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价值
考虑到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实现对生命的充分调节,并且在没有可知晓的自我的影响下,技能仍然可以自动化,偏好仍然可以产生,那么,意识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最简单的答案是:意识有利于扩展心智的范围,并以此改善具有更广泛心智的有机体的生活。
意识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为实现内稳态引入了一种新方式。我指的不是一种比在脑干和下丘脑中早已存在的完全无意识机制更有效的平衡内环境的方式。相反,我指的是一种解决各类问题的新方式,尽管如此,这些问题还是与之前的内稳态调节方式所解决的问题有关。换言之,脑干和下丘脑中的装置能够无意识、高效地协调心、肺、肾、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工作,从而使生命参数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而意识装置处理的问题是单个有机体如何应对其基础设计中没有预测到的环境挑战,以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个与该结论一致的事实是,环境的需求和有机体能通过自动化、模式化的装置来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之间的不匹配。无意识的有机体具备调节内稳态的能力,也具备在进化已使其适应的环境中呼吸空气、找到水源、转化生存所需的能量的能力。比起那些没有意识的有机体,有意识的有机体具备一些优势。它们可以在自动调节的世界(与原始自我交织在一起的基本的内稳态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同模式的表象可以结合起来,产生对尚未发生的处境的新表象)之间建立联系。想象创造的世界,即计划的世界,构想情节、预测结果的世界,与原始自我的世界相连。自我感一方面与先见相联系,另一方面与预先存在的自动化相联系。
意识并不是对环境产生充分反应,从而达到内稳态的唯一方式。意识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新、最复杂的方式,它是通过在有机体依据自动反应尚未适应的环境中为创造新的反应铺路来实现其功能的。
我认为就当前的设计而言,意识对表象世界的限制首先是关于个体的、关于个体有机体的、关于广义上的自我的。意识的有效性源自它与无意识原始自我之间毫不隐讳的联系,这种联系保证了有机体能够通过产生关注而对个体生活中的问题给予恰当的注意。也许,意识作用背后的秘密就是自我。简言之,意识的力量源自它在个体生命调节的生物机制与思维的生物机制之间建立起的有效联系。这种联系是个体关注产生的基础,这种关注渗透到思维过程的各个方面,集中了所有问题解决活动,并激发随后的解决方案。意识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把知识集中在个体有机体的生命上。
意识价值的证据源自对最轻微的意识损伤的后果的考虑。当自我的心理方面被中止时,意识的优势骤然消失。复杂环境中的个体生命调节不复存在。从完全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上讲,个人仍然有能力进行基本的、即时的身体维护。但是他们与所依赖的环境之间的联系被破坏了,从而无法保持这种身体维护。事实上如果任其自行处置,死亡将因身体维护能力的崩溃而降临。这和其他一些类似的例子都表明,一种包含了本书中概念化的自我感的意识状态对于生存是必不可少的。
想象层面的“知晓活动中的自我”对有机体是有益的,因其将整个行为和认知机制如斯宾诺莎所希望的那样导向自我保护,并最终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导向与他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