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对“累积性的文化进化”模型进行验证。我曾试图向一位生物学家朋友描述我在这方面的研究,但他立即问道:“是什么物种?”这里出现了误解,我所说的“实验室文化”并非是指在实验室器皿中培育出来的文化,而是指实验者在社会中进行传播的文化。某个人一旦学会了某件事情,就会成为群体中一个新的信息来源,继而该群体也会成为其他群体的信息来源。利用这类实验可以系统地记录下,在规模较小的群体中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我与人类起源研究所的同事马克西姆·德雷(Maxime Derex)使用下面这个方法检验了:社会学习是否会促进复杂行为的累积性进化。[67]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创造出类似于图1-13C所示的图腾柱,并将因此而获得报酬。一开始,参与者被允许使用6个最基本的材料,如图1-13A所示,并可以通过专门的小组研讨会将这些基本材料合成为高级材料,最终制成复杂的工具,比如斧子或绳子,如图1-13B。参与者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砍树、制作圆木,以及制作图腾柱,如图1-13C。另一些高水平的创新,比如雕刻工具或者颜料,可以用来美化图腾柱,从而提升其价值。参与者的分数主要取决于其发明数目,以及所制作的最好的图腾柱的价值。在图1-13C中,左边的图腾柱需要22项发明,可获得920分;右边的图腾柱需要54项发明,可获得6 526分。
图1-13 实验中所采用的计算机任务的屏幕截图。
From Derex & Boyd, 2015.
为了对比个体学习和社会学习的效果,我们改变了实验参与者的可用信息。在个体学习处理组中,参与者只能获得与自己的发明有关的信息,而后我们将这种条件下的结果,与另外几种社会学习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部分信息处理条件下,每个参与者可以看到其他5个参与者的发明,但无法看到这些发明的产生过程。例如,一个人了解到另一个人发明了斧子,但并不了解制作斧子所需的较低级别的发明,以及这些发明的组合方式。在完整信息处理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发明,以及发明的产生过程。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其属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如图1-14。完整信息处理组中的大部分参与者的得分,都高于个体学习条件下表现最佳者的得分。部分信息处理组中的参与者所获得的中间分数(intermediate score)表明,通过个体学习是可以制造出某种特定工具的。当然,该实验无法说明个体学习者是如何制造这种工具的。
图1-14 条块分别表示个体学习组、部分信息组、全部信息组的平均分,误差条表示标准误差,短线表示个体学习组的最高分,该值小于完全信息组的平均分。
From Derex & Boy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