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的小规模合作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人类的价值 作者:罗伯特·博伊德 提供人:It8933......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专注于大规模群体的合作。然而,人类同时也是小规模群体中的特殊合作者。劳动分工和交换活动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类社会中。如前文所述,在觅食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交换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降低了人类的死亡率,还使人类的生育周期比其他灵长类动物短了很多。[92]在其他动物群体中也存在许多小规模合作,不过这些发生在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合作似乎都只是一些低成本行为,比如相互梳理毛发的行为。[93]

由此可见,互惠并不足以解释人类的小规模合作。许多其他的脊椎动物也生活在稳定的社会群体中,也能记住同类过往的行为表现,并据此来调整自身行为。如果仅靠互惠就能使人类的交换活动稳定下来,那么我们理应也能在那些动物身上发现更多的交换行为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另外,在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群体中,小规模合作也仅限于低成本行为,这一事实同样表明,互惠并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互惠模型的关键之处并非是成本,而是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率。这便意味着,互惠可以解释食物分享之类的行为,这种行为给受益者带来了更大的收益,而代价由施予者承担。例如,当受益者因受伤而无法自理时,或是因分娩而异常虚弱时,合作的收益就会远超所付出的成本。这些皆属于日常事件,相互帮助是很寻常的现象。作为独特的哺乳类动物,人类会经常分享食物,而每当此时,人们的收益都是非常高的。[94]

接下来我将证明,规范使人类比其他物种拥有更多的小规模合作,因为规范能够解决监督和执行的相关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他物种在互惠行为方面的进化。这一观点最初是由萨拉·马修提出的,而后我们又与人类学家马斯吉斯·范维伦(Matthijs van Veelen)合作,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探究。[95]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