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行为经济学+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译者的话-第1篇 导 言-1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2)-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3)-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4)-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注释-第2篇 价格与偏见-2 有效歧视-现实中的歧视-少数民众的歧视-有效歧视——注释-第3篇 政治和法律-3 竞争与民主-4 犯罪与惩罚-基本分析-模型-违法的供给-惩罚-行为关系的改变-罚款-最优条件-罚款-补偿与刑法-对付犯罪的私人支出-几点应用-总结与结论-犯罪与惩罚——注释-第4篇 时间和家庭生产-5 时间分配理论-改进的选择理论-应用——工作时间-应用——时间的生产力-应用——收入弹性-应用——运输-时间与产品之间的替代-时间分配理论——总结-时间分配理论——注释-6 时间与产品的时期分配-人力资本投资-年龄和生产函数-人力资本和消费-分析的扩展-实证分析-7 新消费者行为理论-传统的选择理论-传统理论的弱点-家庭生产函数分析:一种说明-先驱们的建树-家庭生产函数分析的应用-评价-新消费者行为理论——注释-第5篇 非理性行为-8 非理性行为与经济理论-第6篇 婚姻、生育力和家庭-9 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0 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11 婚姻理论-第7篇 社会相互作用-12 社会相互作用理论-13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及遗传适应性:经济学和社会生物学-译者后记-“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推荐序一接地气的经济学-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导读-引言+第一部分 行为经济学的发轫:1970—1978年-第1章 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2)-第2章 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2)-第3章 非理性行为清单-第4章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神奇的价值函数曲线图-第5章 加州圆梦之旅-加州圆梦之旅(2)-加州圆梦之旅(3)-第6章 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似乎-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激励和学习-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市场+第二部分 心理账户:1979—1985年-第7章 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2)-第8章 沉没成本-沉没成本(2)-第9章 漏水的桶与财务预算-第10章 扑克牌桌边的怪诞行为+第三部分 自我控制:1975—1988年-第11章 意志力和延迟消费-意志力和延迟消费(2)-意志力和延迟消费(3)-第12章 计划者与行动者-计划者与行动者(2)-计划者与行动者(3)-第13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希腊峰滑雪场的定价策略-通用汽车的库存问题+第四部分 我与卡尼曼合作的时光:1984—1985年-第14章 怎样才算公平-怎样才算公平(2)-怎样才算公平(3)-第15章 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2)-第16章 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2)+第六部分 金融市场:1983—2003年-第21章 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2)-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3)-第22章 股市反应过度了吗-股市反应过度了吗(2)-第23章 价值股比成长股的风险更大-第24章 价格并不都是合理的-第25章 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2)-第26章 果蝇、冰山和负股价-果蝇、冰山和负股价(2)+第七部分 助推计划:1995年至今-第27章 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2)-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3)-第28章 挑选办公室的风波-挑选办公室的风波(2)-第29章 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2)-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3)-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4)-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5)-第30章 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2)-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3)-第八部分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04年至今-第31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明天储蓄更多”计划(2)-“明天储蓄更多”计划(3)-“明天储蓄更多”计划(4)+第32章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与助推策略-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与助推策略(2)+第33章 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2)-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3)-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4)+结语:经济学的未来-结语:经济学的未来(2)-结语:经济学的未来(3)-结语:经济学的未来(4)+第五部分 埋首于经济学研究的日子:1986—1994年-第17章 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2)-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3)-第18章 股市、赛马与反常现象-第19章 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2)-第20章 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2)-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3)-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4)

第31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

2020年7月16日 字数:2419 来源: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作者:[美]理查德·泰勒 提供人:yandang18......

行为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自我控制问题的研究,帮助人们提高退休金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起点。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并未帮助人们设计出更好的退休金计划。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假设,人们存入退休账户的钱是合适的(肯定也正进行着合理投资)。如果人们已经做得很完美了,还需要别人帮忙吗?另外,即使经济学家确实想在这件事上帮点忙,他也只有一个政策工具可以使用,那就是税后退休金收益。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佛朗哥·莫迪利亚尼等人创建的标准退休金理论言之凿凿地预测,其他任何政策变量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决定一个人退休金的其他因素,比如年龄、薪水、寿命等,并不是由政府控制的。政府不能改变你的年龄,却能通过退休金免税等政策改变你的税后退休金收益。不过,使用这一政策工具时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即经济学理论并没有说明人们对这种政策的反应会有多积极。实际上,我们甚至不能确定,退休金免税这一政策到底是会提高还是降低人们的退休金总额。

乍一看,免税政策可以增加人们的退休金收益,应该会提高退休金总额,原因是退休金收益增加了。不过,进一步思索后,人们可能认为,收益率更高意味着,用不着存那么多钱就能达到既定的退休金计划的目标。如果收益率升高,试图积累够一定数额退休金的人存入较少的钱就能达到目标。[1]所以,经济学理论只提供了一个政策工具,即税后收益率。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提高收益率会促使人们存入更多的钱,还是降低收益率能促使人们做到这一点。当然,实证研究可以告诉我们,改变税率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不过直到最近才得出了确定性的结果。2002年,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伯恩海姆(Douglas Bernheim)做了一次全面的文献综述,其中写道:“作为经济学家,在回顾浩如烟海的税收和储蓄研究文献时,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十分渺小,因为即使是最基本的实证问题,也很难在文献中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要想弄清楚税收政策改变带来的影响,其中一个问题是:投资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享受低税率,比如必须将钱存入某个特定账户,如果在退休前取出则要缴纳罚金。这种特定账户从两个方面看可能会有助于储蓄。首先,提前取出要缴纳罚金这一点,会促使投资者将钱留在该账户中用于投资。其次,与普通的储蓄账户相比,人们更不愿意动用被设定为“退休金”的心理账户。实际上,在美国推出退休金减税政策之后,经济学家一直在激烈争论,这种政策究竟是真的提高了退休金总额,还是仅仅将钱从缴税账户转到了免税账户。直到最近我才得出了在我看来是最后的检验结果,我会在后文做出详细介绍。

行为经济学认为,那些看似无关的因素都很重要,所以在退休金政策以及其他很多政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可能性。1994年,我初次涉足这一领域,发表了一篇名为“心理学和退休金政策”(Psychology and Saving Policies)的论文。论文篇幅不长,我在文中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三条建议。前两条建议主要针对当时流行的退休金计划,即“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简称IRA)。随着这种账户对个人薪金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401(k)等退休金计划越来越流行,个人退休账户的重要性日渐式微。我写那篇论文的时候,个人每年最多可以往减税账户中存入2 000美元(已婚夫妇为4 000美元)。因为这种账户的存款可以减税,所以当边际税率为30%时,个人如果按最高额度存入2 000美元,就相当于少缴纳600美元的税。

个人退休账户的设计存在一个问题:纳税人必须在税前缴款。这对很多纳税者来说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只有在申报纳税与政府结清税款之后,人们才会有钱存到个人退休账户中。美国纳税人在报税后很可能会得到一笔收入,因为有90%的人会收到退回的税款,每个家庭平均约有3 000美元的退税款,但是要过一段时间款项才会到账。

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是让纳税人把一部分所得税退款存入个人退休金账户,存入的金额取决于其当前的报税情况(针对前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说,纳税人只要在报税前开设“个人退休金账户”,然后让美国国税局将一部分退还的税款存入这个账户,以后每年都重复这一做法即可。

我的第二条建议旨在加强第一条。员工发工资时,美国财政部会从中扣除一定的预交税款,所以我建议政府调整计算预交税款的公式,以便纳税者在年末时能得到更多的退税。当然,任何人都可以主动降低他们的预付率。有证据显示,当人们得到意外之财时,将其存起来的概率往往比拿到定期工资后将其存起来的概率要高,尤其是当意外收入非常可观时。虽然退税符合人们的预期,但他们还是倾向于将其看成是意外之财。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们让人们得到更多的退税款,那么不管我们能否找到更容易的方法让人们把这些钱存入个人退休金账户,最终都会使存款增加。这两条建议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更理想了。

我觉得提高预付税率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益处:人们对纳税制度的遵从度会更高。我认为很多纳税人都将退税看成一笔收益,而将缴税不足看成一种损失。当他们面临损失时,可能就会在报税时耍些花样。我们在前文中说过,人们在面临损失又有机会翻本时往往会寻求冒险。最近瑞典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我的猜测。论文的作者研究了400万份纳税申报单,他们发现当纳税人需要额外写支票给政府时,减税申请就会大幅增加。在作者研究的这一类别中,所涉金额较小(低于两万瑞典克朗,约为2 600美元)的减税申请大多是虚假的。如果对纳税人进行审计(当然,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此类申请中有90%将会被驳回。

我的第三条建议是改变人们加入雇主所提供的退休金计划的方式,比如美国的401(k)计划。基本上,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改变加入方式呢?根据一般的规定,想要加入退休金计划,员工必须填写一大堆表格,选择储蓄率,并决定这些钱的投资方式。为什么不将加入退休金计划设为默认选项,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不选择退出,就将以默认的储蓄率、默认的投资方式加入退休金计划呢?

针对最后一条建议,经济学家做出了清晰的评价,即“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把某种选择设置为默认选项是看似无关的因素。加入401(k)计划能帮助人们存下很多钱,即使没有数十万美元,也有几万美元,尤其是在一般情况下雇主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入资金。没有哪个经济人会因为要填写很多表格这种微不足道的不便而放弃获得这笔钱的机会。如果这样做,就像彩票中了大奖却不愿意费事去兑奖,因为兑换彩票需要在便利店停留5分钟的时间。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填写表格和选择投资策略都令人生畏,而将加入退休金计划设为默认选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后来我才知道,我并不是最早提倡将加入退休金计划设置为默认选项的人。有几家公司曾尝试过,最著名的当属快餐巨头麦当劳了。但是,当时这种计划的通用名起得可不好,业界称其为“负面选举”(negative election)。这个名字很难让人们对退休金计划产生热情。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