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7卷组成。
为什么要分“卷”呢?小说家和散文家罗尔夫·多贝利在阅读了我的“道德标准”和“否定阐述法”两个章节后的第一反应是,每章都可以独立成书,作为短篇或中篇论文发表。那些负责写书籍内容简介的人得为这本书写4~5个独立简介。但是,我认为这些章节不能独立看待;它们每个都谈到一个核心观点的应用,或进行深入探讨,或推广到不同领域:进化、政治、业务创新和科学发现、经济学、伦理学、认识论和普通哲学。所以,我希望称它们为“卷”,而非“章节”或“部分”。“卷”对我来说不是加长版的杂志文章,能给予读者一种阅读体验;对于那些为了从文章中引用观点而阅读,而非出于享受和好奇而阅读,也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而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快速浏览书稿并用一句话作总结,而且让这句话与他们涉猎的一些现有话语相联系。此外,本书与教科书的写法截然相反——它混合了自传式的反思、比喻,还有更多的哲学和科学调查。我用我的整个灵魂和我在冒险业务中获得的所有经验来写概率的问题;我以我受过的所有教训来写这本书,因此我的想法与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这种个人文集的形式非常适用于谈论不确定性这类话题。
本书顺序如下。
序言中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地图。
第一卷:反脆弱性:介绍,提出了事物的一个新属性,讨论了进化和有机体是最自然的反脆弱性系统。本卷还分析了群体反脆弱性和个体脆弱性之间的权衡。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描述了当我们遏制系统(主要是政治系统)的波动性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该卷讨论了所谓集权制国家这个发明,以及治疗者所造成的伤害,也就是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最终却严重地伤害了你。
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介绍了胖子托尼和他对脆弱性的直观检测,并提出了罗马哲学家和行动者塞内加著作中根深蒂固的根本不对称性。
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呈现了世界的神秘特性,事物背后为何总是有某种不对称性,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可选择性是如何推动人类进化的。这与我称之为苏联–哈佛派的理念完全相反。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就我们怎么做无法解释的事情进行辩论。
第五卷,非线性和非线性(原文如此),阐述了炼金石及其对立面:如何将铅变成黄金,以及将黄金变成铅。其核心技术性内容由两章构成(这是本书的技术性支柱),剖析了脆弱性(它是非线性的,更具体地说,具有凸性效应),并显示了某类凸性战略的优势。
第六卷,否定法,显示了减法较之加法所呈现的智慧和有效性(“无为”胜过“有为”)。介绍了凸性效应的概念。当然,第一个应用领域就是医疗领域。我只从认识论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角度来看医疗领域,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道德问题,从脆弱性转移的角度讨论伦理,即是否一方获得了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伤害,并指出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没有“切身利益”。
这本书分为3个层面。
首先是文学和哲学表述,以比喻和图表来说明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技术性论点,除了在第五卷(炼金石),我需要借助技术性讨论来阐述凸性论点。(已经领会文章主旨的读者可跳过这些,因为我在其他地方也提炼了这些观点)。
其次,使用了图表和更多的技术性讨论,但没有复杂的推理。
再次,本书提供了更详细论据的数据,均以技术性论文和笔记的形式出现(千万不要将我的图表和比喻误当作证明;请记住,个人随笔并非科学文件,但科学文件就是科学文件)。所有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就像一本可以自由取阅的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