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6章 受到损伤却有意识的脑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意识本能 作者:迈克尔·加扎尼加 提供人:It8933......

不管你的推测有多漂亮、你本人有多聪明,这都没有用……只要与实验结果不符,就是错误的。

理查德·费曼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意识是顽强的,它很难被彻底抹除。我曾有幸在神经科病房中工作过几年,这便是我学到的宝贵一课。与不同脑损伤病人交谈并为他们做检查之后,我很明显地感受到,意识真的很难被消除。一些形式的意识活动总能坚持保留下来,除非皮层损伤过于严重,导致整个大脑功能失常,在这种情况下,病人通常会陷入昏迷或植物人状态。这种严重损伤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关键时刻忘记戴头盔,也可能是大脑血管栓塞或破裂出血,可能是肿瘤移除手术的后遗症,也可能是药物滥用。病人的人格可能发生改变,可能永久性丧失某一项技能,或是对世界的感知发生变化,但只要不是上述那种程度的损伤,意识就不会离开我们。没错,科学的圣杯就是在大脑中寻找意识,但是相信我,如果意识真的是一个可以被寻找的实体,那我们早就成功了。

在过去2000年的人类历史当中,学者们一直期盼着找到所有语言、记忆、注意和意识活动的源头与核心:可能是一种灵性精华,一个位于前额的腺体,一个永生的灵魂,或是一个脑区。没有人知道这些被我们视作珍宝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实现的,但我们知道大脑的哪些区域负责语言、记忆和注意。不过,一旦开始寻找负责意识的脑区,我们就屡屡受挫,因为似乎并不存在这样一个脑区。神经病学的临床经验不断地提示我们,应该采取另一种思路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直有证据表明,脑干位置的缺损会对意识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病人进入昏迷状态,常常还可能是永久性的(8)。但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就好比,汽车如果被拆除了电池,就完全无法工作。你没办法启动它,也无法知道它的功能到底如何。脑干损伤也一样,会导致大脑彻底关机。此类极端事件无法为我们提供有效的信息,我们也无法从中理解意识。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模块和层级的概念,可以尝试去理解为什么许多严重脑损伤病人的意识能得以保留。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解读脑损伤状态下的人类行为。我们必须彻底搞明白意识之所以如此顽强的原因。

大体而言,原因可解释为参与构成我们日常意识体验的模块数量众多,即使受伤或出现故障,总数依旧可观。

The Consciousness Instinct

模块化大脑一呼百应,以至于“条条大路通意识”。一条路被毁,还有其他路可选。

要想彻底消灭意识,就必须关闭所有通往意识状态的模块。在那之前,完好的模块会持续将信息从一个层级传递给另一个层级,最终产生主观体验。此时意识体验的内容可能有别于常人,但至少意识还在。拜访神经心理相关科室,我们将看到不同的大脑损伤如何影响意识,从而帮助我们推测大脑的组织模式。事实证明,我们的认知生活在受大脑皮层掌控的同时,也随着情绪状态不断产生波动,而后者时刻被我们的大脑皮层下结构所调节。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