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法显西行与魏晋佛教的发展

2020年6月14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法显西行与魏晋佛教的发展。

后秦弘始二年(400年),一位名叫法显的中国僧人,从长安出发,渡沙河、越葱岭前往中印度求法。他先后到达西域、印度、锡兰,最后经由苏门答腊,回到建康,历时十余年,游历了西域及中亚三十多个国家。他写的《佛国记》,介绍了这些国家的宗教、风土人情、文化地理,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法显像


《佛国记》书影

洛阳,曾经是北魏的国都。北魏后期,洛阳地区寺院林立,佛塔成群,被西域僧人视为佛国乐土。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每年四月八日为礼佛日,前此一天,洛阳各处的佛像一千余躯全都会聚于景明寺。至八日,依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

四月八日这天,“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

法显译作

众多的寺塔,盛大的佛事,吸引了大批西域僧人前来洛阳。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憩息场所,宣武帝在洛阳城西大觉寺东又修建了永明寺。此寺“房庑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阶砌。百国沙门三千余人,西域远者,乃至大秦国,尽天地之西垂,耕耘绩纺,百姓野居,邑屋相望,衣服车马,拟仪中国”。大批西域僧人来到洛阳,在洛阳长住者甚至还耕耘绩纺,仿效中原衣食习俗,他们返回西域,也必然会将这些文化带回去。

天水麦积山石窟

3—6世纪,佛教传遍大江南北。

佛教遍染华夏,华夏改造了佛教。

华夏文化以它博大的胸襟包容了佛教,同时又赋予它一系列新的特色。

它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们用它辅助治理国家;它是经济的实体,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种种特殊照顾;它具有思辨性,闪耀着哲学思想的智慧;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连着华夏中原沃土,一端连着西域中亚文明;它是艺术的瑰宝,赋予山川岩石灵动的生命。

佛教 / 北魏孝文帝 / 龙门石窟 / 葛洪 / 云冈石窟 / 龙门石窟 / 麦积山石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