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规模+规模-01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呈指数级不断扩张的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问题-能量、新陈代谢和熵-规模真的很重要:规模缩放和非线性行为-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你是你自己的网络:从细胞到鲸的生长-城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奇点循环-公司与商业-万物的尺度:规模法则-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超人-数量级、对数、地震和里氏震级-举重与验证伽利略-更多的误导性结论和规模缩放的错觉:从大象的LSD剂量到儿童泰诺药剂量-BMI、凯特勒、平均人和社会物理学-创新与增长的极限-“大东方号” 、宽轨铁路和伟大的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威廉·弗劳德和建模理论的起源-相似性和比拟:无量纲量和尺度不变量-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从夸克、字符串到细胞、鲸-代谢率和自然选择-潜藏在复杂性下的简单性:克莱伯定律、自相似性和规模经济-普遍性和掌控生命的神奇数字“4”-能量、涌现规律及生命的层级结构-当物理学遇上生物学:理论性质、模型和证明-网络原理和异速生长规模法则的由来-哺乳动物、植物的代谢率和循环系统-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回到代谢率、心跳和循环系统-自相似性和神奇数字“4” 的由来-分形:神秘的边界延长-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第四维-为什么没有体形小如蚂蚁般的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体形大如哥斯拉般的哺乳动物?-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的指数标度、生态学代谢理论-衰老和死亡-黎明并重返阳光-白昼-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定量理论-测试、预测与结果:寿命延长-从人类世到城市世: 一个由城市主导的地球-城市、城市化和全球可持续性-题外话:指数发展究竟是什么-工业城市的崛起及不足之处-马尔萨斯和伟大的创新乐观主义者-一切都是能源,笨蛋-城市科学的序曲-城市和公司只是大型生物体吗?-圣·简和巨龙-有关花园城市和新城镇的个人经历-中段总结和结论-走向城市科学-城市的按比例缩放-城市与社会网络-这些网络是什么?-城市:晶体结构还是分形?-城市是巨大的社会孵化器-你有多少亲密的朋友?邓巴和他的数字-词语与城市-分形城市:社会与自然一体化-从流动性和生活节奏到社会联系、多样化、新陈代谢和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是一台不断缩小的时光机-通勤时间和城市规模-移动电话成为人类行为探测器-城市中的社会连通性-城市移动的规则结构-表现过度和表现不佳-财富、创新、犯罪和系统韧性的结构:个体与城市-可持续性序曲:有关水的短暂离题-城市中商业行为的社会经济多样性-城市的增长与新陈代谢-迈向公司科学-沃尔玛是比例扩大的乔木材公司吗?谷歌是体形更大的熊吗?-开放式增长的神话-令人惊讶的公司死亡率的简单性-安息吧-为何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则不会?-有关可持续性的大一统理论的前景-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3)-创新循环和有限时间奇点(2)-后记-21世纪的科学-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2)-跨学科,复杂系统和圣塔菲研究所(3)-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2)-大数据:范式4.0还是3.1(3)-附言和致谢-附言和致谢(2)-附言和致谢(3)+混沌与分形:命运无常,是天意还是混沌的力量?-混沌与分形(二):分形的奇迹——分数维的曲线-混沌与分形(三):人体竟是分形的杰作?-混沌与分形(四):分形是天使,混沌是魔鬼?-混沌与分形(大结局):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当感受涌现时+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第一部分:导论-01 走到聚光灯下-意识游离-意识的问题-心智、行为和脑-对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寻找自我-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意识的开始-应对神秘-隐藏与探索+第二部分:感受和知晓-03 核心意识-行为的音乐与意识的外部表现-觉醒-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04 半遮半掩的提示-如果你有那么多钱-记忆与意识-戴维的意识-总结一些事实-半遮半掩的提示-02 情绪和感受-题外史话-脑所知晓的比有意识心智所揭示的要多-有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的题外话-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生物学功能-诱发情绪-情绪的机制-没有恐惧-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关明确情绪定义的题外话-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础+第三部分:知晓的生物学-05 有机体与客体-关于内环境的进一步讨论-管理生命-身体信号的映射-神经自我-有待知晓的事物-那肯定是我,因为我在这儿-个体视角、所有权与代理的根源-06 核心意识的形成-只要乐曲余音未绝,你就是音乐: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组装核心意识-二级神经模式在哪儿-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本质-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07 扩展意识-评估扩展意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病觉缺失-躯体失认-瞬间与永恒-自传体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自传体自我、同一性与个性-自传体自我与无意识-自然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08 意识的神经病学-评估陈述1: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它看起来像昏迷-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相关性的思考-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一个安静的谜-经典实验视角下的原始自我剖析-使事实与解释相符-评估陈述2: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评估其他陈述-结论-“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当感受涌现时”注释与参考文献-附录 术语和脑图-第四部分:知晓的界限-09 对感受的感受-情绪感受的基础-感受是为了什么-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来自闭锁综合征的教训+10 使用意识-意识的价值-我们会体验到他人的意识吗-意识在这个宏大计划中处于什么地位+11 聚光灯下-聚光灯下-致谢-附录 术语和脑图-新的术语+涌现-序言:写一本普通读者能看懂的书-第一章:神秘的涌现现象-理解涌现-模型的作用-研究涌现道路上的困难-第2章:理解科学建模的游戏与数字-模型中的奥秘-抽象且具体的计算机模型-第3章:地图、博弈论与计算机模型-博弈论-初露端倪的涌现-动态模型-动态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涌现的利器-第4章:会学习的国际跳棋程序-机器学习的困难-评估棋局-机器棋手的学习过程-改变权重,涌现能力的核心-权重改变引起的涌现结果-国际跳棋程序的启示-第5章: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的特征-为神经元建模-固定阈值的神经元网络-有关神经元的更多特征-无限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涌现-关于神经网络模型涌现问题的主要观点-第6章:普适理论框架-基于主体的模型-计算机模型的优势-普适理论框架的基本要求-第7章: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机制的状态-机制的相互作用与连接-作为受限生成过程的元胞自动机-第8章:国际跳棋程序与其他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国际跳棋程序的受限生成过程-主体间的信号传播-小结-神经网络模型的受限生成过程-Copycat模型-第9章:受限生成过程模型的扩展-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小结-受限生成过程的模拟示例-遗传算法与可变结构受限生成过程模型-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理解-第10章:涌现中的还原论思想-受限生成过程中的新层次-重组元胞自动机-从康威自动机中引出的宏观规律-第11章:隐喻与创新-科学中的创新和创造-对隐喻的初步探讨-隐喻与模型的关系-创新的培养-没有捷径的创新-结语:不能停止的涌现研究-作为总结的结束语-摘要重述-作为研究起点的结束语-关于建模的两个警告-关于涌现的进一步研究-涌现研究的几个关键阶段-涌现研究的长远目标-译后记:涌现的意义和作用——《涌现》重译后记-参与本书《涌现》翻译的译者有

情绪感受的基础

2024年12月25日 字数:1828 来源:当感受涌现时 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提供人:It8933......

情绪感受的基础

构成感受基础的神经模式的集合产生于以下两类生物学变化:与身体状态相关的变化和与认知状态相关的变化。与身体状态相关的变化可以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1。其中一种机制涉及我所说的“身体环路”,它同时使用体液信号(通过血液传递的化学信息)和神经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递的电化学信息)。由于这两种类型的信号,身体状态被改变,并随后在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感结构中表征出来。身体状态表征的变化可以部分地通过另一种涉及拟身体环路的机制来实现。在这个替代机制中,身体相关变化的表征是在其他神经网络的控制下直接在感觉的身体映射中产生的,例如,在前额叶皮质中。这就好像身体真的被改变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拟身体环路机制部分或全部地绕过了身体本身,我认为绕过身体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拟身体环路机制不仅对情绪和感受很重要,而且对一类被称为“内部模拟”(internalsimulation)的认知过程也很重要2

当情绪过程导致基底前脑、下丘脑和脑干的核团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其他几个脑区时,就会产生与认知状态相关的变化。当这些核团在大脑皮质、丘脑和基底神经节释放神经调质时,会引起脑功能的大量显著改变。我设想的最重要的改变包括:(1)诱导特定行为,如联结和培养、玩耍和探索;(2)正在进行的身体状态加工过程的改变,例如,身体信号可能被过滤或允许通过,选择性地被抑制或增强,并改变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性质;(3)认知加工模式的改变(与听觉或视觉表象相关的一个例子,是表象产生速度从慢到快的变化,或表象聚焦从清晰到模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悲伤或兴奋完全不同)。

我怀疑这三种改变都存在于人类和许多非人类物种中。然而,第三种改变,即认知加工模式的改变,可能只会使人类具有意识,因为它需要对神经事件进行特别高水平的表征,即只有前额叶皮质才可能支持的脑加工过程各个方面的元表征。

简言之,情绪状态是由身体化学成分的无数变化、内脏状态的变化,以及面部、喉咙、躯干和四肢不同横纹肌收缩程度的变化所决定的。但它们也由神经结构集合的变化所决定,这些变化导致了前述的那些改变,同时也导致了脑内部若干神经回路状态的其他重大变化。

若将情绪简单定义为主要引起有机体状态的短暂变化,那它与情绪感受的以下简单定义相对应:它代表了生物状态的瞬时变化在神经模式和随后的表象方面的表征。片刻之后,当这些表象伴随知晓活动中的自我感出现时,当它们增强时,它们就会变成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说,它们是对感受的感受。

情绪反应没有什么含糊、难以捉摸或者不明确的东西,而可以成为情绪感受的表征也没有什么含糊、难以捉摸或者不明确的东西。情绪感受的基础是一套非常具体的神经模式,这些模式存在于特定结构的映射中。

从情绪到意识感受

总之,事件的整个过程,从情绪到感受,再到对感受的感受,可以分为5个步骤,前3个步骤在关于情绪的章节中已经概述过了。

1.情绪的诱导物对有机体的参与,例如,一个特定的客体经过视觉加工,产生了该客体的视觉表征。该客体可以是被意识到的,也可以是未被意识到的,可能被识别,也可能不被识别,因为对客体的意识和识别,都不是这个周期的延续所必需的。

2.客体表象加工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一些神经部位,这些神经部位被预设为会对客体所属的特定类别的诱导物(情绪诱导部位)做出反应。

3.情绪诱导部位触发一系列对身体和其他脑区的反应,并释放出构成情绪的身体和脑的全部反应。

4.皮质下和皮质区域的一级神经映射表征身体状态的变化,无论它们是通过“身体环路”“拟身体环路”还是联合机制实现的。感受出现了。

5.情绪诱导部位的神经活动模式被映射在二级神经结构中。原始自我因为这些事件而改变。原始自我的变化也被映射到二级神经结构中。对上述事件的叙述,描述了“情绪客体”(情绪诱导部位的活动)与原始自我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组织在二级结构中。

这种关于情绪、感受和知晓活动的观点是非正统的。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各自的情绪出现之前,并不存在核心的感受状态,即表达(情绪)先于感受。

其次,我认为“拥有一种感受”并不等同于“知晓一种感受”,对感受的反思是另一种进步。总的来说,这种奇怪的情况让我想起了E.M.福斯特(E. M. Forster)的话:“在我说出来之前,我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关于情绪、感受、意识这三种现象,不可避免而又显著的事实是它们与身体的联系。我们起于一个由身体和脑组成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能够对特定刺激做出特定形式的脑反应,并且能够表征因对刺激做出反应和参与预设反应所引起的内部状态。随着身体的表征在复杂性和协调性方面的发展,它们逐渐构成了有机体的一个完整的表征,一个原始的自我。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有可能产生原始自我的表征,因为它受到与给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只有在那时,一个对环境做出美妙反应的有机体才开始发现自己对环境做出了美妙反应。但是所有情绪、感受和意识过程的执行都依赖于有机体的表征。它们共有的实体就是身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