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锻炼”:后记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锻炼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 提供人:It8933......

2019年,我与我的学生和同事们再次沿着曲折、湿滑的道路开车去了位于肯尼亚西部的彭雅村落,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没有带跑步机。总体而言,那个村落与我十年前第一次去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我每天都能看到村里的女人们将大捆大捆的柴火或者装满水的巨大黄色塑料桶顶在头上。我们经过陡峭山坡上的小块田地时,能够看到当地的男人和女人弯着腰锄地,或者收割玉米和小米,他们只用简单的工具,而没有借助机械。我们随处可见跑来跑去的孩子,他们有时候是去上学或者放学回家,有时候是在放牛放羊,或者就是做其他家务事。除了偶尔看到闲下来的孩子们在一个尘土飞扬的空地踢着由塑料袋捆绑而成的足球,我从未见过任何人进行过任何哪怕与锻炼有一点点关系的活动。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并询问,就会发现彭雅正发生着一些变化。现在已经有一条输电线将电输送到这个村落的一些地方,土路也略有一点点改善,上高中的孩子们更多了,大多数学生都穿上了塑料凉鞋而不再赤足,为数不多的人用上了手机。工业革命仍然没有影响彭雅,至少没有充分影响彭雅,但是随着肯尼亚的持续转型,各种变化开始沿着公路从最近的城市埃尔多雷特缓慢地展开。总有一天,现代化将会带来自来水、汽车、拖拉机和其他各种节省体力的设备。当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彭雅人可能也会出于健康的考虑,选择进行锻炼——一些没必要的、非强制性的身体活动。他们甚至可能会开始使用跑步机。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有可能不会过分热衷于锻炼。

这种不愿意锻炼的行为其实也是合乎情理的,我在本书的一开始就强调过,从进化的视角看,锻炼本质上是一种古怪且不常见的行为。在读完了全书之后,我希望你仍然认同这个观点。归根究底,尽管锻炼有诸多益处,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仍然需要超越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我们与其羞辱和批评那些不愿意锻炼的人,不如帮助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但是,过去几十年的事实表明,如果只是把锻炼当作一种医疗行为和商业行为,我们就很难成功帮助人们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应该像对待教育那样对待锻炼,将锻炼变得有趣、强化其社交属性、赋予其情感价值,总之,要让人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

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新的策略以鼓励和促进人们锻炼,这种迫切性应该成为共识。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彼此开始锻炼,而且要帮助所在的社区增加锻炼氛围。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都能从身体活动中受益,但是这种益处只有在锻炼缺失导致身体出现状况的时候,才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本书即将收尾之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造成上亿人感染和大量死亡。至于锻炼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护我们免受这种病毒的伤害,目前尚缺乏数据。但是众所周知,整体而言,锻炼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因此疫情的爆发激发了我和邻居们的锻炼热情。所有这些保持活力的努力,将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健康效应,因为这次疫情已经证明,在健康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书写至此,也该收尾了。为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写作本身都让我认识到,人体哲学与人生哲学同样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享受美好人生的机会,我们不想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因为人生失误而充满遗憾,而这种失误也包括对自己身体的错误使用。身体在遵从某种深层次的古老本能,避免进行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身体活动,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的衰老速度会加快,甚至有可能在达到预期寿命之前死亡,而且人们正在变得更容易患病,更容易出现慢性失能状态。如果不能让自己保持好的体能状况,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将失去活力。实话实说,锻炼确实不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灵丹妙药,但是,透过人类的进化史我们可以看出,伴随一生的身体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人们在70岁之后健康离世的概率。

所以,在那些寒冷、凄苦的清晨,当我纠结于是否锻炼,为出门跑步与否而进行思想斗争的时候,我的“惰性”大脑想的是,大脑之外的身体无非就是载着大脑从一地前往另外一地的交通工具而已。而勤奋的我则提醒自己的大脑,人类将你进化到现在这种程度,就是为了让你指导身体何时锻炼以及如何锻炼。幸好,大脑采纳了我的建议。这个建议归纳起来就是:一定要将锻炼变得必要而有趣;大多数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但也别忘记加入一些力量训练;锻炼总比不锻炼好;随着年龄增加,更要坚持锻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