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与锻炼有关的悖论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锻炼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 提供人:It8933......

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同样被锻炼困扰着。与很多人一样,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认为自己缺乏运动能力,对积极锻炼也缺乏信心。下面这段经历我讲过很多次了。我身材瘦小,看起来像个书呆子,每每在学校遇到分队比赛,我总是被最后选走的那一个。虽然我也梦想着能够变得更健壮、运动能力更强,但是平庸的运动天赋让我无法实现这个梦想,我为此感到尴尬,越发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高中一年级时,我曾经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躲了起来。对我而言,锻炼这个词现在仍然可以唤起我被体育老师羞辱时不安的回忆,当我处于不安之中,为自己的身体感到耻辱的时候,他却在冲我大喊大叫,催促我跟上那些比我更快、更强壮、更有运动天赋的同学。直到现在我仍然可以听到B先生的咆哮,“利伯曼,爬绳子!”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并不是沙发土豆(Couch Potato)(2),二三十岁时我偶尔也慢跑和徒步,但我确实算不上一个有锻炼习惯的人,主要是因为我对于选择哪些运动进行锻炼、锻炼的频次、锻炼的强度以及如何在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等知识既无知又渴望。

尽管我的运动能力不佳,但我在大学时开始对人类学和进化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选择了人体作为研究课题,探究人体究竟是为何以及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我关注的是头骨,但是阴差阳错,我开始对人类奔跑的进化过程产生了兴趣。这些研究也开始引领我去探寻人类其他身体活动的进化过程,比如行走、投掷、工具制作、挖掘和搬运。过去15年,我有机会横跨地球去观察那些辛苦劳作的狩猎采集者、自给自足型农耕者等人群是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的。我热衷于野外探险,所以一旦有机会便会参与这种活动。除了一般性的经历之外,我曾经在肯尼亚尝试用头顶着水罐奔跑,在格陵兰岛和坦桑尼亚与土生土长的猎人们一起追逐麝牛和非洲大羚羊,在墨西哥的星光下参加美洲土著部落历史悠久的越野跑比赛,在印度乡村参加赤足板球比赛,在亚利桑那的群山中奔跑着与马竞逐。然后,我再回到哈佛大学的实验室,与学生们一起开展实验,对我参与的上述活动中所包含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生理学要素进行研究。

依据个人经历和学术研究,我逐渐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锻炼,这个现代且健康的行为包含着一些自相矛盾的内容,但是像美国这样的工业化社会并没有认识到锻炼的复杂程度,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于锻炼的理解和态度充满了以讹传讹的谬误(myth)(3)。需要明确的是,我的意思并不是锻炼无益或者“你们读到的关于锻炼的一切都是错的”,只有傻瓜才会那么说。我想表达的是,正是因为我们在讨论身体活动的时候无视或者曲解了进化和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才导致当下流行的、工业化的锻炼方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错误的概念、夸大其词、错误的逻辑、偶尔出现的误导,以及不可原谅的责难。

在诸多有关锻炼的谬误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主动锻炼是人类的本能”(We are supposed to want to exercise)这种观点。有那么一类人——我把他们定义为“锻炼家”,他们总是会夸大锻炼的效果,且不停地提醒我们,锻炼是一种药,是那种可以延缓衰老和死亡的神奇药丸。你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种人。按照锻炼家的说法,人类生来就拥有锻炼的本能,因为在数百万年中,我们的狩猎采集者祖先就是凭借行走、奔跑、攀爬和各种身体活动生存下来的。即使是那些不相信进化学说的锻炼家也认为,锻炼是人类命中注定的事情。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时,惩罚他们终生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至你归了土。”我们因此被唠叨着进行锻炼,因为这不仅对我们有益,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那些锻炼不足的人,会被认为是懒惰的。甚至将“无疼痛,无收获”(no pain,no gain)认为是美德。

关于锻炼的其他一些谬误是以夸大其词的形态出现的。如果锻炼真的如我们被告知的那样是真正的“神奇药丸”,可以治愈和预防大多数疾病,那为什么古代人的运动量远远超过我们这些现代人,而平均寿命却远远低于我们呢?人类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缓慢而羸弱的生物吗?如果耐力增加,力量就会减少,这是真的吗?久坐会害死我们吗?锻炼对于减肥没有帮助吗?随着年龄增加,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就会下降,这是正常的吗?喝一杯红酒与在体育馆健身一小时带来的好处是一样的吗?4

关于锻炼的一些不准确、草率和相互矛盾的理论,不仅对我们造成了损伤,还会传播混乱,引发疑惑。一方面,有人建议我们每天应该走一万步,避免久坐,不要乘坐电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听到,锻炼并不能帮助锻炼者减掉多余的体重。有人鼓励我们在身体活动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告诫我们保持体态,不要驼背,但马上又有人建议我们要增加睡眠时间,要选用那种对腰部有支撑功能的椅子。专家们似乎在推荐我们每周进行150分钟锻炼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我们也能读到那种宣称每天只需几分钟的高强度锻炼便能保持良好状态的文章。一些健身专家推荐举哑铃、杠铃等自由重量训练,另外一些专家则推荐固定器械训练,还有一些专家则批评我们有氧运动不足。一些机构建议我们慢跑,另外一些则警告我们跑步损伤膝盖且容易引发关节炎。这周我们读到的是过度锻炼会造成心脏损伤,以及我们需要舒适的运动鞋,而到了下周,我们读到的却是,过度锻炼几乎不可能发生,极简运动鞋才是最佳选择。

除了传播混乱和错误观点之外,关于锻炼的种种谬误,尤其是那句“锻炼是自然而然的行为”,造成的最有害后果是:一方面这个社会并没有成功地教会人们如何锻炼,另一方面却不公平地羞辱和指责人们不锻炼。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锻炼,但是当人们被催促着开始锻炼之后,马上就会遇到更让人抓狂的问题,练多少?怎么练?鼓励人们“只管去练”就相当于告诉一个瘾君子“只需说不”,这样做没什么意义。如果锻炼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那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人类充分开发这一根深蒂固的自然本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听任自己对锻炼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呢?2018年,针对数百万美国人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大约一半的成年人和近3/4的青少年称自己无法达到每周150分钟身体活动的时间标准,而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锻炼的人不足1/3。5用任何一个客观标准衡量,我们在21世纪对锻炼的推广工作都算得上糟糕透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于身体活动和身体静态的理解,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好吧,抱怨到此为止。接下去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以及我希望你们能够从本书中收获哪些东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