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摒弃普世主义

2025年1月3日  来源:非对称风险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提供人:goulun70......

摒弃普世主义

将对称性应用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之中,我们就能得出美德,现在则称之为“道德伦理”。表1最右一栏中的规则就是伊曼纽尔·康德的“道德律” [6] 。我将其简化为:“如果其他人在相同条件下也会做出相同行为,那么你就去做吧!”康德还说:“对待自己一如对待他人,这不应该成为你做人的手段,而应该是你作为人的目的。”

康德那些深邃但拗口的教诲总是令事情变得很复杂,而太复杂的事情往往都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问题。所以我们跳过康德那些极端复杂的方法,因为:

普世性的行为在书本上是伟大的,但在实际中是灾难性的。

事情为什么会被弄成这样?正如我们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人类是具有领地属性且注重实际的动物,同时人类还对自己生存环境中的人口规模十分敏感。相对于普世的、抽象的、逻辑的道理,人们更加倾向于个人的、具体的和感性的事物。例如,我们认为微观作品要好于宏观作品,你在车库开派对的时候,最好直接开口和你的车库管理员打招呼,而不是说什么宏大普世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注意力放在直接所处的环境上,并且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但糟糕的是,凡是笼统的、抽象的和普世的东西总是能够吸引那些自以为是的精神病人,他们与前文中提到的干涉主义者是一伙儿的。

这也就是说,康德并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适用规模”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因此成了康德普世主义的受害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代社会崇尚抽象而不是具体。那些捍卫社会正义的战士被指责为“将人当成目录里面的编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除了宗教领域之外,在伟大的思想家埃莉诺·奥斯特朗姆 [7] 之前,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悟“适用规模”及其相关拓展性的含义。

事实上,本书要提醒大家的是普世主义被过度推广的危险性,它会导致我们把微观与宏观混为一谈。其实这也是发生“黑天鹅”事件的核心——人们往往有严重的“柏拉图化”倾向。人们在把具体事物转化为抽象概念的过程中,通常会遗失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具体事物所特有的生命和灵魂。其结果必然是一团糟。

从康德到胖子托尼

现在我们用现实中的例子进行阐释。在新泽西州的胖子托尼看来,对称性的意思就是:别对人扔垃圾,但也别让人朝你扔垃圾。他对此有更加实用的方法:

首先要友好地对待你遇到的每个人,但是如果有人试图对你来硬的,你就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胖子托尼是我在“不确定性”系列丛书中杜撰的一个人物,他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交谈、生活方式、腰围以及饮食习惯都与你所熟悉的公务人员或者经济学讲师格格不入。但他是一个心平气和且内心坚定的人,除非有人真把他惹毛了,否则他不会轻易动怒。他的主要工作是说服并帮助那些被基金管理人称为“冤大头”的普通人赎回资金,并与他们的基金管理人撇清关系(因为这些人总是拿别人的钱去赌博)。

对称性恰好也和我的职业期权交易直接相关。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一个未来的行权价格,期权的买方在到期日可以享受超过行权价的收益,相应地,期权的卖方必须承担这部分损失。再比如,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在缴纳保费之后,风险就依据保险合同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如果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对称性原则遭到实质性破坏,那么这将会在系统内累积风险并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种对称性还涉及交易中风险收益的一致性原则。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观点:如果银行家把预期利润计提一部分,变成他个人的奖金,而潜在的风险却转嫁给其他社会成员,比如前面提到的西班牙语女教师和公立学校的文员等,那么就会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这种允许非对称性的制度实际上鼓励了银行家们隐藏风险,并使之不断累积,直至有一天突然爆发。然而那些所谓的“监管制度”,从纸面上看起来颇像救市良方,但是实际上它们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套所谓的“监管制度”纵容了隐藏风险的行为。

这就为我们引出了“代理人”问题。

骗子、傻子或两者兼具

关于银律(我再次提醒读者一下,银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存在下面一种表达方法:

不要听从那些以咨询谋生的人给你的建议,除非他们会为自己提供的错误咨询接受惩罚。

首先,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从道德和知识两个方面对“我相信你”这种心理的分析。在有关不确定性的问题上,总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被随机性愚弄的傻子;另外一种是利用随机性从中牟利的骗子。前者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缺乏了解,错误地将自己以前的成功经历归因于自己的技能而非运气,从而甘愿去冒无知的风险;后者则纯粹是为了钱而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人。经济学家在谈到“风险共担”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第二种情况。

现在让我们关注一下在保险领域常见的代理人问题。简单来说,你比任何保险公司都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那么你完全可能有动机在别人知晓你患病之前,赶紧去买一份保险。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你不但省去了大笔的保险费,而且能够得到保险公司大笔的赔偿。但是,你这样做却会导致其他无辜的人(比如那个倒霉的西班牙语女教师)今后要支付更高的保险费。对此,保险公司也采取了诸如设定高免赔额等筛选措施来抵消这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代理人问题(或者委托/代理问题)阐明了在交易过程中因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后果。举例来说,如果在“一生难得一次”的买卖中(比如,买房买车),这种一次性交易对于你的供应商来说你不可能是他的回头客,他的利益与你的利益不可能因长期合作而一致,那么他们可能会对你隐瞒某些关键信息。

对此,仅仅抑制“骗子”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实中“傻子”实在太多了,而且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利益之所在,比如瘾君子、工作狂、被错误利益关系纠缠的人、支持大政府的人、出版商、书评人或某些令人尊敬的官员,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正在损害自身的利益。不过,幸好存在一种筛选机制会把这些人淘汰掉,使得他们的无知不再危及其他人。这正是进化的机制:系统会筛选愚蠢的人,从而使系统自身变得聪明起来。

由此引出了另外一个观点:我们或许无法预知某一行为是否愚蠢,但是现实可以预知这一切。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