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5章 他人:你是谁,取决于你身边是谁

2024年12月25日  来源:暗示力 作者:亚当·奥尔特 提供人:It8933......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20世纪初的布鲁克林并不是一个对犹太人友善的地方。年轻的马斯洛不是在上学途中躲避小帮派,就是在课堂上与反犹太人的老师争论。马斯洛在家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他与自己的母亲合不来。多年以后,他形容自己的母亲自恋、充满偏见、没有朋友、不懂关爱、不修边幅——这一大堆毛病在未来的日子里即将在马斯洛的身上显现,因为他的童年一直深受其扰。虽然过得很辛苦,但马斯洛依然是个乐观向上的人,和许多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犹太人移民一样(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病毒学家乔纳斯·索尔克等人均属此列),他相信教育是一种解放的力量。马斯洛的朋友不多,因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闭门苦读,并逐渐对人类心理学这一相对年轻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在同时代的许多人还沉浸于迷宫里的老鼠的时候,马斯洛就发现这些研究微不足道,他打算去探索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复杂之处。

马斯洛的最大的成就是于1943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的文章,马斯洛根据其艰辛童年的经历,描述了能激发人类行为的目标和动机。马斯洛称,一旦人们获得了空气、食物、水和性,即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寻求安全,一如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前几年逃离沙俄的迫害一样。得到安全后,他们会寻找友情、亲情和爱情,而这是马斯洛童年时从未得到过的社会安慰。等这些基本需求一一得到满足,人们就会把注意力转向获取尊重,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并最终去追求终极的目标:自我实现。马斯洛一直认为,是教育把他从束缚着大多数人的单调乏味的生活中解放了出来。他对爱因斯坦等人非常仰慕,因为他们实现了道德上的纯粹,追随着创新和智慧的激情,因此他认为,他们一定已经满足了较为基本的低层次需求。

时隔80年,心理学家们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仍然存在争论,但对于动机指引着多样化的人类行为这一点,却很少有人反对。在这80年中,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在尝试理解我们如何满足这些动机的过程中找到了创新和智慧的激情。他们认识到,大多数动物都会依靠有限的社会互动来实现目标,而人类却一贯在自觉或不自觉(自觉的时候比较少,不自觉的时候更多)中利用社会关系,满足自己的动机。故事将从最基本的目标开始,通过有性繁殖实现其基因的延续,其中就会涉及男棋手在与美女对弈时往往会使用风险较高的战术的倾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