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医学会将肥胖列为疾病,从而引发争议。医生们在定义肥胖时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标准,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衡量身体成分的最佳方法,但是通常来说,BMI为18.5~25属于正常,为25~30属于超重,为30以上属于肥胖。4将肥胖认定为疾病是为了明确传递肥胖状态所包含的多重健康危险这一警示,也希望借此改变医疗产业对治疗肥胖进行投入的方式,并消除对肥胖的污名化。尽管有诸多美好的愿望,但是这种分级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虽然肥胖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所有肥胖者都会遇到健康问题。而且,将1/3的美国人归为病人确实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这种做法还暗示肥胖是一种固化、不可改变的状态。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肥胖而对他进行谴责和污名化,但是我们也需要找到一些共情的方式帮助彼此,避免出现体重过度增长和过度下降的情形。这些方式应该包括锻炼吗?
哪里出现了失配
在最近的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人类基因的变化速度,如果说失配是由基因与环境之间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相互作用造成的,那么最好的例子就是肥胖了。虽然一些人携带的基因导致他们更容易发胖,但是环境的因素更重要。肥胖现象在采集者群体中几乎不存在,在数代之前也极为少见,但是现在,有近20亿人口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
虽然肥胖毫无疑问是一种失配,但是锻炼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肥胖与身体活动之间遵循能量平衡关系。当我们处于正向能量平衡,也就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身体就会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脂肪细胞中。当我们消耗的能量超过摄入的能量从而使身体处于负向能量平衡时,我们就会燃烧之前存储的部分脂肪。这一能量等式是由激素调节的,而激素也相应地受饮食以及心理压力、肠胃菌群和身体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毫无疑问,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是饮食,尤其是那些纤维含量低、糖分含量高的深加工食品,但是锻炼在影响体重升降方面的效率存在争议。很多专家和其他人士都认为,锻炼在减肥方面起到的作用极小。对通过锻炼控制体重持质疑态度的人普遍认为,从饮食中获取的热量会远超过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由于锻炼增加了饥饿感和疲劳感,造成人体补偿性过度摄入,反而会使人们在锻炼之后成为沙发土豆。步行3千米比坐着多消耗100大卡能量,运动之后摄入的那瓶可口可乐所含的热量却达到了140大卡。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运动量比较大的人通常不会为了补偿自己而多吃,他们在锻炼之后也不会整天陷入慵懒状态。5锻炼不减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与节食减肥相比,锻炼减肥虽然效果较慢,但是持久。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步行3千米,最终可以减掉2.27千克。而且,锻炼减肥绝对不会出现节食减肥之后的体重反弹现象,甚至可以说,锻炼之于减肥作用重大,最大的效果就是体重不反弹。6
无论每个人体重超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肥胖的危害有目共睹。脂肪细胞过量除了会给关节造成压力并且影响呼吸之外,还会生成过量激素,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当这些过量的脂肪细胞发生膨胀,就会被白血细胞侵入,引发慢性轻度炎症,对全身组织造成损伤。在内脏器官内部和周边堆积的大量肥大脂肪细胞——内脏脂肪、腹部脂肪或者器官脂肪尤其危险,因为这些细胞对激素反应极为敏感,并且会对血液产生直接影响。总之,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型肥胖,是重大的危险因素,易引发心脏病和中风在等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部分癌症、骨关节炎、哮喘、肾脏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很多不良健康状况的出现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关系。
身体活动是如何起到帮助作用的
身体活动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减肥和避免体重上升?这一话题引发的争论已经足够多了,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关注另一个话题,身体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超重或者肥胖造成的负面效应。或者换句话说,“肥胖但身体状况正常”是可以接受的吗?
很多研究结论似乎都对“肥胖但身体状况正常”的现象给予了支持。一方面,数十项研究显示,有锻炼习惯的超重人士比不锻炼的超重人士更加健康,也更长寿。7另一方面,不是所有超重者或者肥胖者都会患病或者在达到预期寿命之前死亡。8为数不多的研究显示,一些在老龄阶段发胖的个体,但并非肥胖或者严重超重,似乎会活得略微长久一点,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他们拥有更多的能量储备,这可以帮助他们抵抗像急性肺炎这样的严重疾病。9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不会引发任何争议。似乎也没有太多人会质疑下述观点:无论体重超重多少,锻炼总是健康的行为;多余的体重不会必然导致你在达到预期寿命之前死亡;很多健康的老年人(想想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出现了增重现象。
但是,我必须说,“肥胖但身体状况正常”存在争议,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杜撰的说法,所谓的“有锻炼习惯的肥胖者不存在健康问题”是错误的。虽然那些有锻炼习惯且身体状况正常的超重者在客观上降低了自己罹患慢性病的风险,但是如果你必须要在“肥胖但身体状况正常”与“瘦但身体状况欠佳”之间做选择的话,具有绝对优势的证据表明,你应该选“瘦但身体状况欠佳”。10
为了将身体缺乏运动与体重等因素区分开来,考察其独立的效应,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从1976年开始进行“护士健康研究”,这项付出了巨大努力的超大型项目对超过10万名自愿分享个人习惯、健康状况和死亡信息的护士进行了追踪。诸多研究成果包括,对于体重相同的护士,那些有运动习惯的人的死亡率(每年的死亡人数)比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低50%,在同样拥有运动习惯的人群中,肥胖者的死亡率比消瘦者高90%。11这说明肥胖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是不运动对死亡率影响的将近2倍。最好的情况当然是把两个危险因素都避开:那些既胖体能状况又差的护士的死亡率是既瘦体能状况又好的护士的2.4倍。
总之,仅凭运动无法消除肥胖带来的较高死亡风险,但是运动对于肥胖者而言仍然有好处。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因为毕竟很多有良好锻炼习惯的人在减肥方面不够成功。但是他们坚持锻炼确实可以减轻或者抵消肥胖带来的有害后果,比如慢性轻度炎症。
哪种锻炼形式最有效,运动量多少最有效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对于肥胖者而言,心肺训练比力量锻炼更好。我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会提及,力量训练有助于抵消肥胖引起的新陈代谢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心肺训练更有利于肥胖者控制体重甚至减重。一项针对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旨在对比心肺训练和力量训练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只进行力量训练的个体几乎没有减掉任何体脂,但是每周跑步大约20千米的个体可减掉大量体脂,尤其是那些有害的内脏脂肪。12至于心肺训练的强度达到多少才能有效减肥,仍然没有定论。个体反应的差异是巨大的,虽然通常来说,高强度运动会比低强度运动消耗更多能量,但是由于高强度运动很难坚持太长时间,因此有时候消耗的总能量反而更少。13所以,最重要的指标也许是总运动量。每周步行150分钟可能不足以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