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剑指匈奴

2020年6月12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剑指匈奴。

战国中期,匈奴崛起。他们不断蚕食、征服周边弱小民族,并南下侵扰中原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迫使匈奴北迁。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匈奴趁中国内乱,又南下夺回河套。

秦汉之际,匈奴头曼单于太子冒顿杀死他的父亲,夺取单于之位。这是一位强有力的君主,他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很快便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

汉初,匈奴不断侵犯汉朝边境,进行掳掠。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南下攻打汉分封的诸侯国韩,韩王信不敌而投降。匈奴直抵晋阳。汉高祖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前往阻击,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陷入匈奴包围圈,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高祖通过贿赂单于阏氏(夫人),才得以逃脱。此役对汉朝来说是一次重大挫败,百姓编歌谣:“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单于天降瓦当,内蒙古包头市出土。


单于和亲瓦当,内蒙古包头市出土。

平城之战令高祖意识到,当时尚不具备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的国力,于是采纳谋臣刘敬的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和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汉将一位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第二,汉每年送给匈奴大量丝绸、酒、食物等礼物;第三,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之国;第四,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高祖死后,惠、吕、文、景四朝均选送公主,与匈奴续订和亲之约,赠送的礼物数量逐年增加。

“和亲”虽然缓解了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匈奴一旦遭遇灾荒,就撕毁合约,南下掳掠。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十四万骑兵甚至深入到距长安仅七百里的地方。

更让汉朝君臣感到耻辱的是,高祖死后,冒顿单于送了一封国书给吕后,说:“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大怒,要斩使者,发兵攻打匈奴。当时群臣情绪激昂,但几位头脑清醒的大臣,理性分析形势,认为出兵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吕后知道他们说得有理,只得婉辞回书,重修和亲之约。

匈奴无疑是汉的心腹之患。文帝时,贾谊曾上书,发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的慨叹。其所谓“可为流涕者”指的就是匈奴边患。他痛心道:“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文帝时曾有意抗击匈奴。文帝三年(前177年),匈奴入侵河套地区,文帝调集八万骑兵,前往高奴,准备阻击。匈奴闻风撤走。文帝亲临甘泉,阅兵视察。恰在此时,国内发生诸侯王反叛事件,文帝遂罢兵回朝。次年,匈奴求和亲,文帝召开朝议,让大臣讨论是继续和亲还是出击。结果大臣都认为应当和亲,致使文帝放弃北击匈奴的想法。

壮怀激烈的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然而,对于汉是否具备独自对抗匈奴的能力,他没有十足的把握,他需要一个同盟者。他听说,匈奴大败月氏后,月氏人西迁至西域一带。冒顿单于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器,月氏人对匈奴恨之入骨。武帝于是决定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秦汉时将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这里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他们生活在沙漠的绿洲上,或以游牧为业,或以农耕为主,或兼营农牧业。对于汉朝人来说,西域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一个叫张骞的郎官响应招募。武帝于是派这位年轻的冒险家,率领一百多位应征者,携带大量丝绸、食物,从长安出发了。由于路途遥远,途中又要经过匈奴之地,谁也无法预想张骞一行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建元六年(前135年)年底,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亲。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一如既往地分为主战、主和两派,最终主和派占了上风。虽然武帝听从了多数大臣的意见,但显然这并非他的本意。

两年后(元光二年,前133年),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豪族聂壹通过大臣王恢上言,建议诱歼匈奴。这一次,武帝坚定地站在了主战派一边。

汉朝调集三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山谷。聂壹诱匈奴十万骑前往马邑,距马邑百余里时,单于看到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不禁心中生疑。他抓获一个汉军吏,从他口中得知武帝的计划,立即杀死聂壹,掉头撤退。

汉匈从此断绝和亲,汉匈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凯

“马邑之谋”是汉朝第一次有计划地试图与匈奴人展开军事上的角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它的标志性意义很大,实际上“马邑之谋”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大幕。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武帝令汉军分四路出击,每路一万骑,围剿匈奴。汉匈战争正式开始。

四路军中有两路战败,一路未与匈奴遭遇,只有将军卫青率领的一路直捣匈奴单于府——龙城,歼灭七百人。这个小小的胜利,给朝野上下极大的鼓舞。

卫青是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弟。卫子夫曾是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青是公主家的家奴,出身卑贱。武帝到姐姐家玩时看上卫子夫,平阳公主便将她送进宫。她很快便给武帝生了个儿子,当时武帝已经二十九岁,第一次有儿子,因此对卫子夫十分宠爱。卫青也长得一表人才,善骑射,善结交,武帝认为他有将帅之才,对他格外器重,不断提拔他。起初,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但经此一役,都佩服武帝知人善任。

此后,汉军连年与匈奴交战,不断取得胜利。

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兵击败楼烦、白羊王,收复河套地区,汉在这里设朔方(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今内蒙古五原)。

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大败匈奴右贤王,斩首一万五千余人,右贤王仅率数百人逃脱。

西汉马踏匈奴石雕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今甘肃临洮),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大黄山)一千余里,大败匈奴,杀两王,俘浑邪王子,歼灭八九千人。

当年夏,霍去病越过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河上游),至祁连山(今甘肃酒泉南方),歼灭三万余人,俘两千五百人。

这两次战役给匈奴右翼以致命打击,造成匈奴内讧。这年秋天,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四万余人降汉。汉在河西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十八岁进宫,任侍中。他和卫青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杰出军事人才,善骑射,骁勇善战。他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后,很快便脱颖而出。经过这两次战役,他的地位逐渐跃居卫青之上。

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分两路出击匈奴。卫青部出塞千余里,穿越漠北,重创单于部,单于仅率数百骑逃走,汉军追至窴颜山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歼敌一万九千人。霍去病部出塞两千余里,大败左贤王部,斩首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临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

匈奴从此一蹶不振,他们编歌谣唱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其主力向西北远徙,出现“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向新建立的西北、北方边郡移民,修筑长城、烽燧,派兵数十万屯田戍守。

茂陵石雕之伏虎,霍去病墓前。

两年后(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十分悲痛,将其安葬在自己的寿陵——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将坟冢建成祁连山的样子,以此纪念他北伐匈奴的伟大功绩。

中国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