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大逃亡:带你走出囚徒困境
我们已经知道,囚徒困境是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决策,但结果是谁也得不到好处,也就是每个人在自利心理的驱使下,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的人利益“同归于尽”。那么,能否打破囚徒困境,使处于囚徒困境中的人彼此协调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双方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就是走出囚徒困境常见的法则。
1、施以报复:让背叛行为不敢发生
假如每一个拒供的囚徒都可以在刑满释放后对供认的囚徒实施报复(比如杀他全家),那么每个囚徒就可能因担心未来的报复而在现在选择拒供,使得“拒供,拒供”成为均衡的结果。合作达成了。
在本章“囚徒困境:忠诚还是背叛?这是一个问题”一节塔克所描述的囚徒困境事例模型中,假设二人是加入黑手党犯罪,反而可以走出这个“囚徒困境”。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黑手党,都会对与警方合作、出卖同伙的行为进行严惩(一般情况下是处死)。为了避免被处死,两个犯人应该拒绝与警方合作,这样他们就可以只坐1年的牢(而不是双双招认结果大家都坐10年的牢)。
司法实践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有很多犯罪团伙的成员,被捕后拒不坦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惩罚机制有关。因为在犯罪团伙、黑社会中,如果出卖“兄弟”,将永远无法在江湖立足,并且其家人也将受到黑社会的追杀。正由于这种报复与惩罚机制的存在,使得囚徒间彼此合作,从而打破了“囚徒困境”的局面。这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职业道德约束、战场纪律等如出一辙。
2、契约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囚徒困境中,假如每个人都彼此相信对方不会招供,那么合作拒供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因此,合作的关键是相互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达成一种信任关系,那么也就可以达成合作。
如何达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呢?一个很有效率的方案是:签订一份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且对背约者进行严厉惩罚的契约。比如在商业领域,即使是未曾有过合作关系的人,也能通过订立合同而相互信任,进而达成合作。因为合同中会带有违约条款,谁不遵守合同,谁就将承担对自身极为不利的法律后果(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当然,签订合同与诚实信用地去履行合同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并非签了合同就能使双方建立相互信任进而达成合作,但比起没有合同来,签订合同显然更有利于打破(背叛,背叛)这一囚徒困境。
3、忠诚文化:打造“嗷嗷叫”的团队
电视剧《亮剑》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尤其是独立团的战士们在战斗中不怕牺牲、争先恐后地“嗷嗷叫着往前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知道,在一场战斗中,冲到最前面总是最危险的,相对落后就意味着相对安全,而且你不能因为某个士兵相对落后就说他胆小怕死或者临阵脱逃,因此军法是用不上的。根据囚徒困境,如果士兵有足够的理性,那么是没有人愿意冲在最前面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等着他人冲锋陷阵。
那么,李云龙的独立团战士们为什么还要“嗷嗷叫着往前冲”呢?政委赵刚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与首任的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以后,这支部队不管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这就是一个军队的忠诚文化,对国家的忠诚、对军人职责的忠诚、对战友的忠诚。有了这样的文化,战士们在冲锋时自然是争先恐后,囚徒困境的问题也不复存在。而没有这种文化的军队,在战斗中则往往一触即溃。
忠诚文化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本来“大锅饭”中的偷懒行为是难以破解的囚徒困境,可是一旦植入企业文化,则情形就会大大改观。经济学家莱宾斯坦就曾建议培育合作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克服团队生产中的囚徒困境。
4、长期关系和重复博弈
我们都知道,吸烟可以满足一时的快感,但却会导致日后的健康问题。对于只顾眼前而不管将来的人来说,吸烟将是他的最佳选择。同样的道理,在囚徒困境中,如果人们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则背叛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博弈只是一次的情况下,背叛简直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可事实上,有的博弈是重复的。比如商业合作,往往不仅限于一次。如果你这次选择了背叛,虽然就这一次博弈考察你占到了便宜,但你失去了以后合作的机会,从长远考察则是吃了亏。因此,一个理性的人为了从合作中持续不断地获得利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则必然会选择忠诚而非背叛。也就是说,对于理性经济人而言,他会为了长远的将来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事实上,重复博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正是破解囚徒困境的又一个良策。有关重复博弈的更详细论述,我们将放在下一章中专门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