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博弈:勇敢者最终获胜的游戏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刘德华扮演的王溥与盗窃团伙黎叔手下的一名“小弟”比谁胆量大。二人站在飞驰的火车顶上,而火车即将开入隧道。比塞的规则是在火车开入隧道前,谁先躲避谁就输,而如果不能及时躲避,可能会被撞得粉身碎骨。在这样的博弈中,胜利者是英雄,但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失败者是懦夫,但可保全生命。影片中,是王溥赢得了这场比赛。
博弈学中把这样的博弈称为“懦夫博弈”,也叫“胆小鬼博弈”。据说这个博弈的原始模型来自20世纪50年代一个关于大力马车赛的美国电影,博弈的参与者包括麦可和奈尔两名车手,规则要求两人驾车同时驶向对方,这样会有撞车的危险。如果一人在最后时刻把车转向,那么这个人就会输掉比赛,被视为胆小鬼;倘若两人都不肯转向,两车就会相撞,两人非死即伤;而如果两人同时将车转向,在这个博弈中没有获胜者。这虽然是电影编剧构造出的例子,但是与我们现实中的有些问题也不乏类似之处。比如,两辆相向行使的汽车狭路相逢,互相都不让道的情况。从博弈的赢利结构来看,应该说双方采取一种合作态度——至少是部分的合作态度选择转向可能是有利的。但实际情况却与理论的推论相去甚远,因为如果两辆车都采取合作的态度,这个博弈中出现的情况将是两辆车同时转向相互避让;因此在现实中,(向前,转向)和(转向,向前)才是这个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结果。即如果一个司机选择转向,则另一个司机最好是选择向前,如果一个司机选择向前,则另一个司机最好是选择转向。
在懦夫博弈中,如果博弈参与者一方是性格鲁莽、不顾后果的,而另一方是足够理性的人,那么“鲁莽者”极可能是博弈的胜出者。比如在商业领域,价格战是竞争的常见手段,如果价格战初见端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树立鲁莽、粗暴的形象,以实际行动来威胁对手:“我们对任何的降价行动都将奉陪到底,如果你要降价,那么就让大家都没好日子过!”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用食品公司就采取这种手段赢得了与宝洁公司之间争夺速溶咖啡市场份额的斗争。
当时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的MaxwellHouse咖啡占据了东部43%的市场,宝洁公司Folger咖啡的销售额则在西部领先。1971年,宝洁公司企图扩大在东部市场的份额,于是在俄亥俄州大打广告。而对宝洁公司的做法,通用食品公司立即做出反应,一方面增加了在俄亥俄地区的广告投入,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价。MaxwellHouse咖啡的价格甚至低过了成本。宝洁公司见状,只好放弃在该地区的努力。后来,在两家公司共同占领市场的中西部城市扬斯敦,宝洁公司又增加广告并降价,试图将通用食品公司逼出该地区。通用食品公司又毫不迟疑地采取了报复措施,直接以其行动向宝洁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要打价格战、广告战,本公司奉陪到底。通过几个回合的争斗,通用公司的“粗暴的报复者”形象得以成功树立,所有的企业都明白,谁要跟通用公司争夺市场,通用公司就将跟谁同归于尽。在以后的岁月里,再没有其公司企图通过价格战与广告战与通用公司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