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很抱歉,双11消费数据什么都说明不了

2018年11月14日  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 提供人:wto3562......

原创 / 同福镖局

作者 / 邢捕头

1、消费之争

2135亿!刚刚结束的天猫双11的成交额,比去年增长26.9%,再创十年历史的新纪录!

想一想,咱们也都是参加过2000亿大项目的人。如果再算上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中国人那一天的买买买实力,真是令人恐惧。

但是,这么一个数据,人们却希望在它身上看到更多东西,也就引发了经济圈的大讨论。因为数据太过亮眼,某些认为经济下滑,这次双11肯定掉链子的,有点坐不住了。

我的好友刘二狗发了条微博:“谁说消费降级啦?消费数据这么好”,结果留言里涌现了一大批经济学爱好者:

啧啧,到底是精英,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别只看消费,你得看真实购买,据说淘宝退款系统都快崩溃了;通胀率你还没考虑进去,你自己琢磨去吧;统计局都信不过的时代,看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受;哈哈,幼稚了吧,双11很多都是刷单的;

最让人震惊的是这一条:“我的看法刚好相反,穷人才会为了那点折扣等双11,有钱人消费谁愿去挤那点折扣!双11数据越好,说明消费下滑越厉害”。

高,实在是高。今年最佳经济学奖,建议可以颁给这位老兄。逻辑严谨、反向思维,非常符合经济学人的气质。

看好的自不用说,因为数据就这么摆在那,没想到,中国经济的韧劲真是强。

争论就这么一直存在,认为消费萎缩的会说,电商的优秀是你没看到实体店的惨淡。认为消费强劲的会告诉你,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非常稳,差异来自于消费结构的改变。

最终,还是券商首席威武:“别争了,消费升降级同时存在,只是越来越分化。”

不得不说,还是老首席们说的更好,充分发挥了在股市里指点江山时,那股子圆滑劲。两头都被你说了,请问,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消费不分化?

2、消费数据

人类总是希望通过一两次社会行为,来判断经济,判断一个国家的消费实力。但是,这种行为,有时候对,有时候会错的离谱。

其核心原因是,消费数据并不等于经济情况,也不等于消费能力。

可能你会疑惑,怎么可能呢?人穷了自然消费少,人富了可不就消费多么?消费多不就意味着经济好么?这个逻辑对么?

那一年的某天,上海人蜂拥般挤进粮单、百货店,像疯了一样扫货,整个商界为此大乱,商家手里的货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扫光。是的,如果你看数据,这几天的上海商贸界成交额是翻倍的。但是,那是战争爆发前夜,人们基于恐慌而产生的疯抢。同样的情况,在通货膨胀时期的各国都有发生。

消费数据好,不等于经济好,不等于老百姓消费能力好。

那么?消费数据不好,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过得不好?经济非常糟糕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用一次或者某种单一社会现象来描述社会现状,是非常片面的。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和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在农耕时期,人们的消费有跨周期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多买,多储藏预备季节变化。但是当城镇化开始后,随着城镇化不断深入,人们每天都能买到想要的,甚至可以送货到家。那么曾经的备货式消费,将变得越来越分散式。

那么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就会影响曾经重磅的特征消费数据。比如各种节日,像春节。以及人们生活的极大便利化,消费体验的快感也会面临拐点,那么消费数据的高增速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我有钱,但是我就是不知道买什么”。因此消费数据增速的放缓,并不能等同于人的消费能力。

消费数据,作为衡量经济的一个指标,它也应当有自己的适用条件、范围,因为消费作为有意识的人类的群体行为,并不能用判断物体的方式来研究。

就像通过声音大小判断一群人的情绪,声音高并不代表他们就兴奋,也可能是身临险境;不能通过声音低就判断他们过得不好,也可能是在打坐养神。

3、非理性人

归根到底,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所作所为非常离散。而我们的理论又过于死板。

目前,经济学领域的消费理论主要包括:

1、凯恩斯提出“现期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2、欧文·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利率影响消费者在当期和未来消费的分配;3、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取决于消费习惯和周围环境的消费水平;4、莫迪利亚尼和弗里德曼分别提出生命周期模型和永久收入模型,当期消费要考虑当期收入,而且要考虑未来收入。


我们来数一下,他们判断消费能力,是通过现期收入、利率、消费习惯、周期环境、未来收入。也就是说我们买买买,是跟这几点有关的。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人性,这些理论都是基于消费者是一个理性人的前提。说的更赤裸点,就是基于人没有意识,是种物体。你有多少收入,才会花多少钱。

但,这对么?

人是理性的吗?消费者是理性的么?人的消费会不会受情绪影响?人的消费如果不来源于个人收入而来源于家庭收入、信用透支,行不行?城镇化对消费挤压该不该考虑?

人真是非常奇特的。他们可能在非常艰难时,因为一两件遥不可及的高兴事花光一切;同时也可能因为在富有时,偶尔的信心迷失,选择储蓄而非消费。

所以,某一次的数据只是体现表象,而透过数据,我们并不能清晰看透人的未来,更不可能由此认为我们明天会变好,还是变差。

数据,仅仅是数据。多余的内涵,都是人为给它赋予的。而加什么内涵?完全看作者的意图。

就像徒弟燕小六说的:“买了千把块钱吃的,嘿嘿,感觉真爽!”

是的,开心就好。

双十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