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见,原始自我依赖于涉及内环境、内脏、前庭刺激和肌肉骨骼框架的有机体状态的多层级表征。我不禁想到,这些表征在原始自我的实现中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而且我认为内环境和内脏表征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几年前,我与同事斯蒂文·安德森(Steven Anderson)合作研究的一位名叫LB的患者强化了这一观点。这位患者所患症状叫作躯体失认(asomatognosia),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缺乏对身体的识别。患者LB经受了右侧体感皮质特定区域的小型脑卒中,他的次级体感皮质因此受损了。这不足以导致任何永久的感觉或运动缺陷,也不会导致情绪异常。但就较小型血管损伤的情况而言,患者因脑损伤部位的瘢痕组织而发展出了癫痫。在癫痫发作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患者报告她无法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即她意识不到肢体和躯干中的肌肉群了。这种现象第一次发生时造成了她的恐慌。她的心智正常运转着,她明知自己是活着并且在思考的,但她无法像以往那样感受到她的身体。然而,她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因而决定对自己施行某些“试验”,包括掐自己全身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肌肉。一开始她感受不到什么,但逐渐地,在几分钟以后,某些感觉又回来了。在大约10分钟后,一切都恢复正常。她对这种疾病发作的确切描述是“感觉挺好玩的”“就像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虽然这种症状很奇怪,但她并不感到困惑。她非常清楚自己是谁,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哪儿。
LB到医院就诊后,我们试图评估她的脑电图异常,要求她一旦症状重新发作就要立刻呼叫我们。后来,症状的确又发作了。一个护士在症状刚刚显现时及时冲进了病房,而我们在那之后不久有机会对这个护士进行了采访。护士能够确定,在疾病发作期间,LB知道自己是谁、在哪儿。LB强烈地认识到自己非常“清醒”的事实,并且用极为精确的语言描述了整个情形:“我并未失去存在感,只是(失去了)身体的意识。”
我认为这种疾病发作是大脑右半球体感皮质复合体的重要区域由于癫痫而暂时失活的结果。癫痫发作部位可能起于LB的次级体感皮质的边缘,并迅速地蔓延到中央后回正上方的初级体感皮质。有机体当前状态的最高级整合也就暂时停止了。尽管如此,患者依然接受着来自脑干、下丘脑、右脑岛的孤立剩余部分以及左侧体感皮质的信号。这些信号能够被传输至扣带回皮质。无法以整合形式恰当表征的主要是有关肌肉骨骼方面的身体信号,而内环境、内脏和前庭信号则保留完好。我认为内环境、内脏和前庭信号为她所描述的“存在感”奠定了基础,是它们提供了一部分的原始自我,使得核心意识能够持续形成。
我们有必要注意到,由于右侧体感皮质的主导作用(它们整合包括右侧和左侧身体在内的整个身体的躯体信息),这一缺陷关系到两侧身体,即使脑损伤非对称性地仅位于大脑右半球。
至于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病觉缺失患者,他们的右侧体感皮质,右侧体感皮质中的内部联结,以及扣带回、丘脑和额叶区域之间的联结受到了更加广泛的损伤。和患者LB一样,他们都保有核心意识,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然而,对有机体当前信号的持续的整合缺陷导致自传体记忆的更新功能持久损伤,因此不可避免地扰乱了他们心智中的意识的平滑流动。
在工作记忆出现严重缺陷的患者中,扩展意识也会受到损害,最严重的案例是在包括大脑双半球外侧面的广泛额叶受损后出现的。无论何时,这类患者能够记住的表象范围都是受到限制的。因此,他们的扩展意识再也无法触及更高级的范围。
在一系列精神疾病中,我们也能寻找到扩展意识受损的例证,虽然考虑到症状的复杂性,依据这一框架所做出的任何解释都应看作是尝试性的。然而,我们有理由说,在躁狂和抑郁患者的急性期和加重期中,都出现了扩展意识的改变。我们不妨冒昧地猜测,躁狂状态下自传体自我发生了可观的膨胀,而重度抑郁时自传体自我则萎缩了。精神分裂症的某些表现形式,如思维插入和幻听,也可以部分地解读为扩展意识的失调。受到此类影响的患者极有可能拥有异常的自传体记忆,并使用着异常的自传体自我。然而,我们应当留意,在这些表现出现期间,他们知觉的“客体”本身可能就存在异常,并且这些患者的原始自我和核心意识也可能是异常的。
受损的扩展意识可能导致了自我解体,这与人格解体状态以及神秘的无自我状态有关,也同样适用于争议不断的多重人格。
当我们谈论核心意识时,我曾提出,将观察到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有意识心智类比为几组不同乐器同时奏鸣的管弦乐谱。我讨论了核心意识受损或完整的个体的“行为谱”和“认知谱”;我建议,在接下来讨论扩展意识时延用这一类比。
观察一位扩展意识发生改变的患者时,观察者所目睹的“行为谱”和核心意识受损的患者的“行为谱”是截然不同的。扩展意识受损的患者在觉醒状态、低水平的注意以及背景情绪方面都完好无损,日常行为和某些特定情绪也是完好的。他们甚至能够正常执行一些简单的有目的行为。问题仅仅出在高度具体的行为层面,而这种行为依赖于有关过去和未来的实质性的知识。这些行为以及其所伴随的情绪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
扩展意识受损的患者的“认知谱”与对其的外部观察结果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觉醒的感觉、形成和注意表象的感觉、存活感,以及能够感受事物的感觉依然存在。但是个体的心智中却无法形成更高层次的意义。自传体自我的心理表征是如此贫乏,以至于心智不能知晓自我来自何处或去向何方。一个生命被感觉到了,但它的意义却没有得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