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当感受涌现时”译者后记

2024年12月25日  来源:当感受涌现时 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提供人:It8933......

2005年,国际知名杂志《科学》(Science)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排在第二位的问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达马西奥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如果说对心智问题的阐明是生命科学最后的边界,那么意识更像是其中的最后一个谜团。”达马西奥的力作《当感受涌现时》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尝试。

意识问题自心理学诞生之初就被列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著名的费希纳定律即始于对意识阈限的测量。100多年过去了,对于如何科学地测量意识阈限,学界依然没有满意的答案。译者本人在阈下知觉、内隐记忆等与意识密切相关的领域做过不少探索,也深感意识研究之艰难。而达马西奥在情绪领域的研究工作,尤其与罹患意识障碍的神经疾病患者相处的经历,掀开了窥探意识的缝隙,唤起了他研究意识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当感受涌现时》是达马西奥有关意识在心理层面以及在人脑中如何构建的思考,更进一步说,是讨论情绪与感受在构建自我感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达马西奥的这些思考不但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更需要理解达马西奥的思维路径。有机体-客体-表象-内稳态-情绪-感受-知晓,这一路径是了解达马西奥如何解构意识的快捷通道。

达马西奥偏爱斯宾诺莎,因其哲学观点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支点。斯宾诺莎指出:“每个事物莫不尽其所能以努力保持其存在。”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努力存活才能保持其存在。达马西奥认为,正是意识让有机体为存活所做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可能。

即使作为单细胞的简单有机体,要维持生命的存在,也要维持其内部环境化学特征,即内环境的稳定,也就是坎农所说的内稳态的稳定。而要维持这种内稳态,有机体就“需要用一种类似知觉的东西来感受不平衡,需要一种以行动倾向方式存在的内隐记忆的类似物,从而保留自己的技能性知识;同样,它也需要类似技能的东西来执行先发制人的或修正性的行动”。

情绪是内稳态调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神经反应的集合,其作用就是引导有机体以各种方式创造有利于其自身生存的环境。有情绪的有机体更容易存活,这使得情绪被作为基因的一部分得以保存。

达马西奥认为,“情绪先于感受”这一观点在他撰写的《寻找斯宾诺莎》一书中得到了详细论证,这意味着情绪和对情绪的感受是两回事。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感受”在字面意义上并不意味着知晓或意识,换句话说,感受既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意识也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用达马西奥的话更确切地说,是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核心意识是一种简单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是稳定的,非人类所独有;扩展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在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进化,有不同水平的组织层次,部分非人类有机体也具有低水平的扩展意识。

自我是意识中的核心概念,知晓主要意味着对自我的知晓。自我又被达马西奥分为原始自我(或原我)、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他认为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前提:“有机体与某些客体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客体会引起有机体的变化。”前者指客体在有机体中留下的表象,即“脑是如何在它的神经元回路中生成神经模式,并设法将这些神经模式转换成构成最高层次生物现象(我称其为表象)的外显心理模式的”,这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被大量研究的课题。后者是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有机体被客体改变而在自身获得的表象,或者用达马西奥的话说是“躯体在脑中的模式”。达马西奥把有机体最初的表象称作原始自我,认为“它作为意识的主角出现在我们心智中,是自我层面上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的无意识前身”。核心自我对应着核心意识,是一种瞬间的存在,不断地被与脑交互的客体再创造;自传体自我对应着扩展意识,是个体特性的事实和存在方式的非瞬间结合,取决于对情境的系统记忆。

表象是意识产生的重要中介。有机体的生存“依赖于寻找并吸收能源,依赖于阻止各种威胁生命组织的完整性的情况发生”,这些行为需要表象的指引,尤其是“良好的行为需要良好的表象伴随”。这就意味着,脑中具有能够对客体和有机体进行“最大限度地有效操纵表象,以服务于特定有机体利益的装置,将给配备该装置的有机体带来巨大的优势,使其有可能在进化中占上风”。这个装置就是意识。

意识如何产生?何时产生?透露得太多,或许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乐趣,作者本人也会不乐意,还是给读者保留一些悬念为好。

参加《当感受涌现时》各章节翻译人员如下:第1章,走到聚光灯下,陈梦妮(南京大学心理系2020级硕士生);第2章,情绪和感受,罗帏(南京大学2017级硕士生,现为湖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第3章,核心意识,白舒靓(南京大学心理系2020级博士生)、罗帏;第4章,半遮半掩的提示,张婷(南京大学心理系2021级硕士生),罗帏;第5章,有机体与客体,第6章,核心意识的形成,第7章,扩展意识,严严(南京大学心理系2016级本科生,现为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临床与治疗神经科学硕士生);第8章,意识的神经病学,周士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本科生);第9章,对感受的感受,洪焱(南京大学心理系2020级博士生);第10章,使用意识,第11章,聚灯光下,陈梦妮;附录、术语统一、注释,刘沛兵(南京大学心理系2021级硕士生);致谢,周仁来。由我对全书的翻译进行全面审校。衷心感谢参加翻译的各位同学!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们在翻译与校对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日常工作繁杂,加之这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翻译进度一拖再拖,而他们依然保持着耐心和友善,特别感谢!湛庐文化这几年推出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译著,感谢他们为传播人类思想做出的努力!

尽管达马西奥关于意识研究的成果是一道丰盛的大餐,但本书的翻译确实是一次十分艰苦的旅程。虽然已竭尽所能,但不少地方仍难达其意。不当之处,请读者们给予批评和谅解。

周仁来

于南京大学和园寓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