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我们必须转变思路,抛弃特殊物质和特殊脑区之类的想法。我们应当去研究大脑中那些彼此独立的模块是如何聚集的,以及它们的组织结构如何产生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其存在的意识体验。作为认知科学家,我们可能会钻牛角尖,误将意识看作一种区别于其他心理活动的现象。这种想法并不恰当,相反,我们应当将意识看作人类认知功能的一个固有属性。如果我们丧失了某种特定的功能,与之伴随的意识活动也会消失,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丧失整个意识。
意识或许并非产生自特定的神经网络,对于这一观点,我的裂脑病人研究提供了一些早期证据。比起大脑半球内部的神经连接,左右半球间的连接更少,但论其数量依旧惊人。即便如此,切断半球间的神经连接对人的意识体验影响也很小。也就是说,即使左右半球再也无法交流,大脑左半球依旧能正常进行思维活动,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更重要的是,两侧半球的连接被切断后,病人会立刻出现第二套独立的意识系统。右半球也开始不顾左半球的想法“放飞自我”,尽情表达自己的能力、欲望、目标、洞见和感情。一个神经网络被一分为二后,形成了两个意识系统。这么看来,我们还怎么相信意识是某个神经网络的产物?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想象一下,一个裂脑病人刚从麻醉中苏醒,此时他的两侧半球都对对方能感知的视野一无所知,这位病人的意识体验会是什么样的呢?他的左半球无法看到左侧空间,右半球无法看到右侧空间。但是,负责说话的左半球并没有抱怨任何视力缺损。事实上,病人甚至会告诉你,他没觉得自己跟手术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既然半侧视野都已经消失了,他为什么还会这么说呢?就好比患有半侧空间忽视症的病人,负责说话的左半球也不会汇报说有一半视野看不见了。能够汇报该视野损伤的模块位于右半球,无法与左半球通信。左半球并不会思念这些失联的模块,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关于拥有过左侧视野的记忆也就这样从左半球中消失了。现在,左侧视野的意识体验被右半球独享,而与左半球的体验完全割裂。根据这个例子,我们能获知意识的哪些特性呢?
不再拘泥于寻找某个独立的“意识”模块后,我们可以开始细化意识的本质。我们知道,局部大脑损伤能够引起不同的认知障碍。但是,此类病人依旧能够觉察周围的世界。患有半侧空间忽视症的病人无法觉察左侧空间,但依旧能觉察右侧空间。
如果每一个模块都参与控制意识体验的话,会是什么情况?外伤或卒中可能会损伤某一个模块,和这个模块有关的意识也随之消失。别忘了:患有半侧空间忽视症的病人对空间的一半不再持有意识,因为负责加工这部分信息的模块不再运作了。如果负责确定自己所处空间位置的模块出现整合异常,意识体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产生身后有人的错觉。再比如,乌-维氏病会导致杏仁核受损,使得病人无法体验恐惧的情绪。有一位乌-维氏病患者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频繁参与相关研究,但她依旧对自己的情绪缺损毫无认知,并经常莫名遭遇可怕的事件45。她不具备恐惧的意识体验,因此也不会躲避危险。
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意识是模块的属性,而非特定模块的功能,这一观点能够解释不同物种间的意识差异。
动物不是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而是因模块及其连接方式的不同而持有不同的意识。人类的意识体验很丰富,因为我们拥有很多模块。的确,人类的大脑拥有很多高度整合的模块,使得我们能够将不同模块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抽象的思维。人类意识如何诞生是一个难解之谜,但是,将意识视作功能模块的属性,或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即便如此,如果意识是许多不同认知活动的一个属性,那么,胼胝体完整的人类所体验到的世界为什么不是许多零散碎片的拼接,而是一个单一的连贯体?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大脑的加工活动看作一场竞赛。各个模块的电活动量时刻发生着变化,对我们意识体验的贡献也在时时改变。最活跃的模块可以拿下这场意识竞赛,其活动也就成了个体在某一时刻的生命体验,或者说“状态”。想象你身处沙滩,天空飞过一只罕见的鸟。在这一时刻,鸟的影像和它多彩的羽毛给你带来了视觉感官的震撼,并赢取了你的意识体验。下一刻,另一只鸟的叫声获得了胜利,接着是你的好奇心获胜,于是你回过头开始寻找叫声的来源。突然,你的脚感到一阵刺痛,它争夺了意识的优先权,你立刻低头,发现一只螃蟹钳住了你的脚趾。在每个时刻里,你的唯一的意识体验就是当前内部或外界环境中最鲜明的那个认知活动,这就是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些相互竞争的认知过程各自由不同的模块负责。这又是如何做到的?
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我认为,所谓的“意识”是指一种感觉,它与个体当前心理事件或知觉有关,是后者活动的背景布。
理解意识最好的方式是将其视作一种层级化结构,分层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构造,能够让复杂的系统以高效整合的方式运作,从原子到分子,再到细胞,到回路,最后到认知和感觉能力,皆是如此。如果从工程学角度来看大脑真的由不同层次构成,那么微观层次的信息可能会在更高的层次中得到整合,直到每一个模块单元都能产生意识。底层功能本身或许无法诞生“高层体验”,但在层级化结构中,新的分层能够从底层中诞生。我们应当更多地理解层级化结构,并思考其对理解大脑结构的意义。
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意识并不是一个“物体”。它是一个结构运行的产物,就好比民主并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套社会体系运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