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人们执行规范的根本动机在于,认为“执行规范”本身即是一种行为标准。促使人们将规范内化并执行规范的心理机制受到了自然选择的青睐,因为人们在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进而违反了所处社会的相应规范时,会遭到反对和制裁。我认为,一个违规者会受到严厉惩罚的社会会激发道德情操方面的基因进化,因此人类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更善于合作,更懂得信任,更愿意遵守和执行规范,也更少因犯规而付出代价。大量证据表明,人类具有其他灵长类动物所没有的道德情操,而且人类当下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德情操所支撑的。关于道德情操的进化,在此不做赘述,不过我在其他地方有过深入的谈论。[63]
如果人们执行规范的主要动机是因为执行本身就是规范,那么随之而来的情况会是,规范的内容并不受执行机制的制约。同理,心理机制可以使无数规范稳定存在。比如,图尔卡纳人会发起或参与大规模的战斗;搭便车的人会受到同龄伙伴的惩罚;没有履行惩罚职责的人会受到制裁。很容易看出,只要受罚者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图尔卡纳人的这一系列行为就能稳定地进化下去。但是,这种机制却没办法对图尔卡纳人的种种行为做出解释。
奖惩机制可以让许多行为稳定下来,包括非合作行为。相互进行制裁可能会使“可以偷邻居家的牛来供养家人”或“不可以偷邻居的牛来供养家人”之类的规范稳定下来。惩罚也能对那些“一定范围内受益”的规范起到稳定作用。“不要去偷氏族成员的牛,但勇士们可以去偷其他人的牛”,“不要偷自己部落成员的牛,但勇士们可以去偷其他部落成员的牛”,诸如此类均属于“对内有益”的规范,第一个规范使氏族受益,第二个规范则使部落受益。几乎所有的规范皆是如此。根据规范,必须把工作分配给最优秀的候选人,或者氏族成员;有时候规范要求必须娶自己兄弟的遗孀,但有时候又会判定娶兄弟遗孀的行为属于乱伦。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大量的行为通过进化稳定下来,由此可知,某些规范具有进化上的稳定性,然而这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太多信息。如果要讲得更具体一点,不妨参考一下建筑的结构。先从一堆砖块、泥灰和木料开始,利用这些材料可以修建出不同结构的砖式建筑,比如米兰圣安布罗焦(Sant' Ambrogio)教堂那样的罗马风格建筑、蒙蒂塞洛(Monticello)地区的乔治亚(Georgian)风格的宅邸、美国东部郊区随处可见的多层别墅,以及伦敦圣潘克拉斯(Saint Pancras)火车站那样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这些建筑在力学上都是相当稳定的。重力载荷和风力载荷,以及各种外力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出了这些稳定的结构。
那么,知道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是一个稳定的建筑,就可以解释其内在的结构吗?显然不能。虽然力学定律作用下的稳定性不可能支撑起著名儿童文学家瑟斯博士笔下的童话世界里的所有建筑,但足以支撑起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建筑。但是稳定性本身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圣潘克拉斯车站会是这样的结构。规范,同样如此。知道哪些社会规范是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下的各种可能性;但未来会怎样,并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或做出预测。
任何有关人类合作的真实描述都应该明确社会规范的产生过程,也就是明确和规范体系有关的文化进化过程。这是较为普遍的说法,用进化博弈论的术语来讲就是“均衡选择机制”。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竞争即属于此类机制。在下一节中,我将解释它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规范的。不过我认为,其他的均衡选择机制也非常重要。我将会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