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罪己诏。
武帝意识到,政策的转变已经等不到下一代了,必须提前改弦更张。
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大臣提出,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开屯田,设亭障,以巩固汉在西域的地位。武帝借此之机颁布了轮台诏,批评屯田是“扰劳天下”,他深刻反省和检讨自己多年来的执政策略:“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同时提出国家政策的全面转变:“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即政治上从严刑峻法转向宽松温和,经济上从垄断财利转向发展农业,对外关系上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对待百姓从重赋繁役转向轻徭薄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艳萍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罪己诏的形式来自我批判的皇帝。有了错误能主动承认,而且能积极改正,这一点是应当肯定的。因为当时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连年战争使国库空虚,这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不满,很多批判的声音随之而起,这让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反思。
针对武帝即位以来热衷求仙的举动,田千秋上奏:“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由于这些年来求仙一无所获,武帝此时也省悟:“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只是可以少些病罢了。”于是欣然同意田千秋的提议。由于田千秋两次上奏均吻合武帝心意,于是拜为丞相,封富民侯,寓意为“思富养民”,宣明武帝休养生息的决心。
武帝的这一举措扭转了汉帝国“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厄运。
武帝一直非常清楚汉建立以后的政局变化和自己的使命,他曾说:“汉家庶事草创,加之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因此,到了晚年,他可以改弦更张,与民休息。这也正是他超越秦始皇的地方。
后元二年(前87年),七十岁的武帝病逝,临终前,立八岁的少子弗陵为太子,即汉昭帝,命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政。
东汉史学家班固盛赞武帝在“稽古礼文”方面的功绩,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察举贤才,兴建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建封禅,“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有三代之风,称其“雄材大略”。但又批评他不如文、景恭俭济民。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则认为,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几与秦始皇无异!然而,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是因为武帝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不同时代的史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武帝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无论如何,汉武帝不愧为雄才大略之主,其文治武功均对此后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