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上几个星期,人就会变得反应迟钝,同样道理,一天又一天的晴朗日子也会让人犯糊涂。阳光充沛的日子让人精神恍惚,这看起来像是个离谱的说法,但它得到了证据的支持。在一项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对离开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小杂货店的购物者做了一轮出乎意料的记忆测试。
实验故事
这个记忆测试是这样进行的,顾客进入商店之前,研究人员在柜台上放置了10种小型观赏物品:4只塑料动物,一门玩具炮,一只储蓄罐,4辆火柴盒玩具车。离开商店后,研究人员要顾客尽量回忆柜台上摆放的10种物品都是什么,并从一张列有20种物品的清单里选出10种正确的物品。研究人员在两个月里进行了14次实验,时间在上午11点到下午4点。有些日子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有些日子多云、下雨。顾客在雨天回忆出的物品数量是晴朗日子的3倍多;至于在从长清单里选出物品的准确度,雨天约为晴天的4倍。
研究人员解释说,阴沉的天气会妨碍我们的情绪,可反过来又使我们思考得更深入、更清楚。人类的生物性倾向于避免面对悲伤情绪,他们会寻找机会进行情绪修复,提高警觉,保护自己免受伤心事的困扰,从而应对悲伤的情绪。相比之下,开心快活则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一切都好,环境里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没必要想得太深入和仔细。这种截然相反的精神状态解释了为什么购物者在雨天能更准确地回忆起10种物品:购物者会下意识地试图克服雨天引起的整体性的负面情绪,他们打量着周围环境,寻找有可能用快乐取代自己压抑的悲伤情绪的东西。如果你仔细想想,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情绪状态是一种万能测量仪,能告诉我们环境中是否有东西需要修补。当我们面临重大情感障碍,如极度的悲痛、受伤而带来剧烈疼痛、盲目的愤怒等,我们的情绪警示灯就会亮起,强迫我们采取行动。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顺利地驶过平静的水面,忽视周遭世界里的大部分细节(包括商品柜台上的小摆设)。
糟糕的天气带来的警惕感也浇灭了金融专家们的热情,他们往往会避免在雨天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经济学家设法收集到了1927~1989年纽约市的天气和股票交易数据。他注意到,股票交易员和所有人一样在晴天更开心,因此也就更乐观,所以,这位经济学家预测,股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在阴天容易上涨,事实也正是如此。交易员在晴天更乐观,投资行为相对大胆,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与此同时,星期一的回报一般会下跌,因为人们通常会因周末结束而抱怨连连,可这种情况下的股市在晴天跌得不多,下降幅度仅为5个基点(仅为一个百分点的5%),在正常情况下则会下跌18个基点。把这种分析再推进一步,两位金融学教授发现,在全世界的26个金融市场,晴天的收益都比阴天高。这个结论在赫尔辛基、吉隆坡、悉尼、维也纳等差异很大的市场都站得住脚,每逢晴天,这些市场上都会发生小幅上涨的现象。
阴沉的天气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但也会使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而深刻。快乐的情绪会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让人觉得周围一切都没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深刻、仔细地思考问题。
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我们无能为力,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政府的决策者坚守夏令时政策反倒带来了负面效果。夏令时制度规定,在春天将时钟往前拨1小时,以便在春夏两季中增加我们白天清醒的时间。政府的政策很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人们能享受夏季的温暖直到入夜,因此,世界大部分地区,也包括美国50个州里的大多数地区,都接受了夏令时。1942~1945年,罗斯福在战时担任总统期间,夏令时获得了强大的支持力量。罗斯福试图唤起美国人的爱国理想的共鸣,他声称,如果美国人民能在白天留出更多的清醒时间,那么依靠电力照明的时间就会减少,从而能节约更多宝贵的资源。事实上,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该政策反而助长了过度消费,因为人们会在白天大量使用高耗电的空调和制冷设备,而夜间对这些设备的需求较小,消耗的资源也更少。
最近,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每年两次改变人体内部时钟会令人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春天,少睡1小时对人的影响特别明显。转为夏令时的那天,成千上万的司机在类似倒时差的状态下工作,当天的事故率陡增7%。更具破坏性的是,一位反对夏令时的研究者声称,在实行夏令时的地区,学生们每年会有7个月处在与自身生物节律相悖的状态中。这名研究人员比较了印第安纳州实行夏令时的各县学生的SAT分数,发现这些学生的分数比其他选择全年实行标准时间的各县学生低16分。在美国,有几个州是按县界划分时区的,仅相隔几公里,有些学校就实行夏令时,有些学校则实行标准时,学生们每年有7个月都生活在不同的时区,印第安纳州就是其中之一。教育决策者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缩短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SAT得分差距,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取消夏令时,或许是一个成本更低廉的解决办法。
人类可以利用核能,也能向距离地球近200亿公里的地方派出太空船,但我们还没有找到控制天气的方法。世界上有些地方饱受洪水侵袭,有些地方却遭受大旱,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龙卷风和飓风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预测。和周围世界的其他精神力量(例如颜色和场所)不同,天气条件最难驯服。
除了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还有一个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世界,也就是地球上的70亿人类居民。在自然环境外,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也通过复杂的生物过程塑造着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方式。身边围绕着美女,男性就会分泌出更多的睾丸激素;新生的宝宝在身边,新妈妈们就会分泌出更多催产素。这一类生物反应中的每一种都会影响人的言行举止。睾丸激素或催产素达到峰值时,男性会变得更肆无忌惮,母亲则会更不顾一切地保护孩子。对他人存在的敏感度,足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不管对方是陌生人还是亲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有些时候,甚至仅仅是暗示有他人在场就够了。在第4章一开始,我们会讨论“单独一个人”跟“周围有其他人”的情况会有多么不同,在不同的环境里添加或者减少一个人,会让我们的行为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