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竞争者越多,竞争力越低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暗示力 作者:亚当·奥尔特 提供人:It8933......

观众并非生来平等,扎永茨和特里普利特观察的几乎都是被动的受众:也就是说,不管表演者是成功还是失败,观察者并不受其利害影响。扎永茨迷宫里的蟑螂以及一起受训的自行车手并不与表演者直接竞争,后者的胜利不会给前者带来什么损失。但许多观察者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他们到场观察,正是因为自己也要参与相同的竞争。博尔特蹲在起跑线前,同时也会被身边跑道的其他7名运动员观察,博尔特是会注意其他所有7名对手,还是只注意最强的对手呢?这件事是否有意义?如果只是两人对决的话,就像1997年明星选手迈克尔·约翰逊和多诺万·贝利为争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的头衔进行比赛那样(这场比赛中,贝利击败了约翰逊),博尔特的表现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足球教练激励球员时,是该提醒球员注意参加联赛的所有球队,还是要求他们一次只关心一支球队?学生参加标准化考试时,是在只有数十名同学的小礼堂里表现更好,还是在有数百名考生的大教室里表现更好?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学生,对各种人而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实验故事

我们并未掌握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心理学家考察了SAT得分与考场考生人数之间的关系。他们算出了2005年美国每个州参加SAT考试的学生人数,再将这一数字除以对应州的考场数量,这样就算出了每个考场人数的平均人数。接下来,研究人员发现,在每个考场人数较多的州,考生的成绩往往更差。换句话说,如果考生周围的竞争对手较少,考生的SAT得分会更高。当然,各州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密度较高的州,可能是因为较穷困、考场较少,也可能是因为考生就是容易在考试的时候分心。为了排除这些因素,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其他研究,他们让考生单独完成测试,但让他们以为自己要与一大群(或一小群)学生竞争。在一项实验中,如果学生们以为自己在与其他10名考生竞争,他们用28秒就做完了小测验;可如果学生们以为自己是在与100名考生竞争,他们完成同样的小测验却用了33秒。

这个结果看起来很奇怪。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人们不是该投入更多的心血才对吗?这个简单的关系看似很有道理,但如果人们不堪重负,他们的动力会下降,有时甚至会彻底泄气。全神贯注地对付球网对面、球场另一头的对手很容易,但要把精力放在巡回赛、大联盟中的所有对手身上可就困难多了。诸如此类的精神比较能带给我们许多竞争的动力,我们会将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相比。如果社会中的比较鲜明、丰富、能给人提供动力,我们全身心投入任务中的可能性也更高。事实上,类似的过程解释了为什么面对一个需要救助的小孩的时候,人们会向慈善机构捐献更多的钱,而面对上百万需要帮助的饥饿儿童时,人们反而会束手束脚:为一件便于想象、有限度的事业投入精神和情绪会更轻松,带来的回报更多;反之,有些事业太过宏大,就算你投入精力也多半于事无补,你自然提不起干劲。

竞争一旦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范畴,人们的斗志就会减退,有时甚至会变得对竞争完全漠不关心。

在面对竞争对手和团队成员时,人容易泄气,你可能会以为这是因为他们懒惰、得过且过、总想从他人身上得到好处。事实上,人们很少意识到这类影响,只有在通过人类心理的微妙镜头来进行观测时,人们才能理解它们的意义。有一种最令人费解的行为模式是这样的:个体会积极应对紧急事件,若是有一大群人在场,反而会对其视若无睹。每当这类事件发生,记者莫不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一小群有见地的心理学家却提供了另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