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卧底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卧底经济学1-卧底经济学1:序言-第一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草甸与移民-从草甸回到咖啡屋-绿化带与轻轨-我们正在被“宰”吗-何时犯罪是划算的-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客户-第三种方式: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以“天然”之名进行的价格欺诈-搞乱价格-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拥有稀缺力量吗-价格定位-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完美市场:真话,只有真话-没有市场的生活-效率与公平:我们能处理好吗-行不通的例子-第四章 城市交通-司机如何影响到局外人-定价应该反映损失-你的命值多少钱-知识的两种空白-低成本治理污染-好东西太多-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第五章 内幕故事-内幕信息-内幕信息和健康保险-制作柠檬水-柠檬,医疗,美国-不完全信息——完整论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用锁眼经济学锁定医疗体制-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价值与价格——超越随机游走-理性的傻瓜-对于稀缺的明智考量-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爱情,战争,扑克-30万美元的房子怎么只卖了3 000美元-走入拍卖人中间-现代史上最大的拍卖案-记住:力量来自稀缺-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缺失的那块拼图板-强盗政府理论-制度至关重要-世界上最糟糕的图书馆-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有发展的机会吗-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啤酒,小吃,全球化(2)-全球化是好事吗-全球化是绿色的-贸易对穷人有利吗-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两次农业革命-为将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走出计划时代-中国和世界-经济有那么重要吗-卧底经济学1:致谢-卧底经济学2-第一章 谁是我的“另一半”-谁是我的“另一半”(2)-谁是我的“另一半”(3)-谁是我的“另一半”(4)-谁是我的“另一半”(5)-谁是我的“另一半”(6)-谁是我的“另一半”(7)-第二章 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2)-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3)-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4)-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5)-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6)-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7)-第三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2)-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4)-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5)-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6)-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7)-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8)-第四章 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2)-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3)-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4)-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5)-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6)-第五章 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2)-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3)-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4)-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5)-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6)-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7)-第六章 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2)-第七章 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2)-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3)-第八章 “门当户对”依然是婚姻幸福的条件吗-第九章 平均分摊餐费时,我们会点更贵的菜吗-第十章 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2)-卧底经济学2:致谢-卧底经济学3-推荐序1:人仍然是理性的-推荐序2:经济学前沿的轻松阅读-卧底经济学3:自序-第1章 老板和你谁该拿高薪-为什么业绩工资不适合所有行业-经济学家为你加薪-经济学家为你加薪(2)-经济学家为你加薪(3)-经济学家为你加薪(4)-一家黑店的经济学-第2章 “住、行”安全经济学-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2)-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3)-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4)-快乐经济学-第3章 生活费用为何水涨船高-繁荣的城市能给你更多机会-致使房价上涨的因素-“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2)-什么样的城市必将繁荣-哪类城市容易衰落-第4章 拉斯韦加斯的赌王之王-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2)-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3)-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4)-赢家的诅咒-发射原子弹的逻辑-发射原子弹的逻辑(2)-发射原子弹的逻辑(3)-发射原子弹的逻辑(4)-第5章 最佳离婚率真的存在吗-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2)-婚姻超市:经济学太空中的一个地方-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2)-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3)-最佳离婚率-最佳离婚率(2)-最佳离婚率(3)-第6章 性、犯罪及米老鼠经济学-关于“性”的理性选择-关于“性”的理性选择(2)-关于“性”的理性选择(3)-关于“性”的理性选择(4)-小老鼠的预算-诺贝尔奖得主的理性犯罪-监狱真的能阻止犯罪吗-经济人的末日-经济人的末日(2)-第7章 雇主喜欢雇什么样的人-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关系-职场中的两种歧视-职场中的两种歧视(2)-奥巴马效应-奥巴马效应(2)-奥巴马效应(3)-第8章 理性革命-输掉总统竞选的戈尔-理性政治的奇妙逻辑-革命与绑匪困境-威廉国王与玛丽王后的双赢-第9章 逻辑100万年-经济飞速发展与运气的关系-为什么英国的工资如此之高-疟疾改写历史-理性创造奇迹-理性创造奇迹(2)-理性创造奇迹(3)-卧底经济学3:致谢-卧底经济学4-第1章 经济的使用指南-经济的使用指南(2)-经济的使用指南(3)-第2章 保姆合作社的衰退-保姆合作社的衰退(2)-保姆合作社的衰退(3)-第3章 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2)-货币,货币,货币(3)-货币,货币,货币(4)-第4章 适量的通货膨胀-适量的通货膨胀(2)-适量的通货膨胀(4)-适量的通货膨胀(3)-第5章 刺激-刺激(2)-刺激(3)-刺激(4)-第6章 战俘营的经济衰退-战俘营的经济衰退(2)-第7章 产出缺口-产出缺口(2)-第8章 失业的发明-失业的发明(2)-失业的发明(3)-失业的发明(4)-第9章 老板经济学-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2)-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3)-第11章 GNP崇拜-GNP崇拜(2)-GNP崇拜(3)-第12章 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2)-幸福经济学(3)-第13章 经济增长能否永续-经济增长能否永续(2)-第14章 不均等-不均等(2)-不均等(3)-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宏观经济学的未来(2)-卧底经济学4:致谢和推荐阅读-赢家的诅咒+推荐序一 接地气的经济学-接地气的经济学(2)+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推荐序-《“错误的”行为》与塞勒的学术道路-《赢家的诅咒》与经济学中的“反常”-《助推》与“自由意志的家长制”+01 合作-单次博弈的公共产品实验-重复博弈-互惠式利他主义-利他主义-合作:评论+02 最后通牒博弈-简单最后通牒博弈-两阶段议价博弈-多阶段博弈-市场上的最后通牒博弈+03 跨行业工资差异-跨行业工资差异:可能的辩解-跨行业工资差异:理论上的解释-跨行业工资差异:评论+04 赢家的诅咒-赢家的诅咒:实验证据-赢家的诅咒:实地资料-赢家的诅咒:评论+05 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及现状偏见-禀赋效应-交叉的无差异曲线-现状偏见-损失规避-06 偏好反转-偏好反转(2)-兼容性假说-偏好反转:评论+07 跨期选择-个人贴现率的变化-参照点-享受与恐惧+08 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目前收入账户: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奖金及意外之财的来源-养老金财富-房产-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评论+09 博彩市场-赛马博彩市场-投注策略-乐透型彩票-博彩市场:评论+10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周末效应-月度转换效应-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评论+11 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归-截面数据的均值回归-短期均值回归现象-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评论+12 封闭式共同基金-四种反常现象-代理成本-受限股票-税收-封闭式基金溢价-金钱并非万能的-投资人的情绪──一种可能的解释-封闭式共同基金:评论+13 外汇-外汇风险溢价-预期误差-如果你有这么聪明的话-赢家的诅咒:后记

06 偏好反转

2020年7月16日 字数:1335 来源:赢家的诅咒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你曾经接到一个很有趣的任务:某个中东小国的交通部部长,请你对该国的高速公路安全计划提些建议。该国每年大约有600人死于交通事故,他们正在考虑两个可降低伤亡人数的计划。计划A预期可以将每年伤亡人数降低到570人,每年的预算成本为1 200万美元。计划B预期可以将每年伤亡人数降低到500人,每年的预算成本为5 500万美元。该国交通部部长问你哪个计划更有可能取悦选民。

你雇用了两家民意调查公司。第一家民调公司直接询问市民比较喜欢哪个计划。发现大约有2/3的受访者比较喜欢计划B,也就是能拯救更多生命的计划(虽然拯救生命的成本较高)。另一家民调公司使用“配对”程序,它告知受访者这两个计划的信息,但是没有告知计划B的成本。然后请这些受访者指出,要让两个计划看起来具有相同的吸引力,计划B的成本应该是多少。这家民调公司的推论是,受访者对这两个计划的喜爱程度,应该可以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看得出来。也就是,如果受访者认为计划B的成本低于5 500万美元,两个计划对他而言是没有差别的,那么这位受访者应该是偏好计划A。另一方面,受访者如果愿意为计划B支付超过5 500万美元,那么此人应该是偏好计划B。然而,这项调查的结果发现,超过90%的受访者提出的成本价小于5 500万美元,这表示实际上他们偏好计划A而不是计划B。

这样的结果绝对是让人很困惑的。当人们被要求在两个选项中做选择时,非常明显的是大多数人喜欢B多于A,然而,当他们被要求对这两个选项估价时,绝大多数人所给的价格,显示他们喜欢A多于B。的确,第一家公司的简单选择方式所得出的是对人类生命隐含价值的估价,是另一家公司配对程序得出的价值的两倍。

你怎么向这位部长报告呢?你决定召集一个内部会议,对这样的结果提出各种解释。也许其中一家民调公司弄错了,也许人们对于涉及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就是想不清楚,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然而,内部会议中有人指出,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个调查都是可以信任的,因为最近有些心理学的研究[1]显示在范围广泛的其他问题上,他们也得到同样的结论,那些问题包括甄选应聘者、消费产品、储蓄计划等。心理学家的结论是,构成现代决策理论的偏好观念,比起经济学家通常所假设的,更具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诱导方法常常会引起系统性的不同偏好排序。这怎么办?部长先生还在等你的回答呢。

近二十年来,经济学家及心理学家被涉及风险前景不一致的问题所困惑。受试者先是被要求在两个预期价值几乎相同的赌局中做选择。一个赌局我们称为赌局H(代表赢的机会很高),有比较高的机会赢得一个相对小的奖品(例如:有8/9的概率可以赢得4美元),而另一个赌局L,则是赢的机会较低的,但奖项比较大(例如,有1/9的概率可以赢得40美元)。大多数的受试者选择赌局H。然后,问受试者如果他们拥有这两个赌局,他们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分别是多少。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的受试者将赌局L的价格定得比较高。(在使用这两个特定赌局为例的最新研究中,结果是71%的受试者选择赌局H,而67%的受试者将赌局L的价格定得比赌局H高。)这样的现象被称作偏好反转。莎拉·里奇斯坦和保罗·斯洛维克(Sarah Lichtenstein and Paul Slovic, 1971,1973)首先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展示了这样的反转,其中一项研究是以真正的货币在拉斯维加斯的四皇后赌场进行的。

他们不是偶然得到这个结果的。在更早期的研究(Slovic andLichtenstein, 1968)中,他们就已观察到,赌局的买与和卖与收益的相关程度高于赢钱的概率,然而赌局之间的选择(以及赌局吸引力的排名),与输赢概率的相关程度高于收益。作者的推测是这样的:如果用来引出偏好的方法,会影响到赌局成分的权重,我们就有可能建构成对的赌局,在这对赌局中,同一个人会选择其中的一个赌局,但是将另一个赌局定出较高的价格。实验测试的结果支持这样的推测。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