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董事长就造假道歉之后,数十家曾看多的券商分析师也惨遭“示众”。他们给出的评级从看好到推荐、买入、增持都有,唯独没有看空,引发投资者一片质疑声。甚至有前资深分析师自愧:我们这些“专业分析师”有多么无能……
有自披露,在机构做空瑞幸的过程中曾采用雇佣大量人员去现场蹲点的“草根调研”方式。这一草根调研方式成功击败众多分析师上百页的调研报告。
证券研究行业“怂”在何处
为何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
知名前证券分析师张化桥4月4日针对瑞幸造假事件发微博表示:“2000年我在瑞士银行担任中国研究部主管时,揭露两个做假账的红筹上市公司(格林科尔和欧亚农业),受到了这两个公司的多重威胁,其中格林科尔还在香港法院控告我半年。当时,国内的股民和都骂我”黑嘴“,只有我的雇主(瑞士银行)支持我。很多人是罪恶的帮凶:很多地方政府怂恿、协助上市公司做假账。”
申万宏源知名市场分析人士桂浩明表示:“现在我们经常比拼一个研究员,一年要写多少报告,调研多少家公司,参加多少次路演,走访多少次客户。我们很多研究员往往早晨开晨会,接下来打电话,下午去路演,排下来经常到晚上十点才能开始看报告、写报告。这种浮躁、急于出快活的情绪,还有过去”语不惊人誓不休“标题党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研究的本质。”
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一是国内做空手段有限,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基本都靠做多赚钱;二是看空上市公司基本不会理你了,无法获知有效信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看空报告显然“卖不出去”。因为商业逻辑的缺失,在职研究员很少会公开看空某公司。
吹爆股价但偏离常识?
在一位已经离职的分析师看来,眼下很多分析师去公司调研“也就是在富丽堂皇的会议室里看PPT,与‘管理层’翘脚聊天、商业互吹”;
搞调研也就是从库找来一些行业开个小会;
搞草根调研也就是“下载一个App试用几天,或者买一个商品试用几次”……
他直言:资本市场已经给了卖方分析师恰如其分的评语:“上市公司的传声筒”,“炒概念的”,“不懂行”。
桂浩明认为,瑞幸做空报告,折射出行业内很多公认的弊病:
第一,很明显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这个市场,包括饮料市场、咖啡市场、咖啡门店市场、咖啡消费市场、咖啡消费群体等等。只是拿到了几个道听途说的数据,就匆匆写报告。这其实是违反常识,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过于自信。
第二,许多分析师只看公司提供的资料,并假设公司提供的东西都是对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场上想问题。
第三,当股价上涨的时候,迎合市场推出报告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分析师为了抓住这个时机,往往会不追求研究质量。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能够支撑类似的深度调研,必须要有足够的获利空间,而这是国内分析师行业所不具备的。
上述研究院认为:真正的关键在于加大事中和事后监管,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最直接的结论就是要加大事中和事后监管和惩处,而非费力去做事前调查和筛选,这也是当前新证券法体现的理念。如果能令造假者被罚到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牢底坐穿,而对敢于站出来的内部人(知情人)进行保护以及适度奖励,或许有望转变造假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