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时候更多地谈一谈核心意识了,因为我们已经讨论了在什么情况下它可能会消失,或者在其他重要的认知障碍存在的情况下会明显地保留。
在本书的开篇,我提出核心意识包括一种基于表象的内在感觉。我还认为,那些特定的表象就是对某种感受的表象。这种内在感觉传达了一种关于有机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强有力的非言语信息: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作为个体的主体,一个瞬间构建的实体,而此时此刻的知识似乎就是由这个实体产生的。这句话中隐含着以下一种观念:任何正在被处理的客体的表象都是在我们个人的视角下形成的,我们是思维过程的所有者,我们可以对思维过程的内容施加影响。在核心意识过程的最后,就是对引起核心意识的那个客体的强化,以使这个客体便作为与产生知晓活动的有机体的关系的一部分而凸显出来。
我在这里采用的这种意识观点与洛克、布伦塔诺、康德、弗洛伊德和威廉·詹姆斯等思想家所表达的观点有着历史性的联系。他们和我一样,都认为意识是一种内在感觉。奇怪的是,这种内在感觉不再是意识研究的主流3。在我此处采用的观点中,意识符合威廉·詹姆斯所概括的基本意识属性,即:意识是有选择性的;意识是连续不断的;意识和它自身以外的客体有关;意识是个人的。威廉·詹姆斯没有区分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但事实证明这不构成问题,因为他提出的属性观可以轻易用于这两种意识4。
对于我们即将意识到的每一个内容而言,核心意识都是以类似脉冲的方式产生的。当你面对一个客体,为此构建一个神经模式,并且自动地发现,突显出的客体表象是按照你的视角形成的,是属于你的,你甚至可以对它产生影响的时候,你体验到的就是知识的具体化。你是即刻获得这种知识,或者按我更喜欢的说法来讲,这种发现的:没有明显的推理过程,没有清楚的逻辑过程引导你,也没有任何语言;只有该事物的表象,而与此紧密相连的,是你对它拥有的感觉。
你还没有直接知晓的是这个发现背后的机制,是在你的心智中看似开放的阶段背后,为了使某一客体表象的核心意识得以产生并使这种表象为你所有而必须采取的步骤。总的来说,在此阶段背后的步骤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而时间对在一个客体表象与你对它的拥有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一个精确的秒表进行测量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此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很短的,但是,如果你从神经元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它所消耗的时间实际上是相当长的。神经元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它的时间单位比你的有意识心智的时间单位小得多:神经元在几毫秒内就可以变得兴奋并且产生脉冲信号,而我们心智中所意识到的事件却要在几十毫秒、几百毫秒、几千毫秒的时间后才能出现。等你接收到意识所“传递”的某一客体时,如果分子能够思考的话,对于分子而言,事情已经在你的脑机制中过去了极长的时间。从意识的层面而言,我们都是无可救药的迟到者,而且,由于我们都遭受同样的延迟,所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意识是迟缓的,且与产生意识过程的实体有关——这种观点得到了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实验的支持,他开创性的实验研究了使刺激成为意识所花费的时间。我们的意识很可能晚了大约500毫秒。5神奇的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心理自我置于细胞层面的时间与我们产生意识所耗的时间之间,而令我们谦卑的是,我们不可能正确地想象这两个遥远的时间尺度中的任何一种。
当你看到这一页,看到这些文字时,无论你是否希望,你都会自动地、不间断地感觉到你正在阅读。我没有在阅读,别的人也没有,是你在阅读。你能感觉到你现在所感知到的客体,比如本书、你周围的房间、窗外的街道等都在以你的视角得到理解,感觉到你心智中形成的想法是你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你还会感觉到,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对这种场景发挥作用,如停止阅读、开始反思、起来走一走。意识是心理现象的总称,它允许你成为观察者或所观察事物的知晓者、你视角中形成的思想的所有者,以及场景的潜在代理人的奇怪组合。意识是你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位于其外的。个人的观点、个人对思想的所有权,以及个人的能动性,是核心意识对有机体中正在展开的心理过程所贡献的关键财富。核心意识的本质就是你的思想——你作为一个个体参与知晓自己和他人存在的过程的感受。知晓活动和自我都是真实的心理实体,从生物学角度讲,它们都会是完全真实的,但会与我们直觉可能想象到的很不一样,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些都无关紧要。
你正在阅读本书,并且随着你阅读的进展,你在概念的思维流动中转换出词的意思。这纸上的词句是我的概念的转换,现在它们在你的心智中被非言语的表象进行了转换。这些表象的集合界定了最初在我心智中的概念。但是,在感知到这些印刷的文字以及呈现出理解这些文字所需的相应概念知识的同时,你的心智也表征出,你正在逐一地阅读和理解。你的心智并不局限于外在所感知到的事物的表象,也不局限于与所感知到的事物有关的被回忆起的事物的表象。它也包括你。
构成知晓活动和自我感(对知晓活动的感受)的表象,并没有在你的心智中占据中心位置。它们对心智的影响最为强大,但通常待在一旁;它们低调而不引人注意。大多数时候,知晓活动和自我感是微妙的而非武断的模式。不仅仅是构成知晓活动和自我感的那些内容会被忽视,那些微妙的心理内容也会被忽视,这就是它们的命运。
考虑一下你当前的任务:用传统心理学的术语讲,面对这页上的文字和它们所引起的思想,你需要一个被称为注意的过程,它在实时心理加工过程中类似于一种有限的商品。我的文字和你的思想控制着你能使用的几乎所有的加工能力。当你分析这些文本时,在很大可能上,你不会同时注意你目前正在产生的所有表象,更不用说注意那些你也在产生但并不与这些文本相关的其他表象了。正因为如此,你的某些思想才可能凸显出来,而其他思想则从心理的突出位置上退下来。例如当你在思维过程中考虑其他表象时,这页上的文字可能会在一小段时间内变得模糊或者完全消失。因此,低调而微妙的模式并非不公平地针对你的能指。它是心智的标准操作方式。
在每时每刻都会形成和任何主题相关的大量表象。一般,它们都没被注意到或很少被注意到。就在几分钟前,发生了以下的事情:我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端着一杯咖啡,来到书房。刚走到楼梯的一半,我想起之前我把两支笔放在楼梯的台阶上了。当我爬楼梯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与此事相关的任何想法,只是平稳而迅速地把杯子移到左手上——这是一个的熟练的动作,既要动作精准以避免把咖啡洒出来,还要防止我左手的书滑落下来;然后我用右手拾起了笔。回想起来,所有这些行动在这种情况和序列下都不符合常规,却发生得很顺利,而且看上去不需要进行任何思考。事实上,当我看到我的右手在确定了两支笔的位置之后采取了抓住它们所必需的姿势时,我才注意到这些行动背后有一个“计划”。通过在那么一瞬间,把心智的焦点转移到刚才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当前这一刻上,我得以在这个琐碎而复杂的事件背后对这个感觉运动过程的一部分进行重新构建。
只有一小部分的心理活动是相当清楚的,而且能被明确地注意到,它就在那里,并不遥远,只要你愿意尝试,或许就可以注意到。奇怪的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确实会影响他对心理边缘内容的关注程度。要不是我专注于核心自我的微妙存在这个问题,我可能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件事,也不会去想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背后所隐藏的丰富的心理细节6。
如果你认为你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进行知晓活动,我会说,更加仔细地去注意,你就会注意到。我还要补充的是,不去注意自己在进行的知晓活动是有好处的。来吧,想想看,除非当前心理活动的特定目的是反映你有机体的特定状态,否则,将注意分配到构成此刻的你的那部分心理内容上是没有意义的,没必要把处理能力单独浪费在你身上。就顺其自然吧。
你的能指可以低调而不起眼,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或可有可无。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有意控制那种更精细的感觉活动,我称之为自传体自我;你可以使它控制你的思想的全部,也可以使之最小化。但是,对于你的核心存在,你却不可能有多少作为;你无法让它完全消失,因为总是会保存着一个实质性的存在,而且这是一件好事。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除了那些由睡眠或麻醉引起的情况外,核心意识的消失都是疾病的征兆。如果消失只是局部的,它就会导致一种异常的状态,而且别人很容易认出这种状态是异常的,但你却不知道——没有知晓活动时,你就不会知道。重要的是,知晓活动和自我感都消失了,但觉醒状态没有消失。这种情况会使有机体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其中一种危险就是,这个人会在不知道自己行为后果的情况下行事。如果在知晓活动中没有自我感,仿佛一个人产生的思想就无人认领,因为它们的合法所有者消失了。而自我枯竭的有机体全然不知道这些思想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