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04 自我理解

2020年7月5日  来源: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作者:(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 提供人:heidong86......

本书的前几章中强调了如下几点:

●批判性思维有赖于智力技能的发展和洞察力的形成;

●思维技巧娴熟者的养成与篮球运动员、芭蕾舞演员和萨克斯演奏家的养成是类似的;

●思维技巧可以用来服务于自我中心主义和公平主义两个不同的终极目标;

●批判性思维技巧可以从低境界(自利的思维)的人身上学到;

●我们主要关注高境界批判性思维(或者以公平为目标的思维)的养成;

●各种相互关联的心智特质构成了一种特质网络,而公平性需要我们去形成这种网络;

●发展成为一个思想者充满挑战且需要内部动力。

这一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们的心智是为运作方式做铺垫。我们先从进一步了解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障碍开始,然后再进一步介绍一些能用来实现更强大的自我训导力的特质。

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通过心智的每一个基本功能而得以维护的。由于这些心智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理解这些心智功能便显得很重要。

只有实际地深入了解我们的各种心智操作,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它们,并改变我们自己。

监控你的思维和生活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我们的生活趋向于由自我中心思维以及与此相关的情绪所主导,这成为大多数人成长中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我们的生活深植于自己即刻的欲望、痛苦、思虑以及情感中。我们追求即刻的满足或一种本质上以自私自利为出发点的长远满足。我们一般不关心或根本不关心我们认识或所认识到的意义是否准确,尽管我们认为是关心的。我们明显不关心个人的成长、自我的洞察力以及真正的正直,尽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关心的。我们没有深层次的动力去揭示自己的弱点、偏见以及自我蒙蔽;相反,我们追逐自己的欲求、逃避他人的非难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判自己。

自我中心:

将每件事都与自己联系起来考虑、混淆即刻的感知(事情看起来是怎样的)与现实、以自我为中心或只考虑自己或自己利益的倾向,自私自利、扭曲现实以求维持自己特定观点或认识的倾向。

人们自我中心思维的倾向意味着,一般来讲,我们很少甚至没有真正深入理解过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本性。比如,大多数人都下意识地相信,我们可以不经思索便获得知识、不付出认知努力就读懂东西,以及写作是一个人生而拥有的天赋——而不是来自后天的努力和练习。最终,我们便逃避自我成长的责任。我们停止寻求探究看问题的新方式。我们的大多数思维都是程式固定且简单化的。因此,自我中心主义阻止我们了解这些。我们制造了一个让自己成为奴隶的无形的枷锁。

这些无形的枷锁对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成功、成长以及快乐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它使得我们不能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使得我们假装看不见自我,并让我们看起来是正派的人。我们唯有发展外在的能够让我们抑制自己自我中心主义的习性,才能限制自我中心主义。我们不是通过否认自己曾经用自我中心的情绪化反应行事来超越它,而是当这些反应发生的时候,我们接受它,并重建自己的思维,以使得自己的思维不会强化它。

比如,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看成是符合道德的人。然而,在我们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我们经常以露骨的非道德形式行事。例如,很多工厂往往习惯性地涉及过度污染的行为。如果让他们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们会用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进行辩解。他们可能给出类似如下言辞:“我们控制污染的力度符合甚至超过联邦政府的规定。而且实际上,我们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在控制污染方面都要做得更好。”这些公司将自己隐藏在“联邦规定”之后。他们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产生了污染,他们也不特别重视他们的行为中道德和非道德的成分究竟占多少。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自己不想知道。通过他们世界观中天生的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定向,他们回避自我审查。他们可以在参与商业活动时,屈服于最高的金钱回报而无视他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接下来将回到对待自我中心主义的问题上来。行文至此,请意识到上述例子中的思索包含着这样一种思维“我们所有人常常都沦为受害者”。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我们本能的自我中心倾向的掌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理性水平。

观念检核与实践开始理解自我中心主义1

想出你所知道的最自我中心的人,从根本上来讲,他可能是个自私和傲慢的人,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个人。基于这个人的行为,你会怎样刻画他/她的思维?他/她展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这个人对做什么最积极?这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对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真诚关注?请完成如下陈述。

1.我将对这个人自我中心的行为按如下方式进行描述……

2.这个人似乎常常展现出这样一种情感……

3.这个人似乎对做如下的事情最有积极性(描述他/她是怎样行动的)……

4.这些人用这样一些方式利用别人获取他们想要的……

观念检核与实践开始理解自我中心主义2

现在来考虑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在多大程度上受自我中心主义所驱使?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话,那么你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的自我中心倾向要多于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但是,你仍然很有可能从许多方面找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同面对他人的练习类似,看看你能否找到任何自己生活中自我中心倾向的例子,将它作为你自我蒙蔽的证据,而不去为自己辩护。请完成以下陈述。

1.我将自己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以如下主要方式进行描述……

2.伴随着我的自我中心主义行为的情感似乎是(愤怒、沮丧、焦虑、自我防卫……或当我得到所想要的东西时的满足感)……

3.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出发,我最想做的是……

4.以自我为中心,我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我想要的……

对公平性作出承诺

尽管没有人会把自己界定为自我中心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我中心倾向是我们了解自己心智结构时所必须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始面对我们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方式,就是揭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自我中心主义对自己的认同进行塑造。比如,如同前面所强调的,我们都生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国家和家庭中。我们的父母会向我们灌输特定的信念(有关家庭、个人关系、婚姻、童年、服从、宗教、政治、学校教育等)。我们同有特定信念的人产生联系,这些信念是他们鼓励或希望我们接受的。最初,我们都是受这些影响的产物,只有通过自我理解才能开始变得越来越超越这样一个被影响的产物。

如果我们不加批判地相信我们要被教育去相信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有可能变成我们自我中心认同的一部分。当这些信念变成我们认同的一部分时,它们便影响我们相信事物的方式。比如考虑这样一些自我中心的准则,这是人们经常用来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的准则。

1.“这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它。”我们并不会把这句话说出声,但是我们往往假定,当他人的观点与我们一致时,他们的观点便是正确的;当他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不一致时,他们的观点便是错误的。我们对别人的这种反应方式说明,我们自我中心地认为自己对真相有独特的洞察力。

2.“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它。”我们的行为说明,我们自我中心地认为我们所属的群体对真相有独特的洞察力。我们的宗教、公司、国家以及朋友都是特别的——同时也是更好的。

3.“这是真实的,因为我想相信它。”我们的行为提示,我们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地相信与自己所想相信的东西一致的事物,即使其达到荒谬的程度也是如此。

4.“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一直相信它。”我们的行为说明,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与自己长期坚持的信念一致的观点。我们自我中心地认定,我们早期的信念是正确的。

5.“这是真实的,因为从我个人的利益出发我相信它。”我们的行为说明,当我们所坚持的信念与促进我们的财富、权力或地位的提升的方向一致时,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它,即使这些信念与我们所持的道德准则相冲突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些倾向,并深思熟虑且系统地寻求公正思维以战胜它们,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发展成为一个思想家。我们接下来把我们的思想分成以下两类。

(1)服务于提升我们的自我中心天性的思想。

(2)服务于发展我们理性的、公正性的思想。

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些,我们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形成特殊关系。我们必须成为操作我们心智的学生,特别是注意心智的异常状态。

观念检核与实践自我中心思维的标准

考虑前面所列的5个自我中心的标准,能否举些例子说明你的思维在什么时候运用了这些准则?你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撕开自我蒙蔽这层膜去寻找例子。当我们思考别人身上的这些例子时,也有可能会更容易些。

认识心灵的三个不同功能

心灵有三个基本功能,即思维、情感和欲求(见图4—1和图4—2)。

1.思维的功能是产生意义。

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意义。思维将事件按照已命名的类别进行整理,并为我们找出这个类别中的样例。它继续告诉我们:“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将要发生的事情,注意这里或那里,这就是思维如何清楚地理解某个情景的。”这是我们的心灵反映事物的一种功能。

图4—1 心灵的三个基本功能间复杂地相互关联着

2.情感的功能是监控或评估思维所能产生的意义——评估各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多积极或有多消极,给出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

它持续地告诉我们:对你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你需要有怎样的体验,你真的做得很好;或者相反,小心——你正陷入麻烦当中!

3.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以发起行动,并在方向上与我们所认定的渴求什么和可能得到什么保持一致。

它不断地告诉我们:这正是值得得到的!为之行动!或者相反,它告诉我们:这不值得争取,不要为之劳神。

图4—2 思维是心灵中指明事物发展趋势的部分;情感告知我们事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心灵的欲求这一部分让我们推进或放弃行动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在以下三个方面与我们交流信息:

(1)我们生活的变化趋势将是怎样的;

(2)对这些事件所持的情感(积极或消极);

(3)所要追求的目标,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在哪里(依照上述第1点和第2点的结果)。

此外,在思维、情感和欲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动态联系(见图4—3)。其中的任何一者都不断地影响着另外两者。例如,当我们想到正遭受威胁,我们便会感到恐惧,并且明显地想要逃离或攻击任何我们认为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东西。当我们认为参加一个会议将会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想避免参加这个会议,而且如果被迫参加的话就会感到厌烦。

图4—3 所思、所感以及所想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当其中一者出现时,另外两者也相应出现,这三者的功能在一种不间断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

理解你和自己的心灵存在的特殊关系

现在有一点应该非常清楚了,每个人都生活在与自己心灵的特殊而亲密的关系当中——至少是无意识的,其中的诀窍就是将这种无意识的关系转成有意识的和深思熟虑的关系。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源自我们的内部观念,这些观念是关于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自己体验到什么(从此刻到彼刻)、自己将到哪里去(我们的未来)、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过去)。另外,所有的这些观念都处在一个与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相互作用的状态,情绪和情感在我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中充当着思维运行过程评估员的角色。

对每一个我们的心灵“相信”属于积极的思想,它都倾向于自然地产生一个积极的情绪与之匹配。反之,对每个消极思想,我们的心灵都倾向于产生一个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外显地认识到我们心灵的三个功能之间持续不断地相互关系,我们将产生一个中心见解,即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那样就可以练习训导自己的心智功能。请让我们更细致地来看看这一观点。

我们体验到愉悦、快乐、沮丧、痛苦、困惑、欲望、激情以及冷淡,这是因为我们赋予每个情景我们所体验到的意义,也是因为我们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思考它,同时,还因为我们将当前情境与我们以往认为的类似情境中所产生的情绪联系起来,其中我们形成的意义可能是基于深刻的洞见、客观现实、幻想甚至对现实的认知失调性的解释。比如,两个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其中一个人可能体验到沮丧和痛苦,而另一个人却可能体验到好奇和兴奋。

请想象一下两个员工都面临相同的任务——改进办公流程以提升工作效率。其中一个人感到愤懑不满,因为他感觉“工作进行得很好”却被要求改变。这个人赋予了“提升”这个概念以负面意义,认为它没有必要且浪费时间(当如此之多的其他事情显得更重要时)。在这个人处于负面思维的情况下,他在这一过程中将体验到负面情绪。

在相同的情境中,另一个人可能会欢迎提升机会的到来,将这一情境界定为一个变得有创造性的机会,以及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下探索流程提升方式的机会。他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过程,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情绪便产生于这样一个定义。

尽管面临的实际任务非常相似,但是,一个人应付这个挑战是容易还是困难,是决定接受挑战还是彻底地回避它,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从根本上都取决于这个人的思维如何解释这一情境(请见图4—4),不同的思维和行动产生不同的情绪。

当我们理解了思维、情感、动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当我们看到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状态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思维出现,这一思维又驱动着我们去采取某些行动,那么我们便能开始分析处于我们情绪和欲求影响下的思维。当我开会时感到沮丧,我便能问自己:我实际上是对什么感到沮丧?是什么思维导致我沮丧?(见图4—5和图4—6)

图4—4 我们通过改变导致不良情感和欲求的思维来改变不良情感和欲求

图4—5 通过训导我们自己的思维,我们能够掌控心灵的三大功能

图4—6 你的思维控制着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是你控制你的思维了吗

观念检核与实践理解心灵三大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想出一个最近发生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你体验到了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沮丧、无安全感或害怕。

1.详细写下这个情境后来的发展以及你在这个情境中的感受。

2.现在请尝试指出在这个情境中导致你消极情感产生的思维,详细写下这一思维。

3.然后写下你的思维和情感如何影响你的行为。换言之,在那种思维和情感的作用下,你被驱使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内省时刻

总结你在本章中学到的主要观点,然后请按照以下方式写下你的答案。

①通过本章的阅读我内化的主要观点是……

②这些观点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

③按照这种方式下去,我的未来生活将会不同,因为我内化了这些思想,并且现在就在思维中运用这些思想……

思辨 / 立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