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人焦虑的根源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时的停滞学习,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被这个社会边缘化。
当今社会有一种普遍的焦虑,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归根结底是处理知识信息方式带来的。当我们对一个知识信息理解错误,并作出一个错误的行为时,我们需要一连串的正确行为来弥补这个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当我们抬头时却发现别人已经前行了很远,这种距离、差距使我们焦虑。
处理知识信息方式会带来另一种焦虑,即我们总是无法及时地处理完我们认为应该处理的知识信息。当今的社会产生了太多的知识信息,各种书籍、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上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信息,我们认为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了解,但我们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了解,我们担心这些没有被我们学习和了解的知识信息会使我们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边缘化,这使我们产生了焦虑。
其实完全不必要,我们太高估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还没有达到让我们应接不暇的地步。
莫提默·J·艾德勒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西方社会所出版的书籍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毫无用处的,只有万分之一的书籍——这些书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是值得你去阅读的,还有更少的一些书——很可能不到一百种——是值得你多次阅读的。想想,我们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社会学、哲学、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等等都来源于西方社会,我们的情况更是如此,具体到我们自己关心的领域,可能值得好好阅读的书籍知识不过几十本,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好好的高质量的阅读这几十本书,困难吗?有什么值得焦虑的呢?
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一定是结构复杂的长文,但长文却不一定是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参看《如何快速判断文章内容的价值》
二、人们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阅读复杂长文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阅读复杂内容的长文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而喜欢阅读千字小文,800~2000字之间,并要配上几个图片。这种态度可以理解,因为在阅读复杂内容的长文时会面临如下几个困难。
(1)、心理上对复杂长文的恐惧
恐惧的原因,首先是担心自己无法理解,无法理解的东西价值再高也没有意义,这个理解不是你尝试阅读其中的几个小段落就可以判定的,它是在我们阅读了1/10、1/3或1/2时,发现自己实在阅读不下去。理解是兴趣的基础,凡是不理解的都无法产生兴趣。想想,武侠、玄幻、言情小说有多长,但我们一点都不拒绝。
其次是担心没有价值,有价值的阅读,我们坚持下去可能还会有所收获,没有价值的内容坚持就是对我们的惩罚和折磨。想想我们上学时的学习,开始的无兴趣,但内容是有价值的,我们坚持了,慢慢的就有兴趣了,结果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但当我们走向社会,没有人为一篇复杂的长文的价值背书,如果我们坚持阅读下去,意味着冒险。
心理的恐惧使我们更倾向于阅读配图的千字小文,毕竟它的价值和是否易于理解更容易判断,就算读完了才发现它有多么烂也没关系,毕竟我们才损失了几分钟而已,这就是越垃圾的内容越是容易理解,而且还要有一半以上的内容要讲故事的原因。
(2)、对复杂长文理解上的障碍
一篇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总是对我们理解力的考验。它之所以有价值一定是我们所不知道或没有意识到的,老生常谈的一般会使我们麻痹或厌烦。它的价值体现在或者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全新的内容,或者为一个习以为常的事物赋予全新的理解、诠释,或者由几个平常的观点推导出令我们吃惊的结论。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原来没有的,这些分析、讨论和推理的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要想不在这些内容中迷路,唯一的方式是紧随作者步伐,跟上作者的节奏,一个走神就会迷路在作者的知识家园中。所以,阅读复杂长文需要我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理解和跟上作者的文字节奏,而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是对我们的挑战。
(3)、对复杂长文记忆上的困难
一篇有价值的内容之所以比较长、文字比较多,是因为对某一主题的分析、阐述中比其它的内容更为深刻、透彻。要想分析的透彻,就要对相关的各种概念和观点一并进行阐述和讨论,所以一篇有价值的内容是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并将与之相关的主题一并进行分析讨论的,这样的内容一定是比较长的。
所以,复杂长文往往涉及到多个小观点、小结论,这些小观点、小结论结构性地对最终的观点或结论形成有力的支撑。对我们来说,记忆这些小观点、小结论就构成了对我们的挑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未被大脑理解处理的信息,经过很短的时间就会被遗忘,而被大脑理解处理的信息会被记忆的更多,保存的时间更长。这同时也说明知识信息要想被大脑处理、消化、吸收必须要有意义化,既新的知识要么扩充自己原有的认知,要么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结构性地理解这些小观点、小结论如何支撑起最终的结论,就不能把他们记住,就算我们能暂时记住,也会记住了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
到此我们知道,对复杂长文的恐惧是我们阅读的第一个障碍,虽然阅读复杂长文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式。不能顺畅地理解复杂长文是我们阅读的第二个障碍,有可能遇到一个障碍就把我们挡住了,我们就停滞了、逃离了,结果我们就错过了。世界又多了一个未知的神秘,当这个社会中未知的神秘越来越多,我们就被这个社会抛弃了、边缘化了。我们阅读的第三个障碍是,我们无法暂时记忆多个无意义的内容,记忆是理解的前提,无法理解当然也就无法记忆。有多少内容我们阅读完后只记的最后一句话,看看互联网上的各种类型的评论就知道,这些评论者对所评论的内容理解了多少。
三、如何10倍效率地阅读复杂有价值的长文——比如一本书
(1)将复杂的长文拆分成相对独立的小的知识内容单元
利用“我爱图谱(www.5itupu.com)”网站提供的工具功能,将复杂的长文或一本书拆分成小的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可以减轻对心理的压力,减小心理的抗拒;小的知识单元可以让我们在相对小的时间段内容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利于理解文字内容;小的知识单元只有有限的几个观点和结论,使我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将复杂的内容拆分成小的知识单元,我们并不陌生。上学时,一学期学一本书,两周学一章,一节课学一小节。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一本书,只要不是一口气读完,不论是两天或两周,只要是中间有停顿,我们都是人为地把它拆分成几个部分了,唯一的差别是这个停顿间隔的时间,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我们有可能把前面的部分忘记了。所以“碎片化阅读”本身没有错,就像吃饭,我们总得一口一口吃,错的是:两次阅读之间的时间间隔太长,使上一次的阅读变得没有意义了;本该连续阅读的内容,不但阅读时间间隔太长,而且在阅读的间隔中掺杂着太多无关的行为,使上一次的阅读失去了意义。所以阅读的关键不在于分几次阅读,而在于相关联的内容的阅读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不能在阅读的间隔掺杂太多无关的行为。
将复杂的内容拆分成小的知识单元,要保证小的知识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即这个小单元不能与前后的其它单元联系太紧密,否则会破坏一个知识单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被拆分的这个小知识单元要能得到一个独立的结论或观点,与其它的结论或观点一起对核心观点或主题其支撑作用。
(2)对每个小的知识内容单元进行阅读理解
将复杂内容的长文拆分成小的知识单元,我们阅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利用“我爱图谱(www.5itupu.com)”网站提供的工具功能,对每一个小的知识单元,我们可以将重要的观点或结论用加粗或不同的颜色标注起来,在阅读结束后,依据所标注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知识单元的核心内容或观点总结、归纳出来,还可以提炼出几个核心的关键词。
至此,对这一小知识单元的阅读就完成、结束了,我们标注的重要内容、归纳的核心内容或观点及核心关键词,将帮助我们在需要时快速了解或浏览这部分内容。
(3)立足于每个小知识单元,对其同级内容和上下级内容进行关联理解
巴巴拉-明托在她的《金字塔原理》说,人们的核心思考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归纳推理,另一个是演绎推理。人们的思考事物的逻辑顺序有三种,分别是时间顺序、结构顺序(整体与部分的位置顺序)和程度顺序(按重要性排序的顺序)。
对于复杂内容的长文,我们无法记忆其中的每个细节内容,我们将复杂长文拆分成小单元,对小知识单元的进行归纳得到核心的观点或结论,这样我们就会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去记忆和理解核心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减轻了大脑记忆和理解信息的负担。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利用不同的信息抽象程度来记忆和处理信息的。
当我们阅读完几个小的知识单元,我们就可以随时利用归纳的小知识单元的核心观点或结论来思考:同级相邻的知识单元或上下级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解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相关知识单元的内容。如果是时间关系,那么一定是先怎么样、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这种叙述顺序;如果是结构关系,那一定是整体怎么样、部分怎么样、另一部分怎么样,这种顺序;如果是程度关系,那么一定是主要的是怎么样、次要的怎么样等等,这种顺序。所以符合逻辑的东西不会显得突兀,它们总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发生。
(4)立足于整体,从中心主题的角度,理解每个小知识单元与中心主题的关系
当我们把复杂长文拆分的每个小知识单元阅读完,并归纳总结了每个小知识单元的核心观点,我们就要从整体上去尝试理解如下问题。
作者是如何阐述或论述自己的主题或观点的?
我们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如果作者阐述的过程是清晰、完整和极有说服力的,我们就应该学习作者这种阐述方式,一个主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阐述,每个部分应该阐述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整充分,各个部分如何安排顺序才能形成对阐述的有力支持。
作者是否在阐述或论述的过程中出现知识性错误,是否出现论据不充分,是否出现逻辑错误。
如果我们足够敏感,很快会发现作者在阐述中的硬伤令我们不舒服,这些硬伤可能是知识性的,即作者叙述的某个知识点与我们理解的不一样,这时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去求证;硬伤也可能是作者的某个观点突然冒了出来,而这个观点是需要分析和证明的,但由于作者的懒惰、知识不足或思维的不清晰,使这个观点在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的情况下冒了出来。
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只是作者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理性的读者应该不会受其影响。
作者阐述主题的结构顺序是什么?是否合理?
一篇复杂的长文如果能够坚持读完,一般还是有一定价值的,除非有其它目的,比如单纯的评论需要。
学习不单是借鉴有价值的部分,还包括避免有错误的部分。评价作者阐述主题的结构顺序,一般包括结构顺序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充分;结构是否冗余。
文章的结构顺序一般反映了作者的思维清晰程度和逻辑合理程度,一般人考虑问题不是时间顺序,就是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再或者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的顺序。
如果作者论述了几个部分的,但没有论述整体的,或者论述了次要的因素,但没有论述主要的因素,那作者的结构就是不完整的。
更常见的错误是,作者不但在某个部分的论述是不完整的,而且在另外某个显而易见的部分花费大量的笔墨进行不必要的描述,这除了表明作者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不清、逻辑混乱外,更可能还是别有用心的。
总之,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要想不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就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不是学习信息,而是学习经典的知识,这个社会经典的知识并不多,具体到个人可能就几十本书籍,其它的都是各种个人的看法和信息而已。学习经典的知识是个人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对复杂的长文或书籍,我们可以利用“我爱图谱”(www.5itupu.com)这个学习工具,将复杂的长内容拆分成相对独立的小的知识单元;对每个小的知识单元要找出重要的结论或观点,并归纳出核心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时,我们要在更高的抽象程度上——即在知识单元核心内容的层面上,来考察文章的逻辑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至此我们才算阅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