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兴。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因风疾失音久治不愈的顺宗将皇位让给了二十七岁的太子李纯,这就是即将带领唐王朝走向中兴的宪宗。他性情刚明果断,用人不疑,决心以法度制裁藩镇,恰好,剑南西川发生的事,给他了一个牛刀小试的机会。
成都(古称益州)在唐朝与扬州一样,是全国仅次于两京的大都会,史称“扬一益二”。在宪宗即位的时候,向来恭顺朝廷的剑南西川却出现了某种割据的迹象。
当时的西川节度使是中唐名臣韦皋,他在西川经营了二十多年,拥有雄厚实力。由于屡次击退吐蕃的进攻,他还被晋封为南康郡王。韦皋经常向朝廷进奉巨额财富,以表忠心。不过,在他的治下,资深的幕僚往往出为管内州刺史,任满之后则重回幕府,而被禁止入朝迁官,这已经使西川处于某种半割据的状态。
永贞元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暴卒,其心腹刘辟随即自称“留后”,试图效法河朔三镇,迫使朝廷任命自己为节度使。起初,宪宗因为初即位,以息事宁人为务,同意了他的要求。可是,没把这位年轻皇帝放在眼里的刘辟却得寸进尺,要求朝廷将剑南东川、山南东道这两镇也交给他。这次,宪宗拒绝了。于是,刘辟悍然举兵,直接向东川发动了进攻。
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叛乱,宰相杜黄裳建议宪宗改变德宗姑息藩镇的做法,对刘辟进行坚决镇压。第二年年初,神策军使高崇文受命率禁军出征,经过半年多的讨伐,攻破了成都,俘获了刘辟,十月二十九日,刘辟被斩于长安。平定西川,是二十五年来朝廷对藩镇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也坚定了宪宗削藩的决心。
然而,对于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与淮西、淄青等藩镇,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在经历了几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之后,到元和七年(812年),一个真正的良机出现了。
这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死,继任者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宪宗的面前。田季安之子年仅十一岁,深得人心的大将田兴被将士们拥立为节度留后,宪宗立即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表明朝廷推心抚纳之意。又派大臣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一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并免除六州百姓赋税一年。这些措施,使田兴感恩流涕,将士、百姓也欢欣鼓舞。
魏博归朝,不仅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史称“刳两河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在河朔三镇中,魏博向来是最为倔强难制的,对中央的威胁也最大。田兴的归顺,使胶固一片的河朔三镇发生了分化,也使得朝廷削藩的整个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和好转。
《平淮西碑》拓片(局部)
河北局势的好转,使宪宗得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长期对抗朝廷的淮西镇。元和九年(814年)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朝廷开始调集诸镇兵马讨伐,河北的成德、山东的淄青两镇则暗中与吴元济相勾结,甚至派刺客到长安刺杀了力主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也身受重伤。一时间,朝中群臣纷纷请求罢兵,甚至有人要求免去裴度官职以安抚藩镇之心。在这样的形势下,宪宗毫不动摇,待裴度伤势略有好转,就任命他为宰相,担负起领导讨伐淮西的重任。
经过近四年艰苦的战争,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冬,大将李愬率军雪夜入蔡州,生擒了吴元济。这位立下大功的将领,正是三十年前平定朱泚叛乱、为德宗收复长安的名将李晟之子。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淮西的平定,使天下为之震动,诸镇强藩纷纷要求归附朝廷。次年初,横海节度使程权上表,请求举族入朝,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请求纳质献地自赎,幽州节度使刘总也下决心归附了朝廷。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起先上表请求纳质献地,后又反悔,于是,宪宗以平定淮西的原班人马围攻淄青,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终于平定了淄青。
至此,宪宗的削藩事业取得了重大胜利。史称:“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发生了彻底改变,全国暂归统一。
然而好景不长,来之不易的中兴大业没过多久就功败垂成。元和十五年(820年),宦官陈弘志等杀死了宪宗,太子李恒即位,是为穆宗。
自元和时期开始对藩镇用兵以来,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国家经济不堪重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情形是“三户资一兵”,百姓负担愈加沉重,天下厌兵情绪加剧。因此,当穆宗即位之后,就开始推行“销兵”之策,即诸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不补,十年之间便销其十之三四。然而,销兵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军士落籍,成为一支变乱的潜在力量,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都加入了河朔叛乱的队伍。《旧唐书》甚至以为,“再失河朔,盖销兵之失也”。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幽州军乱,将士们驱逐了穆宗任命的节度使张弘靖,揭开了河朔再叛的序幕。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样,形势突然变得不可收拾。七月底,成德军又乱,节度使田弘正(也就是宪宗时率先归附朝廷的魏博节度使田兴)与其家属将佐三百多人遇害。第二年,田弘正之子、魏博节度使田布也被逼自杀。
至此,河朔三镇再次脱离了朝廷的控制,朝廷与他们之间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僵持局面。至于其他藩镇,则大多数时间里都在唐王朝的控制之下,这也是宪宗努力削藩的成果。
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唐末出现的超强藩镇才开始打破均势,以兵力压制群藩,最后导致了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