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一个万能的答案能解决所有问题,不管怎样,人类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
——利拉·克里斯科(Lila Chrysikou)
利拉·克里斯科(Lila Chrysikou)将我头上的两个电极连接到电池上,慢慢打开电源,随后,我的注意力擅自起身离开了这栋大楼。
感觉非常怪异,但等她再次关掉开关后,我又回到了机敏、警觉的状态。这里是位于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市的堪萨斯大学,利拉·克里斯科的实验室。到达这里之后,我好好地睡了一觉,喝了两杯茶,已经迫不及待准备迎接一整天的实验。我跟她聊着自己此次到堪萨斯州的长途旅行,还说到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当了父母之后虽然睡眠减少了不少,但充满了乐趣。可就在电流经过我大脑的同时,我就立刻毫无控制地神游外太空了。这感觉可不怎么样,就像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对抗但直到最近才稍微能控制住的“走神”状态。
我之前就预想过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我目前读到的资料都表明,进行创造性思考所用到的大脑回路与保持注意力所用到的几乎相同,只在大脑活动之间的平衡上稍有不同。保持专注需要用到大脑前部,以便让思考过程更为直接、单一;而创造性思考则需要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它更像是一种思绪纷飞的状态。
为了帮助我进入这一特定状态,利拉把一个电极接在了我的前额皮层,让电流干扰其正常运作,并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使我的思绪摆脱枷锁,自由放飞。在过去几个月里,我花了很大功夫训练自己的前额皮层,让它能更好地控制我的思绪,现在却又反其道而行之,这看起来确实不可理喻,但我自有我的理由。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挑选出某一条特定的大脑回路,然后只针对它进行训练——说实话,这听起来有点“过时”了。我真正的目标是对各种可能的精神状态都收放自如,需要集中精力时,我便全神贯注;需要挥洒创意时,也能天马行空。我希望通过刺激大脑,使其熟悉各种状态,从而让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而不是动不动就走神。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这还是蛮令人兴奋的,何乐而不为呢?在麦克和乔的帮助下,我花了一个星期了解了长时间保持专注所需要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感觉,这让我受益匪浅。从那以后,在需要时,我便能很容易地进入状态。这并不是因为那些训练“改变了我的大脑”,其实在大脑扫描图像上看不出任何变化,而是因为我知道了自己专注工作时是什么样的感觉——放松却投入,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比较轻松,却又稍微有些挑战,一切都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非专注状态下的感受,并且学会了让自己重回专注的新方法(比如长时间的散步,进行冥想,以及在厨房里大声放着音乐并随之歌唱)。
如果我能控制自己,学会在不同状态之间随意转换,那么我每天的时间安排可能是这样的:先随意地挥洒创意,然后出门散个步,让大脑重置;下午专注工作,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形成实际的产出。对一名记者来说,这种精神上的控制是非常有用的技能——不过老实说,我想不到这样的控制技能会不适合哪一份工作。而且,我给儿子做的化装舞会戏服也会华丽无比。
对于创造力来说,前额皮层就像是某种过滤器或看门人,我们必须恰到好处地对其进行训练,如果过分抑制,将导致我们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所需的活动。前额皮层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从所有可能的行动路线中筛选出最合适的方案。正因如此,《用科学打开脑中的顿悟密码》(Eureka Factor:aha moments, creative insight, and the brain)一书的作者、神经科学家约翰·库尼奥斯(John Kounios)和马克·比曼(Mark Beeman)将前额皮层称为“思维的框架”,并认为它对于正常生活至关重要。举例来说,假如你需要记下一个电话号码,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支笔和一支口红,你几乎根本不需要费心思考用哪个更合适,这就是前额皮层在发挥作用。但如果没有了前额皮层,我们就必须对所有的事情都仔细思考,就像第一次碰到这件事一样,这样一来我们便会筋疲力尽,无法做好任何事。因此,库尼奥斯和比曼指出,前额皮层非常有用,除非你真的想跳出思维定式。
更少的前额皮层控制能激发创造力,如果你想寻找此类现象的例子,也不必大费周章,看看周围的小孩子就行。前额网络是大脑发育最晚的部分,这也许就解释了孩子们为什么生来便创意无穷。一个5岁的孩子可以把纸箱想象成是机器人、汽车、火箭、轮船甚至所有这些的结合体,而这些想象很可能就发生在同一次玩耍过程中。然而,一个成年人看到同样的纸箱,可能只会觉得那是“一个空容器,放在那里有碍于房间的整洁”。
我儿子(今年6岁)也很擅长胡思乱想,但这无疑是很有创造力的。比如,有一次他问我:“妈妈,你知道人也会被冻住吗?如果冻住了,他们就不能正常地玩滑梯了,必须用雪橇在一块冰上滑。但如果碰上颠簸,他们就会飞得很高很高,可要是他们撞到了冰块的一角,屁股就会很疼很疼……”而一个前额皮层健全的成年人可能在想到“人会不会被冻住”的时候就及时停止了接下来一系列疯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