸣谢)的ID,引入了一个类似“失业保障制度”的规则——如果玩家财富值为零,输了就不必给钱,羸了可以得到钱。
模拟结果如下: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粗一看,好像没什么变化,穷人不出局,并没有改变整体的贫富差距。
仔细一看,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只是……这个改变更糟糕。
在“归零出局”的“万恶的旧社会”里,最终结果,高于100元初始奖金的人数和低于100元的人数是相同的,这不难理解,两端是对称分布的。
可一旦穷人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后,我靠,最终高于100元初始奖金的“富人”人数就会小于50%,如果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富人会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最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
也就是说,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反而让穷人的数量变多了。
仔细想想,你就能理解了,不让最穷的人“出局”,结果把那些稍微富一点的“次穷者”也拉下了水,对有钱人的人却影响很小。
所有社会福利的作用是让懒汉饿不死,大部分人活不好,穷人不造反,大部分人凑合着过。
有人就说了,出了问题不能找市长,要找市场。如果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调节方法,可以改变这个现象吗?
规则三:输光的人可以借钱再玩
财富值归零后,可以负债再玩,结果直接看图吧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财富值最高者从350升到400,最低者从0降到了负债200,财富差距拉大了一倍。
想想也是,市场讲的是资源效率配套,而非公平,怎么可能改变贫富分化的结果呢?
3/4、如何避免成为一个loser
无论怎么模拟,贫富分化的趋势都不可能改变,那么我们恐怕要放弃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而回到一个更“自私”的问题上: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loser。
我们可以把这个实验看成职场上的模拟,每一天的工作相当于“必须付出,但未必有收获”的“随机交换”,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内,资源是有限的,一个进步快的人取得的资源差不多等于其他人失去的。
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
如果仔细观察第一张图,你会发现,财富分化似乎是一开始很剧烈,而后来的变化就小很多。
事实真是如此,实验者用“标准差”的方法来计算贫富分化程度(类似基尼系数)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大部分差距都是在一开始拉开的。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也就是说职场上的竞争,在很早就分出了胜负。在大部分人还没有摆脱学生气,树立职场人的意识时,少数就已经拉开了难以弥补的差距——特别是那些出身名校毕业赢在起跑线上的、从名企开始职业生涯的、自带父母的社会资源的、或者在校期间已经积累了工作资源的人。
大家恐怕要说我了,你怎么也开始贩卖焦虑了?好吧,接下来是个好消息。
前面所有的实验都是在模拟“整体分布”,但个人命运是否一定是“随大流”呢?毕竟这是个“随机实验”。
没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模拟,“红色柱线”代表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所有最loser的负债者,我们来看看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15个人有一半的人摆脱了负债状态,其中还有两个人跑到了中上阶层——“屌丝逆袭”确实是有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贫富分化仅仅是整体分布而言,不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阶层固化,阶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还是存在的。
当然,这个结论的前提是——随机分配。但现实中又是如何的呢?
4/4、从“贫富分化”到“阶层固化”
显然人类社会的分配并不是随机的。
有缓和“贫富分化”的因素: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更高效的努力改变命运。
也有加剧“贫富分化”的因素:现实社会中,有钱人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的利益,造成1%的人控制80%财富的更大的贫富分化。
还有些因素同时往两个方向发力:教育可以让普通人的努力更有效率,但高昂的教育成本也让穷人失去教育机会。
显然,现实因素中,前者是加剧“阶层固化”的力量,后者是打破“阶层固化”的力量。
我们过去总是把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混为一谈,但这个实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贫富分化是一种“熵增”的自然现象,内部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阶层流动性,并不会导致“阶层固化”。
强行用社会福利的方法改变“贫富分化”,反而会造成发展停滞,低收入阶层的扩大。
政府应该把关注的焦点从无法改变的“贫富分化”转向“阶层固化”,打破资源垄断,并把教育的目标更偏向于“中低收入阶层”。
同样,对于没有任何先发优势的普通人而言,过于关注“社会不公”改变不了你的命运,政府的社会福利只会让你不死不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始终存在的向上流动的通道。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二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