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图尔卡纳人为何而战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人类的价值 作者:罗伯特·博伊德 提供人:It8933......

在采集-狩猎社会的战争中,固有的集体行动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当代的狩猎-采集部落通常不会参与大规模战斗。然而在很久以前,有一些部落,比如非洲的图尔卡纳部落则会参与战斗。这些战斗与狩猎-采集部落之间的战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战斗的运作机制。

图尔卡纳人居住在干旱的东非热带大草原上,过着自给自足、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不断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迁移的范围要比觅食部落的采集区大得多,而且还会“包容”许多“素不相识”的个体。这里没有集权,也没有强制性机构。那些发挥着领导作用的人,往往是凭借占卜能力、英勇表现,或者英明的迁移决策来获得声望的,尽管在群体行动中扮演着领袖角色,但并不具备公认的强制性权威。即便如此,图尔卡纳人还是会发动大规模的突袭,从同一语系的其他群体那里掠夺牲畜。

有关图尔卡纳人的信息,来自人类学家萨拉·马修的一项研究。我们一起策划了这项研究,但具体的研究工作全是她完成的。她对118名图尔卡纳男性进行了走访,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访谈主要涉及这些男性所参加的最近一次的突袭行动,最终统计出了88次不同类型的突袭行动,并获得了详细的资料。同时,她还搜集了他们对“勇士”行为和“懦夫”行为的各种反应。为了估算战斗的死亡率,她还对一部分男性和一部分女性的家庭结构进行了重构。[60]

通常,很多图尔卡纳人都会参与到突袭行动中,不过,一次被称为“绝密”(Stealth)的突袭行动却只有一部分男性参与。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掠夺那些守护不严的家畜。另外,图尔卡纳人还会发动武装突袭,这种袭击行动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还会有战斗计划。如图2-4所示,每次武装袭击行动平均会有315名男性参与。


图2-4 参与武装突袭行动的图尔卡纳人人数柱状图。平均规模为315人,皆为男性。

Redrawn from Mathew & Boyd, 2011.

参战者必然会付出巨大代价。参与突袭行动的人不仅无暇顾及家人和牲畜,还有可能在战斗中受伤,甚至阵亡。通过对47次武装突袭行动进行分析,马修估算出突袭行动的死亡率是1.1%。马修通过走访搜集到的生活史资料得出,有20%的男性会死于战斗,其中54%死于袭击其他部落的行动,46%是为了保卫财产,死于由相邻部落发起的突袭行动。

这些大规模的突袭行动会产生集体利益,惠及每一位参战者,甚至每一位群体成员。如果突袭行动获胜,参与者们就会根据年龄,而非对战斗胜利所做的贡献来分配掠夺到的牲畜。有些突袭行动是由复仇之心所触发的,旨在报复之前袭击过他们的部落。这一类突袭行动所产生的震慑作用将惠及每一位群体成员。例如,如果一个部落在遭到袭击之后很快就发起反击,那么对方就会明白,这是在报复。参战者在出发时便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因此而获得牲畜;即使两手空空地返回,这次袭击依然是成功的。大规模的突袭行动还有助于扩大游牧区域,从而获得旱季所必需的重要水源。在马修的走访样本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突袭行动发起得十分仓促,因为他们发现另一个部落的牧人迁移到了某处水源附近,而那里原本是图尔卡纳人的取水地。马修所掌握的信息表明,图尔卡纳人发起这次突袭行动是为了将入侵者驱逐出自己的领地。

图尔卡纳人的突袭行动具备了公共产品的各种基本要素。这些行动会带来集体利益,但同时参与者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突袭行动的规模是庞大的,因而参战者个人对行动结果的影响会非常小,且付出的代价会超出所得收益。既然如此,图尔卡纳人为何还要参与战斗呢?当投机者拒绝参加突袭行动或者临阵逃脱时,为何整个系统并没有因此而崩溃呢?

事实上,投机取巧的行为的确会发生。每一位图尔卡纳男性都经常需要面对两难的选择,参加突袭行动或者退却。一般来说,突袭行动最初是由数位男性发起的,他们向群体成员传话,鼓励其他男性参加行动。男性成员有权拒绝参加突袭行动,但必须给出非常充分的理由。突袭队一旦组织起来,参战者们就会徒步数天直达敌人驻地。在行进途中,一些人会选择返回:在夜里偷偷溜走,或者告诉同伴自己生病了,或者说自己担心家里的牛群,抑或是说自己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自己会死于突袭行动。调查发现,至少有43%的突袭行动都出现过参战者临阵逃脱的情况。

在战斗中,参战者有相当多的机会可以降低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突袭队在包围敌人驻地后便开始发动进攻,自此战斗正式打响了。一旦占据上风,年轻男性们就会迅速地将牧群驱赶到图尔卡纳人的领地内,而年龄较大的男性则继续进行“拖延”战,以阻断敌人的追赶。约有45%的武装突袭行动会出现激烈的战斗,据受访的参战者说,在战斗中,有的人会远远躲在别人后面,有的人不敢开枪,有的人一开始就临阵逃脱,有的人很快就撤退了。如图2-5所示。那些驱赶牧群的男性则会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安全抵达自己部落的领地,然后等待其他参战者赶回来汇合。汇合之后,人们便开始瓜分战利品,然后回到各自的驻地。分配标准很明确,年长者比年轻人得到的份额多,同一年龄段的成员所得到的份额几乎相同。然而,在56%左右的武装突袭行动中,战利品的分配制度会被破坏,一部分参战者会夺走能夺走的任何牲畜。


图2-5 出现各种投机行为的突袭行动的比例。

Redrawn from Mathew & Boyd, 2011.

然而,为了集体利益,图尔卡纳人年复一年地冒着生命危险参与着大规模的战斗。那么,他们何以能解决集体行动这样的难题呢?

原因并不是亲缘关系或互惠准则。突袭队成员相互之间并无关系,或者关系并不亲近。使用图尔卡纳语的人群被划分为20个不同的区域部落,这些区域部落又被称为“领地”,规模在2万人左右。这些部落属于父系氏族,同时还会按照年龄来分组,那些年龄相差5到6岁的男性成员会被划分到一组。尽管这些组相互之间时有联系,但频繁的日常交往主要还是发生在组的内部。平均而言,每次突袭行动的参战者都来自5个不同的年龄组、4个营地,以及3个部落。如图2-6所示。在被问及是否认识参加突袭行动的其他成员时,这些受访者的回答大多是: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


图2-6 突袭次数柱状图。纵坐标代表突袭行动的次数,横坐标分别代表营地、年龄组和领地的数目。这些突袭行动中的参战者都是从不同营地、年龄组和部落中选拔出来的。营地指的是一群人长期生活的地方,人群规模从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年龄组是由那些接受割礼时间大致相同的男性组成,人数在500名左右。对于图尔卡纳部落的男性来说,年龄组是最重要的社会群体。部落成员的资格是通过继承和授权获得的,并附带有进入特定区域放牧的权力。

Redrawn from Mathew & Boyd, 2011.

制裁,帮助图尔卡纳人解决了战斗中的集体行动问题。约有47%的武装突袭行动出现了潜逃行为,而潜逃者都会受到制裁;在大约67%的武装突袭行动中,胆小鬼们都被记录在案,并受到了制裁,见图2-7。这些制裁是分等级的,从辱骂到罚款,再到体罚。体罚是非常严厉的制裁,违规者会被绑在树上,接受同龄人的鞭打。对违规者执行什么样的制裁,由群体共同决定:当地人,尤其是同龄人会对违规者的行为进行讨论。一旦达成共识,违规者所在年龄组的成员就要担负起执行惩罚的责任,即使这些人可能并没有参与突袭行动,或者并没有受到违规行为的影响。


图2-7 不同类型的投机行为所占的比例。

Redrawn from Mathew & Boyd, 2011.

或许积极的刺激也会对持续性合作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对那些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男性进行奖励。然而,关于这一点,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勇士所获得的奖励通常都不是一次性的,很可能会终其一生不断地获得奖励。这些终身利益很难被测算。马修的研究无法解释,人们会基于何种因素来选择理想的伴侣或朋友,是某人在战斗中的行为,还是别的什么因素。然而,由直接制裁的比例可见,尽管间接制裁和奖励可能也很重要,但并非是个人价值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如果它们具有足够的激励性,那人们就没有必要实施直接制裁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