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规模+规模-01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能量、新陈代谢和熵-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公司与商业-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举重与验证伽利略-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创新与增长的极限-“大东方号” 、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代谢率和自然选择-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 的由来-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第四维-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衰老和死亡-黎明并重返阳光-白昼-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从人类世到城市世: 一个由城市主导的地球-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马尔萨斯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一切都是能源,笨蛋-城市科学的序曲-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圣·简和巨龙-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中段总结和结论-走向城市科学-城市的按比例缩放-城市与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什么?-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你有多少亲密的朋友?邓巴和他的数字-词语与城市-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从流动性和生活节奏到社会联系、多样化、新陈代谢和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通勤时间和城市规模-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表现过度和表现不佳-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可持续性序曲:有关水的短暂离题-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迈向公司科学-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开放式增长的神话-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安息吧-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3)-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2)-后记-21世纪的科学-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2)-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3)-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2)-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3)-附言和致谢-附言和致谢(2)-附言和致谢(3)+混沌与分形:命运无常,是天意还是混沌的力量?-混沌与分形(二):分形的奇迹——分数维的曲线-混沌与分形(三):人体竟是分形的杰作?-混沌与分形(四):分形是天使,混沌是魔鬼?-混沌与分形(大结局):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当感受涌现时+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第一部分:导论-01 走到聚光灯下-意识游离-意识的问题-心智、行为和脑-对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寻找自我-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意识的开始-应对神秘-隐藏与探索+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3 核心意识-行为的音乐与意识的外部表现-觉醒-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04 半遮半掩的提示-如果你有那么多钱-记忆与意识-戴维的意识-总结一些事实-半遮半掩的提示-02 情绪和感受-题外史话-脑所知晓的比有意识心智所揭示的要多-有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的题外话-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生物学功能-诱发情绪-情绪的机制-没有恐惧-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关明确情绪定义的题外话-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05 有机体与客体-关于内环境的进一步讨论-管理生命-身体信号的映射-神经自我-有待知晓的事物-那肯定是我,因为我在这儿-个体视角、所有权与代理的根源-06 核心意识的形成-只要乐曲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组装核心意识-二级神经模式在哪儿-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本质-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07 扩展意识-评估扩展意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病觉缺失-躯体失认-瞬间与永恒-自传体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自传体自我、同一性与个性-自传体自我与无意识-自然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08 意识的神经病学-评估陈述1: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它看起来像昏迷-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相关性的思考-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安静的谜-经典实验视角下的原始自我剖析-使事实与解释相符-评估陈述2: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评估其他陈述-结论-“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当感受涌现时”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 术语和脑图-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09 对感受的感受-情绪感受的基础-感受是为了什么-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来自闭锁综合征的教训-10 使用意识-意识的价值-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意识在这个宏大计划中处于什么地位+11 聚光灯下-聚光灯下-致谢-附录 术语和脑图-新的术语+涌现-序言:写一本普通读者能看懂的书-第一章:神秘的涌现现象-理解涌现-模型的作用-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第2章:理解科学建模的游戏与数字-模型中的奥秘-抽象且具体的计算机模型-第3章:地图、博弈论与计算机模型-博弈论-初露端倪的涌现-动态模型-动态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涌现的利器-第4章:会学习的国际跳棋程序-机器学习的困难-评估棋局-机器棋手的学习过程-改变权重,涌现能力的核心-权重改变引起的涌现结果-国际跳棋程序的启示-第5章: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的特征-为神经元建模-固定阈值的神经元网络-有关神经元的更多特征-无限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涌现-关于神经网络模型涌现问题的主要观点-第6章:普适理论框架-基于主体的模型-计算机模型的优势-普适理论框架的基本要求-第7章: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机制的状态-机制的相互作用与连接-作为受限生成过程的元胞自动机-第8章:国际跳棋程序与其他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国际跳棋程序的受限生成过程-主体间的信号传播-小结-神经网络模型的受限生成过程-Copycat模型-第9章:受限生成过程模型的扩展-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小结-受限生成过程的模拟示例-遗传算法与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理解-第10章:涌现中的还原论思想-受限生成过程中的新层次-重组元胞自动机-从康威自动机中引出的宏观规律-第11章:隐喻与创新-科学中的创新和创造-对隐喻的初步探讨-隐喻与模型的关系-创新的培养-没有捷径的创新-结语:不能停止的涌现研究-作为总结的结束语-摘要重述-作为研究起点的结束语-关于建模的两个警告-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研究-涌现研究的几个关键阶段-涌现研究的长远目标-译后记:涌现的意义和作用——《涌现》重译后记-参与本书《涌现》翻译的译者有

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

2024年12月25日 字数:2464 来源:当感受涌现时 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提供人:It8933......

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

我因为对意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常常被问到我们最终能否获得彼此的心理体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一直是不会,并且我的想法也从未改变。乍一看,这也许令人惊讶,因为我们得到如此之多关于神经生物学的新事实。然而,在我看来,对任何心理表象而言,再多关于心理表象背后的生物学知识,也不可能在知识拥有者的心智中,产生与作为心理表象创造者的有机体心智中的体验完全相同的体验。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当我看着旧金山湾时,有一种令人惊叹的新扫描设备可以让你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扫描我的脑。你、我、神奇的扫描设备,还有旧金山湾,都在这里。这种扫描设备将不仅聚焦于当前已达到的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大规模系统,还能聚焦于更深入的水平。想象一下,你在我形成视觉表象之前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扫描我的视网膜、外侧膝状核,以及所有的早期视觉皮质。这种扫描设备可以把你带到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核的不同细胞层,而且空间分辨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元放电的模式,而它们与你我都能在有机体之外看到的东西相对应。

最后,想象一下,为了让这个科幻场景超出目前的范围,但绝不超出可信的范围,这种神奇的扫描设备会向你描述它在我有机体内的各种神经元集合中检测到的神经激活模式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

有了这种高性能扫描设备所获得的数据,并假设你有同样高性能的计算机,能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分析这些丰富的数据,你就很可能会获得一组与我脑海中的表象内容相关的信息。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绝不可能获得我对该表象的体验。这是在任何关于意识与心智的神经科学的讨论中都需澄清的关键问题。你和我对相同的风景都会产生一种体验,但我们是基于自身的视角产生这种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立的个人拥有感和主体感。你所见到的我脑中的活动模式是我对旧金山湾的体验的生物学基础,你对所有这些神经数据都有着你自己的体验,而非我对旧金山湾的体验。你对某些事物的体验与我的体验高度相关,但它其实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当你观察我的脑活动时,你所见的并非我所见的。你所见的是我脑活动的一部分,而我所见的就是我所见的。

我自身对风景的体验来得容易、轻巧、直接,不需要技术的介入。我不需要知道我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和分子的特定行为就能拥有对旧金山湾的体验。事实上,即使我在心智中回忆所有与形成风景的心理视觉表象相关的神经生理学知识,当前表象的形成或是我对它们的体验也不会有丝毫不同。了解一些脑是如何工作的相关知识是很好的,但这对任何体验都不是必需的。了解更多关于脑的知识会更好,但这并非因为其对体验世界有所帮助。

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我们将会对心理表象加工的生物学知识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心智与意识背后的机制。这完全符合一个事实,即对任何表象的体验都不需要具备这种知识。

现在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表象加工的生物学知识与这些表象的体验无关,这个事实往往被理解为,根本不可能发现这些表象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当然,前者与后者毫无关系。我们已经看到,关于表象的形成及其体验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的知识是一码事,对这些表象的体验是另一码事。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拥有再多关于表象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再多关于心理表象体验的知识,知识的所有者都不会产生关于这些表象的体验,然而更多的知识为我们如何有这样的表象体验提供了一个更令人满意的解释。

哲学家弗兰克·杰克逊(Frank Jackson)讲过一个在哲学界赫赫有名的关于该问题的故事,经常在关于该问题的论述中被引用。6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玛丽的神经学家,她在一个只有黑白的封闭环境中长大,从未有过色彩体验,尽管她恰好了解有关色彩的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所有知识。有一天,玛丽离开了她那没有色彩的茧(只有黑白的环境),来到了真实的世界,第一次体验到了色彩,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令人惊讶的事情。这个故事的第一个传统的观点是,玛丽在色彩的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卓越知识从来没有给过她关于色彩的体验。这个故事到现在仍然正确。毫不奇怪,根据以上的解释,事实确实如此。然而,这个故事的第二个主要的观点是我所不认同的,即虽然玛丽拥有丰富的关于色彩的神经生理学知识,但她从未体验过色彩,这个事实意味着神经生理学知识不能用来解释心理体验,在知识与体验之间存在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

我在以下方面不赞同这些结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体验背后机制的解释和拥有这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事,正如我在本节开头所讲的那个小故事。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拥有神经生理学的知识不等同于我们试图解释的现象的体验本身”,就得出“神经生理学知识不足以解释该现象”这样的结论。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够的。我不赞同的第二个理由源自之前的争论。对包括色彩在内的特定刺激的体验,不仅依赖于表象的形成,还依赖于在知晓活动中的自我感。玛丽的故事并不足以论证它想要证明的问题,因为它没有从神经生理学方面解决色彩体验的问题,而仅仅是解决了色彩表象形成的问题。7

当然,玛丽可以变得对意识的神经基础非常了解。她也许会阅读本书,那时,她将知道如何解释色彩心理体验的一般机制,但这仍不能使她拥有色彩体验。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如何使某些事成为心理上的或我们的,与直接产生心理上的或我们的事物是两码事。

在一些科学领域中发现对使用主观观察的抵制,是行为主义者和认知主义者之间一个古老争论的再现。行为主义者认为,只有行为而非心理经验才能被客观地研究;而认知主义者则认为,只研究行为并不能不偏不倚地研究人类的复杂性。心智及其意识是首要的私密现象,尽管它们向感兴趣的观察者提供了许多这些现象存在的公开迹象。有意识的心智及其组成部分的属性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幻觉,它们必须被作为个体的、私密的、主观的经验来研究。主观经验不具有科学可及性的观点是无稽之谈。

主观的存在与客观的存在一样,需要有足够多的观察者根据相同的实验设计进行严密的观察,需要检查这些观察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某种形式的测量。此外,从主观观察中得到的知识,例如内省式的洞见,可以启发出客观的实验,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主观体验可以用既得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认为可以通过研究主观体验的行为关联物有效把握主观体验的本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心智和行为都是生物学现象,但心智是心智,行为是行为。

心智和行为可以关联起来,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联系会越来越紧密,但是在各自的参数上,心智和行为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除非你告诉我,否则我永远不会知道你的想法,为什么除非我告诉你,否则你也永远不会知道我的想法。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