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与物理有什么内在的关联?

2018年12月11日  来源:scottcgi 作者: 提供人:lilitaoger0......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与物理有什么内在的关联?(修订版)

概述

数学是,结构(存在数量)关系(存在变化) 的描述,以及验证(结构和关系) 的方法和过程。至于逻辑,更像是结构和关系所固有特点,而抽象是寻找结构和关系过程的手段。所以,数学通过抽象的方法,剥离去除一切无意义的具体,只留下单纯的结构和关系,并探索其中的逻辑。

数学发展到今天庞大而巨细、分支繁杂又艰深,但抽象来看就3个方面:

  1. 形状结构的定义和空间关系描述。
  2. 数的结构的定义和数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
  3. 对以上结构和关系研究验证的过程和方法。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最初是起源于生活的具体,那时候还不叫数学,只是一种简单的计数系统。但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纯思维的活动,这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进化。(自然数是映射具体的,但从有理数开始就脱离了现实,变成了人为的创造与抽象)

数学试图去发现所有的结构和关系,这是一种描述行为。所以,数学是描述物质的一种物质,就像一种元数据和元语言,描述的是物质结构和关系所固有的逻辑。

事实上,基因并不会衰老,基因只是一串排列组合的信息,相反存在越久远的基因越会存在更长的时间。衰老的是上层结构,基因代表的是信息,描述了上层结构,结构复制结构就会把基因传递下去。而结构的复制错误就是衰老的原因,并且会反作用于基因。

有趣的是,基因指导了结构的复制,这是基因的生存之道。基因就像是数学,描述了结构的规律。而基因本身则是更基本结构的排列组合——是数据存储了信息。

结构与数据

结构和数据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数据是传递信息的结构,而结构可以吸收数据所传递的信息,形成新的结构,从而不断的变化

而思维,正是数据在(脑神经元网络)结构中流动和吸收过程的产物。人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源于自身独立的产生。其实,任何想法思维都需要数据的参与和构成,而数据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可见,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环境信息的表达而已。数学作为思维的产物,所做的所有探索和发现,以及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只是环境信息的结构和关系呈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只是由一堆公理和定义推理演绎出来的结论,只要没有矛盾,就可以任凭数学家的自由意志随意创造。

这就相当于把数学架空到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沉浸式的体验,只要合理逻辑自洽,就可以让人无法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区别。那么数学家的自由意志,随机又虚幻,这似乎是对追求、目的和意义的全盘否定。

然而,无论是谁的自由意志,其产生原因的背后都需要数据,因为无论是结构化知识的积累,还是灵感直觉的探索,亦或是进行逻辑推理与归纳,都无法脱离数据独立完成。

而数据最终都是来自于环境信息的,那么数学家,就像一个过滤器,不断地从环境信息中观察和总结,并提取数据中内在结构和关系(即逻辑性),最后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结构、关系与信息

关系是与结构绑定的不可分割的,是对结构从某个视角观察的结果,并且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可以被观察者所理解和可感知的。这里的可感知,即是可以被人体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所处理的。那么就肯定存在,有些(甚至是大部分)结构的排列组合,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是无法被理解和可感知的。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相同的结构,也会得到不同的关系。

那我们如何去表达、描述、甚至是传递这个关系,这就是信息。所以,信息描述了关系,就是描述了结构,在观察者看来结构是什么,自然就是信息的排列组合,这其实就是在描述结构,通过关系来描述结构。

而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结构,那么也就可以被其它信息所描述,所以信息是一种描述性结构。就像一段文字数据,传递了信息,这个信息描述的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构(事物),而对这段文字的翻译或是解释,就是描述信息的信息,同样也是一个结构。

可见,数据本身的结构,所呈现的关系也是信息,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数据,就会看到不同的关系,从而得到不同的信息。而数据这个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其载体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组成结构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关系,即信息。

所以,传递信息就是在传递结构,而结构可以吸收信息,其实就是在吸收结构,从而可以形成新的结构,传递出新的信息。

结构、信息与比特

那么关于结构和信息,其实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联系。不可再分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重点是不可再分,不考虑物理的限制,不要在乎物质的属性,无限小的是什么?那就是比特,就是信息量的单位,代表着最小信息。因为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最小的物质,拥有最小的结构,最小的结构对应的就是最小信息。

物质的属性,是由构成物质结构的数量和排列组合所决定的,但这个属性需要通过结构所传递的信息来感知。物质由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过程,就是构成物质结构不断减少,信息不断丢失的过程。物质不断的分割到粒子层面,再不断的分割,不断丢失结构和信息,就会不断丢失特性。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测量,变成概率。如果再继续分割,最后只有一个基本结构,对应了一个比特信息,此时只有一个属性,要么是0,要么是1,概率。

我们可以把信息理解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关系。有结构就会有关系,基本信息比特,描述了基本结构的关系,就是随机的0或1。所以,比特描述的关系,是基本结构自身的变化(自身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无法被理解的关系,相当于没有信息,也没有可观测的结构。如果基本结构没有变化,比特描述的关系就是全0或全1,这是所有一切的开始与结束,代表着宇宙的起点(比特全0)与终点(比特全1)。

数学与物理

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属性,及其相互作用,其中相互作用是通过某种关系来呈现的,也就是规律,可以用数学函数来描述。而数学抽象的是结构和关系,这个关系在于结构之间和结构内部的固有逻辑,可以用函数来描述,其中有部分关系映射了物理规律,还有部分并不对应具体现实。

那么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对象其实都是结构,物理的结构是客观存在,数学的结构是抽象映射,但结构都是由更基本的结构排列组合所形成,我们姑且把更基本的结构,称之为基本结构(这里结构形成了递归构造)。那么,是基本结构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可观测的属性,形成了结构内部与外部的抽象关系,这就是物理和数学在共同的结构之上,所进行的不同方向的研究。

显然无论是物理还是数学,都会对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接着我们必然就会看到基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关系是通过信息来描述的。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基本结构替换为——信息,所以就是信息构成了一切。

再结合前面的结论,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是随机的0或1,是概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微观的量子世界中,无处不在的是概率与随机。

数学的本质

如果说一切都是结构,那么一切就都是信息,信息的最小单位又是比特,而比特的状态是概率,可见信息和概率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概率来自于微观,而信息构建的物质在宏观,是概率连接了宏观与微观。来到比特层面,所有的属性都丢失了,这是抽象的极限。所以在极限处,数学和一切都建立起了联系。

数学连接了心灵感知的抽象与真实的世界,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思想和感受称之为非现实的虚幻。可是如果认可了一切皆比特的信息观,那么数学就成为了,从微观到宏观凭借结构与关系,构建的通道。而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是研究结构和关系的,而碰巧数学又可以对一切事物有所应用和描述。

一个有趣的看待数学的视角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量子)计算机,大脑的生理结构是硬件,思维活动是软件,那么数学可以看成是一种算法,运行在大脑这个虚拟机之上。

这个算法可以使用存储在大脑神经网络中的结构和关系,可以自动定理证明的过程(寻找更多的结构和关系),还能够自我学习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并且这个算法是随机运行的,可以无限的从环境中筛选出经过排列组合的信息。

这个算法在人脑中,就是自我意识、学习总结、逻辑推理的源泉,这就是数学——连接了心灵感知的抽象和真实的世界。

这也体现了一个观点,数学的发展是随机的对环境信息不断过滤和筛选的结果。这里的随机是指没有目的和没有终极目标,充满猜想以后验证猜想的过程。这样基础结论就会越来越多,能推导的结论就更多,没有尽头和上限。而这或许就代表了上层(宇宙)环境的信息无限。

结构与宇宙熵的关联性

熵,有序无序,这个序是什么,为什么要存在序。字面意思是存在区分可以排列,如果无法区分也就没有序。

如何才能区分,这就是结构,序就是结构及其形成的关系。有了结构和关系,就有了属性,属性就可以被测量,观测和感知。很多结构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宏观物质,产生了可被测量的质量。所以,如果检测不到质量就没有了所谓的序。这里的质量是物质结构的度量,也就是信息量的体现,对应物理上的静质量。

拥有结构就会与环境中的其它结构相互作用,所以无法达到光速,而不同结构之间的互相作用就形成了物质之间的力。没有结构就没有结构之间的作用,所以速度可以抵达光速。

人类在试图创造有序,就是创造新的结构,产生新的属性和功能。但宇宙整体变的无序,就是整体结构(信息量和质量)在下降,转变成能量一种没有结构(没有信息和质量)的状态。可见人类虽然创造了新的结构,但过程消耗了更多的其它结构,所以局部在变得有序,而整体依然在变得更加无序。

那么无序,也就是无法区分排列,也就是失去结构和关系,丢失属性,减少信息。姑且认为纯能量(无质量只有运动的状态)是会爆炸的,形成一个静质量无限大的东西,就是宇宙的最开始,一个循环的开始。

所以,宇宙的方向或说是趋势,就是消耗能量增加熵值,即质量转化为能量(质能方程),也就是有序到无序的变化。那么消耗能量,其实就是消耗质量的意思,其中能量即是微观的运动,只有运动没有(静)质量的代表就是光子(有动质量,可抵达光速)。

由此可见,人类的工作(包括运动)和思考都是在创造局部有序,需要系统外部持续供应能量才能维持。而能量不足就会缺乏行动力,因为大脑和身体结构自发无序会降低驱动力——产生行动的阻力感,所以宇宙熵增就是人们懒惰的本质原因(当然在有能量供给的情况下,智能和本能可以对抗局部熵增,产生熵减)。

而万事万物的演化,都是结构的随机试错,在环境压力即宇宙熵增的驱使下,筛选和塑造的结果。那么,熵增就会筛选出最善于创造熵增的结构,比如人类(创造局部有序熵减,向全局释放更多无序熵增),而未来则是人工智能(机器智能)。

数学 / 本质 / 物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lilitaoger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