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文化的进化速度比基因更快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人类的价值 作者:罗伯特·博伊德 提供人:It8933......

啮齿目动物几乎能适应任何类型的栖息环境,其“成功”靠的是最常见的基因进化和个体学习的结合。与人类相比,文化适应性在这类物种身上表现得微乎其微。选择食物、处理毒素、避开捕食者,以及建造像水獭坝那样的事物,这一切足以与几千年前的任何一个人造事物相媲美。最大的不同是啮齿类动物有2 200个亚类,而人类没有亚种。这里的观点是:人类可以适应多种环境,而其他动物却不行,因为与基因进化相比,在积累适应性知识方面,文化进化的速度更快。人类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只需几个世纪,而非上万年,就能掌握在当地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工具,并建立起社会秩序。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文化进化真的比基因进化更快?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是惊人的。我父亲是在纽约北部地区长大的,在他小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电话、汽车和电灯;而现在,他的孙辈们却能够轻松地使用着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或者坐飞机跨越大洲大洋。这种惊人的变化是过去1 000年间技术变革呈指数级发展的必然结果。[45]对于像人类这种寿命较长的物种而言,文化上的变化比基因上的变化快得不是一点点。

我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同事——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eault)的一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化进化的速度比基因进化的速度快得多。[46]佩罗的灵感来自生物学家菲利普·金里奇(Philip Gingrich)的一篇经典文献,[47]在那篇文献中,金里奇收集了大量古生物学方面的数据,并对古生物随着时间推移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上的进化进行了测算。在金里奇的数据集中,每个点都代表着: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同一种生物在某些形态上的变化,比如股骨长度的变化。然后,金里奇计算出两次测量之间的变化百分比,并除以时间差。

佩罗从考古记录中收集了573个样本,主要是一些生活在全新世时期的北美地区,采集社会与农牧社会相融合的种群。每一地点都有一些人造物品,比如陶盆。通过对陶盆直径进行测量和对比,他发现这些人造物品属于同一个考古遗址在不同时期的产物。佩罗将测量到的人造物品的变化速度与金里奇样本中的古生物的变化速度进行了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陶盆、墙壁和房屋等事物的变化速度是下颚骨、臼齿和股骨等生理构造变化速度的50倍左右。他还进一步验证了金里奇的发现,变化速度与测量时长呈负相关。因此,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文化进化的速度确实要比基因进化的速度快很多(图1-9)。


图1-9 在化石记录中,基因遗传的形态特性在每一代的变化百分比,如黑色圆圈所示;在考古记录中,文化传承特性在每一代的变化百分比,如灰色方块所示,除以变化时长所得到的结果。图中的实线代表多变量协方差分析(Multivav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3)中的最优匹配程度。在这两种情况下,时间间隔增长,变化速度放缓,而每一代的斜率基本都是相同的。两条实线之间的距离代表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文化进化与生物进化的速度差异。文化进化的速度比基因进化的速度快50倍左右。

From Perreault, 2012.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