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日常的锻炼+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什么?走路!-散步一小时身体发生神奇变化-16个懒人拉伸动作,拯救“久坐病”-每天6分钟几个简单动作练就完美腹肌-你的肩膀还好吗?9个动作,教你放松-血管堵塞伤害大,3个动作让血液流通不怕堵-一个简单动作治好脖子痛、腰痛、膝盖痛+把腰背练提拔,气质提升100倍-脖子前倾害了无数人!除了最毁气质,健康危害也不少-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柳叶刀给出答案了-18个拉伸动作,教你明明白白拉伸全身-锻炼-译者序 我可以热爱体育但是讨厌锻炼吗-中文版序 锻炼,一种崭新且古怪的行为+序言 我们从未进化出锻炼的本能-与锻炼有关的悖论-为什么我们进行的是博物学研究+第1章 人类是为休息而生,还是为跑而生 以讹传讹的谬误-为什么有人在不需要跑步的时候跑步-两个不同却又相似的赛事-并不成立的“运动原始人”假说-“正常人”都是沙发土豆吗-不同年代的身体活动-“古怪”的锻炼行为+第一部分 静态下的身体活动-第2章 静态的意义,懒惰也很重要 以讹传讹的谬误-“无所事事”的代价-休息并不等于身体的静态-尽可能保持静态,是人类进化的结果-生而懒惰-避免非必要的身体活动是人类的正常选择-第3章 坐着等同于吸烟吗 以讹传讹的谬误-我们是怎么坐的以及为什么要坐-我们每天要坐多久-久坐如何引发慢性轻度炎症-有活力地坐着-我该如何坐,我该坐多久-第4章 为什么压力会影响休息 以讹传讹的谬误-睡个好觉是为了身体还是大脑-8小时睡眠理论并不存在-不同的睡眠文化-睡眠所带来的压力-为什么要“克扣”自己的睡眠时间-第二部分 和速度、力量与能量有关的身体活动+第5章 速度:既非乌龟,也非野兔 以讹传讹的谬误-博尔特的速度究竟有多慢-双腿直立行走,让人类成为行动缓慢的物种-快还是远-你想要红肉基因,还是白肉基因-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我们也可以跑得又快又远-第6章 力量:从肌肉发达到骨瘦如柴 以讹传讹的谬误-不同时代的力量-强壮的类人猿和尼安德特人-冲破身体的阻力-肌肉的衰老-过多的肌肉也是身体的负担+第7章 打斗与体育:从尖牙到足球 以讹传讹的谬误-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性吗-站起来,然后开战-人类进化成为更好的天使-武器出现之前的打斗-利用武器对战-以体育代替打斗+第三部分 与耐力有关的身体活动-第8章 步行:人类的日常 以讹传讹的谬误-我们是如何行走的-人类如何进化到直立行走-运输的负担-能依靠步行减掉多余的体重吗-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步行-第9章 跑步与舞蹈:从一条腿跳到另一条腿 以讹传讹的谬误-人可以跑赢马-我们是如何跑步的-超能寻肉法与耐力打猎法-跑步是进化出来的能力,为什么还会受伤-舞蹈也是耐力型身体活动-第10章 耐力与衰老:身体活动对衰老的影响 以讹传讹的谬误-当衰老之后-衰老的本质-规律性的身体活动是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最佳方式-身体活动并不是绝对的不老泉+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的锻炼-第11章 动还是不动:如何开始锻炼 以讹传讹的谬误-强制性的“体育一小时”-人们总是在逃避锻炼-如何让锻炼变得更有趣-如何让锻炼成为必需品-在年轻人中推广锻炼-第12章 如何选择运动量与锻炼项目 以讹传讹的谬误-每周锻炼150分钟-真的存在过度锻炼吗-如何将各种锻炼方法整合起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高强度有氧运动-阻力锻炼-第13章 锻炼与疾病的关系-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和其他传染病-慢性肌肉骨骼疾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心理健康:抑郁与焦虑-“锻炼”:后记-“锻炼”:致谢-“锻炼”注释:

冲破身体的阻力

2024年12月26日 字数:2505 来源:锻炼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 提供人:It8933......

2015年11月28日,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埃里克·赫费米尔(Eric Heffelmire)在自己的车库里躺在被千斤顶顶起的一辆卡车下面,修理破损的刹车线。突然之间,千斤顶倒了,赫费米尔被压在了车下,汽油也流了出来,而且瞬间就被引燃了。幸好,他身高1.68米、体重54千克的女儿夏洛特看到了这个事故并马上冲到现场。她后来告诉记者:“我这是第一次抬卡车,我父亲说‘你就快要抬起来了。’最终我把车抬了起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大力气,把他从车底拉了出来了。”不止如此,夏洛特又爬上已经开始冒火的卡车,把这辆只剩三个轮子的冒着火的车开出了着了火的车库,把她姐姐的孩子救了出来,然后给消防队打了电话。36

夏洛特的英雄举动是爆发出惊人之力的典型表现,也就是每个普通人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被激发出了超人般的肌肉能力。在这种紧急状况下,夏洛特的身体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位女英雄得以最大限度地动员体内所有的肌肉纤维收缩。一些科学家对这种经常出现的演绎成分较多的报道持怀疑态度,因为类似的壮举无法在实验室里重现,而且这些故事的主角表现出的“神力”,已经超出了身体在理论上可以产生的力量极限。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都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强壮,我们之所以从未释放出所有的潜力,是因为神经系统理智地禁止身体全力以赴,因为那样会造成肌肉拉伤、骨折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37举起过重的物体时,我们可能会面对这样一个非常致命的风险:此时肌肉紧绷,但是血液仍要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些肌肉送往大脑。由于供血过程中的任何中断都有可能造成昏迷,甚至可能致命。所以,在进行高强度阻力训练时,心脏需要形成较高的血压,而且心脏和主动脉都必须承受这种较高的压力。正因如此,当血压升高时,我们会本能地让自己的胸腔膨胀,并且短暂地屏住呼吸。这一重要的本能反应被称作瓦尔萨尔瓦动作(Valsalva maneuver)(31),可以减轻心脏的压力,帮助夏洛特在抬起卡车之后保持固定姿态,并使她的脊柱保持稳定。38

尽管我有潜力使自己变得更强壮一些,但实际上,我还是那副缺少肌肉的老样子。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有多少次下决心要在健身房开始进行有规律强的肌肉训练了,目的当然是让自己强壮一些。我第一次走进健身房是在高中时期,但很快便退缩了。大学和研究生时期的朋友经常劝我举重,但我从未做到有规律地进行训练。直到快40岁的时候,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中年瘦弱男。于是我加入了与我家只隔几条街的一个健身俱乐部,请了位健身教练,然后开始训练。

我讨厌肌肉训练。教师对我进行了评估,发现我缺乏力量,于是他给我制订了一个常规的计划:在十几台器械上每台做几组重复动作,外加一些自由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箭步蹲以及用大号橡胶球做的各种别别扭扭折磨人的练习。“无疼痛,无收获”对于我而言意味着持续的疼痛。将变得强壮作为目标后,我的跑步都受到了影响,虽然我的腿并没有受伤,但是它们像僵死了一样。健身房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弥漫着汗臭味,没有自然光。荧光灯下,健身房里的每个人都表情凝重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在一个个器械上完成一项项训练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一个人看起来心情愉悦。虽然我变得更加强壮,但是6个月之后,我还是放弃了去健身房。

自那之后,我又多次尝试重启力量训练。我请了其他健身教练,去了多个健身房,但都没能坚持下来。最终,我选择了一些不用去健身房也能做的动作,如俯卧撑、深蹲等,这样我一个人在家就能完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完全算不上强壮的人来说,在家做这样的训练,强度够吗?但是,如果查尔斯·阿特拉斯能在他的卧室完成增肌训练,为什么我不能呢?

阻力训练背后的基本原理是让肌肉发力以对抗反作用力,比如对抗自身的体重或者来自哑铃、杠铃片或者一头牛的外力。其核心是,你使用这些重的东西去阻止肌肉收缩。不是所有的身体活动都需要克服阻力,游泳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因为水是液体;走路和跑步也是低阻力运动,因为地面只在每一步的一小部分环节对腿部的一小部分肌肉形成阻力。因此,健身房就成为力量训练最有效的场所,因为那里到处都是杠铃和各种复杂、折磨人的器械,这些东西的设计初衷就是让你在大幅度的运动中,确保肌肉时刻保持着对抗阻力的状态。39但是,不是所有的阻力运动都千篇一律,或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想象一下你正手持杠铃准备做肱二头肌弯举,如果你是屈肘向上弯举重物,你的肱二头肌就会在收缩过程中生成力量,这个过程的专业名称是肌肉向心运动。向心收缩是肌肉为人体提供动力的主要方式。但是,肌肉并不总是收缩。如果你抓住重物保持静止状态,既不向上运动也不向下运动,你的肱二头肌仍然是在努力变短,但无法改变长度,这就是等长肌肉运动。等长肌肉运动对锻炼者是一种考验,但更难的是缓慢地伸直肘部,将重物放低。在这种离心肌肉运动时,你的肱二头肌在伸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刺激。那么,在你集中精力完成肌肉向心运动、等长肌肉运动和离心肌肉运动之后,你的肱二头肌会变得更强壮吗?

向心收缩对于运动而言非常重要,但是按照传说中查尔斯·阿特拉斯从布鲁克林动物园得到的启示,在塑造肌肉的过程中,向心收缩不如离心肌肉运动和等长肌肉运动那样有效。40运动员、健身教练、健美爱好者和热衷于让自己变强壮的人因此更愿意采用大量离心和等长类型的阻力训练法。最负面的说法是,他们愿意遵从“无疼痛,无收获”的原则,并将其发展到极致。为了探寻其中的原因,你可以想象自己此时正好在健身房里,准备做三组肱二头肌弯举,每组10~12次,而你要举起的哑铃重量对你来说具有挑战性。开始时你感到疲劳,但几小时之后你感到了疼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的肱二头肌在面对阻力(哑铃)时生成了超出它能力范围的力量,肱二头肌发生了微小的撕裂。细胞纤维被拉断,细胞膜被撕破,结缔组织分离。41这些所谓的“微创伤”暂时引发了炎症,造成了肿胀和疼痛。更重要的是,主动对肌肉进行轻微的破坏,反而刺激了肌肉的生长,因为“微创伤”会刺激这些受到影响的肌肉细胞引发基因的级联反应。此外,这些基因的介入增加了肌肉纤维的总量和厚度,由此增加了肌肉的体积,使肌肉变得更加强壮。42

虽然“无疼痛,无收获”是热衷于通过举重训练肌肉的人的基本原则和信条,但是你大可相信,即使不承受可怕的疼痛,不像木乃伊那样僵硬地走来走去,你也完全可以增强自己的肌肉。你需要不停对肌肉施加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压力,但是完全不必对它造成撕裂,也可以激发基因促进肌肉的生长。43如果你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力量,那么只需进行离心肌肉训练或者等长肌肉训练,慢速进行几组每组需要重复举起较大重量的训练,便可以达到最佳效果。44如果你更想提升爆发力和耐力,那么你可以尝试多组轻重量、需要快速向心肌肉运动的重复举重,每组15~20次,两组之间只做短暂休息。这样的训练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45而且,每周进行几次举重训练非常有助于保持健康和活力,从而对抗衰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