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进化成为更好的天使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锻炼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 提供人:It8933......

人属的起源是模糊的,但是在20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进化出来了。与早期的古人类相比,直立人这一重要的物种有着更大的大脑、更小的牙齿以及与人类差不多的身体形态。另一个相似之处是,男性直立人比女性体形大20%左右。26两性异形的现象已经不甚明显,说明雄性之间的争斗在减少,也许我们的祖先从直立人开始已经变得善良和温柔。巧合的是,人类学记录的事实也表明,直立人是真正的狩猎采集者,他们猎捕大型动物,采集多种植物,制造复杂的石器,在驻地分享食物。

狩猎采集行为确实在人类进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有证据显示狩猎采集者并非善良的天使——据估计,在狩猎采集时代,大约有1/3的男性死于族群内部的暴力行为27,但是如果没有比黑猩猩程度高得多的合作水平,狩猎采集者根本无法生存。其中一种形式的合作是按照性别进行劳动分工,女性主要负责采集植物,男性负责打猎和采集蜂蜜等工作。虽然采集到的植物通常可以稳定地提供大量热量,但是肉和蜂蜜才是热量和营养均丰富的高质量食物,能够更好地满足整个部落尤其是哺育期间女性的需求。而且,狩猎采集者中的妈妈如果不能从男性和孩子的祖母那里获得帮助,那么无论是她们自己还是她们的子女都无法得到足够的热量。28男性狩猎采集者之间也必须合作,而且合作程度要超过其他种群中雄性之间的合作。他们通常会分成多个小组外出打猎,但是经常空手而归。只有从打猎成功的小组那里分得肉食,猎手们才能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食物。狩猎采集者在照顾后代和防御猛兽方面也会进行合作。总之,根据逐渐缩小的两性异形的差距、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内部合作的增加,以及狩猎采集者社会内部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人类学家判断,自人属的起源开始,人类的攻击性便降低了。29

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直立人在内部也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没有打斗。如果我们拥有一台时光机可以回到一两百万年之前观察它们的生活,我们有诸多理由相信,我们能够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肯定比今天多。至于证据,即使抛开那些发生在当代狩猎采集者之间的主动性攻击行为不谈,有人判断,人类成为狩猎采集者之后就停止了内部打斗,但至少存在两条棘手的事实使得上述判断无法自圆其说。

第一个事实是肌肉。今天的普通成年男性比普通成年女性只重12%~15%,但是女性拥有更高的体脂率掩盖了一个潜在的事实,双方在肌肉含量上的差距比体重上的差距要大得多。全身扫描显示,男性的肌肉含量平均比女性高61%,而且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上肢。30男人比女人多的那些肌肉大多是在青春期长出来的,那个时候的睾丸素水平高涨,促进了肌肉在手臂、肩膀和脖子位置的增长。31在这方面,男性人类与雄性袋鼠很像,后者的上肢也是在青春期变得发达,从而帮助它们打斗。32当然,男性强大的上肢肌肉也许是出于狩猎需要而发生的选择,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同类之间打斗行为的影响。

第二个事实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图7-1展示了不同时期人属中男性的面部图,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距今10万年前,即使是在最早的智人(Homo sapiens)中,男性仍然趋向于拥有庞大、强壮的面部,以及大得吓人的眉弓。最早的智人虽然比尼安德特人和其他非现代人的面部都要小,脸部肌肉也不够发达,但是直到距今10万年前,他们才真正长出了一张线条柔和的脸。33这也引发出一个假想——大脸是青春期偏高的睾丸素水平在外观上的体现。对于今天的男性来说,升高的睾丸素不仅会激发更强烈的性欲、更强的冲动和更凶的应激性攻击行为,而且会形成更大的眉弓和面部。34另外一种有可能在分子层面上影响面部男性化程度的物质是名为5-羟色胺(35)的神经递质,它会减少人类的攻击性。5-羟色胺水平越高,脸部特征越不具有雄性气质。35

 

图7-1 男性尼安德特人和不同时代男性智人头盖骨的侧面图和正面图

注:请注意,人类的面部是逐渐变小的,变得更加细长。箭头所指为眉弓,随着人类面部逐渐变小,他们的眉骨突起程度降低。

资料来源:Lieberman, D. E. (2011), 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Hea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与攻击性相关的雄性性征逐渐减弱,这一现象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注意,因为在其他动物尤其是家畜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当我在农场里靠近一头猪或者当我试图接近邻居的狗时,我基本上不会害怕,但我绝对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去接近一头野猪或者一匹狼。农民通过饲养一代又一代的各种家畜,实现了对低睾丸素水平和高5-羟色胺水平的选择,从而降低了这些动物的攻击性。36这些家畜的脸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小。有意思的是,一些野生动物同样在进化过程中减少了攻击性、弱化了领地感、增加了忍耐性,这种以自觉的方式实现的选择称作自我驯化。

倭黑猩猩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稀少的倭黑猩猩是黑猩猩不甚知名的远亲,它们只居住在非洲刚果河以南的偏僻森林里。但是与黑猩猩和大猩猩不同的是,在雄性倭黑猩猩内部,残忍的应激性攻击行为并不常见。为了获取统治地位,雄性黑猩猩之间经常爆发猛烈的攻击行为,它们还会经常殴打雌性,但是雄性倭黑猩猩之间极少打斗。37倭黑猩猩也不愿意实施主动性攻击行为。按照专家的推断,倭黑猩猩之所以自我驯化,是因为在雌性倭黑猩猩之间形成的联盟更倾向于选择愿意合作、不具攻击性、雄性激素水平降低、5-羟色胺水平较高的雄性。38具有说服力的是,倭黑猩猩与人类一样,也有着比黑猩猩小的眉弓和面部。39

很多科学家都试图验证一种说法,即人类是否也进行了自我驯化。40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猜想这一过程一定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弱化阶段发生于人属出现的早期,随着狩猎采集行为的出现,逐渐增加的相互合作被自然选择选中。第二个弱化阶段也许发生在我们所属的种群——智人身上,这时的女性会选择应激性攻击表现不那么强的男性。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去讨论力量和打斗的话题。你也许注意到了,在我讲述的关于过去200万年的故事中,有两条相互矛盾的线索。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开始成为猎人,因此,身体强壮一定会对他们有利,尤其是对雄性来说;另一方面,我们的应激性攻击表现逐渐降低,合作性逐渐增强,自然选择因此更倾向于把我们变得不那么高大强壮。针对上述相互矛盾的两个问题,最有力的两个解释分别是,人类在打斗和狩猎时保持直立,以及使用武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