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机会的算计
赤壁大战以后,东吴屡次向刘备讨还荆州没有成功,设计了一个利用孙权之妹招赘并软禁刘备,要挟其交还荆州的骗局。
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兵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刘备一行到达东吴时,赵云马上根据诸葛亮的嘱咐,叫500名兵卒披红挂彩,在全城采买猪羊果品等婚庆用品,逢人便说刘备人赘东吴,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随后,刘备牵羊担酒,拜访了与东吴主孙权家有联姻之好的乔国老,叙说了前来成亲之事。
乔国老听说以后,即刻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言大惊,派人到城中察看究竞。派出的人很快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准备成亲。
吴国太大吃一惊,询问孙权。孙权只得如实道来。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周瑜小子无计去取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儿岂不成了望门寡,以后让她如何做人?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
孙权一时语塞。吴国太怒气未消。乔国老劝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于是国太发下了话:“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任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做主将女儿嫁她。”孙权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事,就这样由国太做主当场敲定。
孙权的“美人计”弄假成真,刘备成功地逃过一劫。在这场博弈当中,刘备一方是通过损害东吴方面的外部机会来达到目的的。
在博弈中,一个参与者的外部机会越好,他能够从讨价还价当中得到的份额也就越大。他就会寻找策略做法,希望利用他的外部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他还必须知道,真正影响大局的是外部机会与他的对手的外部机会的相对关系。他即便做出一个承诺或威胁,导致双方的外部机会同时受到损害,也还是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前提是相比之下,他的对丰的外部机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在工会与管理层谈判的例子里,假如工会成员可以外出打工,每天挣300元,而管理层则通过由不愿参加罢工者维持企业运转,每天挣500元,那么,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工会得到400元,管理层得到600元。
现在,假定工会成员放弃外出打工的100元,转而加强设置警戒线,阻止任何车辆进入厂区,导致管理层每天少收入200元。于是,讨价还价一开始,工会的起点是200元(300元减去100元),管理层的起点则为300元(500元减去200元)。两个起点相加得到500元,正常运转所得利润1000元当中只余下500元用于平均分配。结果,工会得到450元,管理层得到550元。工会加强警戒线的做法实际上等于做出要损害双方利益的威胁,只不过对管理层的损害更大。工会为此多得50元。
在甘露寺相亲的故事中,孙权的目标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刘备扣为人质,以索还荆州。但因为牵涉到自己的妹妹,事情进行得越是秘密,对东吴的好处就越大。然而刘备一方看破了这一点,因此一到东吴便四处采买婚庆用品,到处散布刘备与孙权妹妹成亲之事。可以说,声势造得越大,一旦婚事不成,刘备固然脸面无光,但是孙权所付出的,不仅是遭到天下人嘲笑,还会背上寡廉鲜耻的名声。也就是说,刘备这样做对孙权的外部机会损害大过自己的损失。
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为了夺取荆州,仍然可能铤而走险。因为脸皮与地皮相比,地皮显然更为重要。所以,仅仅这一步是无法完全阻止孙权按计行事的。更为关键的下一步,则在于刘备通过乔国老把信息传递给吴国太。她是所有能够影响孙权决策的人当中,最关心孙权妹妹名誉与终生幸福的人,因而也是最有可能使孙权无法实施阴谋的威胁因素。所以等到甘露寺相亲她拍板定下孙刘两家的婚事以后,孙权已经没有任何牌可出,只好乖乖地认输了事。
偷梁换柱来还价
战国时,秦王准备发兵攻打周国,秦国臣民都不赞同。于是应侯范雎对秦昭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公孙弗忌,认为他的邻居老弱可欺,便决定把他的财产弄过来。这一天,他把狐朋狗友全部召集到一起,怂恿他们去偷盗邻居的东西。可是同伙却因为害怕而不愿意去干。第二天,他又把他们叫来,出主意说,不妨去威胁邻居,让他把东西交出来,但是同伙中仍然有半数反对。最后,公孙弗忌终于想了一个办法,他提出与邻居去喝酒应酬,在酒席上骗走他的财物。他的同伙一听这个建议,都兴高采烈地予以赞同。
讲完这个故事,应侯对秦昭王说:“公孙弗忌提出的三种方式,同样是用不道德的手段来谋夺财物,可是他的同伙却有同意不同意之分。为什么呢?无非是害怕偷盗和胁迫的名声太坏而已。现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并没有坏到像桀纣那样的地步,秦国却准备毫无理由地去攻打他,会是什么名声呢?所以国内的臣民都不愿意啊。”
对于本质毫无差别的几种行为,只是因为方式的不同,得到的反应就不同。这个故事的启示就在于,如果在谈判中无法用强硬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完全可以改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把注意力吸引到方式的转换上,从而策略性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十六计》第25计名为“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所谓梁是房屋建筑中的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在木结构屋架中,通常按前后方向架放在柱子上。柱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用来支撑横梁。梁和柱在房屋建筑中,就像所有事物的关键与精华部件一样,起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如果在博弈中运用某种策略,暗中更换对方所追求的利益的关键部分,就可以巧妙地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使自己轻而易举地得到对方本来会锱铢必较的关键利益。
美国著名的冲突管理专家、贝勒大学教授弗雷德?查特曾经代表一家公司与工会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查特教授得知该公司总裁在与工会领袖谈话时发表了不当言论,对方勃然大怒,严正提出总裁应公开道歉。同时,总裁也觉察到自己失言,准备公开道歉。
针对这一情况,查特对工会领袖说:“我了解公开道歉对于双方的重要性,一定尽力去帮助你们争取,但我不能给你们什么保证。不过,如果你们希望我去争取这件事,你们是否应该在其他事情上与我合作?”过了几天,查特教授又把他的条件明确化,要求工会在关于增加工人工资和福利问题上做出让步。他说:“如果我能争取到总裁的公开道歉,有关我向你们提出的工资福利问题,你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工会当时只关注总裁是否思意公开道歉,挽回自己的面子,而对于增加工人工资和工人福利两个问题一时并未在意。
经过进一步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公司方面由总裁公开道歉,而工会方面却在工人工资和福利的要求上做出了重大让步。
究竟是哪一方获得了成功,是公司呢,还是工会方面?答案不言自明。
谈判者应该将所有有关共同利益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讨价还价,利用各方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的不同,达成对大家来说都更有利的结果。因为,许多这样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简化为金钱总数问题,但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即各方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将各种问题混合起来的做法,也使得利用其中一个博弈回合为另一个回合为提供弹药成为可能。比如,美国威胁日本说,准备结束美日军事同盟关系,任凭日本面对入侵的风险而不顾,也许可以在迫使日本打开进口市场的谈判中做出更大的让步。美国当然不会坐视日本遭到入侵,因为那样并不符合它的利益;它那样说不过是一个威胁而已,目的是迫使日本在经济方面表现得更合作一些。因此,日本可能坚持要把经济与军事分开谈判。
在上面工会与公司的谈判中,其所以取得这样的结果,在于查特教授抓住公司总裁向工会方面道歉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和总裁本人也准备满足工会这一要求的情况,把他们打包成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并且有意把道歉问题看得十分重要,而把真实的企图——降低工会方面对于工资及福利的实质问题隐藏在这个细枝末节之中,使工会方面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取得了真正的胜利。如果工会方面看破这一点,即使是十分注重道歉问题,但是坚持把道歉与工资福利方面分开来解决,那么公司也不会这么容易获得胜利。
进二退一的策略
前苏联时期,柯伦泰出任驻挪威的全权贸易代表。上任不久,柯伦泰为购买鲱鱼的事跟挪威商人谈判。
谈判一开始,柯伦泰不动声色地伸出左手一个中指:“一位数,超过这个价,我到别的国家去买!”挪威商人瞪圆了眼珠说:“尊敬的柯伦泰女士,您真的太能干啦。这个价格只配去买鲱鱼骨头!”柯伦泰伸出左手小指:“不,刚才我搞错了,你的鱼价格还要压低一成!”挪威商人忍不住伸出手指叩叩桌面:“柯伦泰女士,这不是开玩笑!”柯伦泰慢怅地回答:“如果你诚心要做成这笔生意,我可以出两位数的价钱!”
谈判眼看要陷入僵局了,柯伦泰苦笑着说话了:“我不能伤害你们的感情。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如果我们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思意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不过只能分期付款。看样子可能要还一辈子偾了。”为了做成这笔生意,挪威商人只得将鲱鱼的价格降低到前苏联政府能接受的价格。
柯伦泰在谈判中所运用的策略,可以称为进二退一,也就是在开始讨价还价的时候,明知自己的方案必然会遭到对方的反对,于是首先提出众多条件苛刻、不可达成的要求,极力将矛盾扩大化,使关键问题模糊化,从而引发更广泛的争议。然后,再退一小步,做出妥协的姿态,解决一些次要的小矛盾,牺牲一些次要的利益,展示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髙尚”形象。这样,表面上达成了双赢,实际上进一步蚕食了对方的利益,实现其最初要达成的目标,最人化自己最迫切想得到的利益。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放宽一下视野,完全可以运用这种转换思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是一位上司,某个下属看起来不会工作,接受了任务不知道如何完成,有没有办法促使他按你的意图去做?还有,你主持的团队老是扯皮,议而不决,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早点儿做出决定?又如,你的孩子要吃巧克力,可是你不愿意让他多吃甜的,有没有办法让他满足于更有益健康的东西?
答案当然有。你如果用进二退一的方式就可以应付上述难题,但是前提是必须提供不同的选择。不过与上述故事中自己进二,自己再退一的方式不同,我们要让员工或者是孩子自己“退一”。
我们先看明智的上司该怎么做。你无法掌握日常事务的每一个细节,因而需要下属帮忙。你想激励他把项目的一大部分管起来,可是又不想放弃对整个项目的指导,该用什么办法呢?
如果能够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的话,那么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给他们选择。比如可以对他说:“你看,我们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由你处理比较合适。你看是用甲方法好,还是用乙方法好?”这里,谁是上司呢?下属会觉得自己是上司。其实,选择是你提出的,但下属有了选择权,就有了做主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使他们更热爱工作、热爱公司,减少失职的情况。他们虽然责任更重,但是因为有了责任感,觉得自己所选的方案是最好的,因而也就会全力去完成。
你的孩子闹着要吃巧克力,如果简单地拒绝,他肯定哭得更厉害。如果在拒绝巧克力的同时,又问他:“你想吃香蒹还是草莓?”孩子会重新考虑吃巧克力的合理性,重新估计形势。当孩子参加活动需要选择衣服时,父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他两套衣服,让他选择。但是要注意,小孩比成人更习惯于让别人选择,所以上述方法有时可能不是那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