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阅读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篇阅读的层次-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主动的阅读-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阅读就是学习-老师的出席与缺席-第二章阅读的层次+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学习阅读的阶段-阅读的阶段与层次-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阅读的速度-逗留与倒退-理解的问题+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阅读者要提四个基本问题-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三种做笔记的方法-如何培养阅读的习惯+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理论性作品的分类-第七章透视一本书-叙述整本书的大意-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单字vs词义-找出关键字-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找出字义-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句子与主旨-找出关键句-找出主旨-找出论述-找出解答-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受教是一种美德-修辞的作用-暂缓评论-避免争强好辩-化解争议-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偏见与公正-论点是否正确-论述的完整性-分析阅读的三阶段-第十二章辅助阅读-阅读需要相关的经验-我们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或发展脉络-导读与摘要给了我们初步的评价判断-运用工具书-使用字典-使用百科全书+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两种实用性的书-说服的角色-赞同实用书之后-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像文学-读想像文学的“不要”-阅读想像文学的一般规则-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如何阅读故事书-关于史诗的重点-如何阅读戏剧-关于悲剧的重点-如何阅读抒情诗-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难以捉摸的史实-历史的理论-历史中的普遍性-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关于文摘的注意事项-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了解科学这一门行业-阅读科学经典名著的建议-面对数学的问题-掌握科学作品中的数学问题-关于科普书的重点-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哲学家提出的问题-现代哲学与传承-哲学的方法-哲学的风格-阅读哲学的提示-厘清你的思绪-关于神学的重点-如何阅读“经书”-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阅读社会科学的容易处-阅读社会科学的困难处-阅读社会科学作品+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在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所扮演的角色-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客观的必要性-主题阅读的练习实例:进步论-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主题阅读的原则-主题阅读精华摘要-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好书能给我们什么帮助-书的金字塔-生命与心智的成长+看书十倍速?速读真的这么神奇?-如何进行阅读和学习-普通人有两种阅读方式,其中一种是完全错误的-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阅读法+如何阅读-第1部分 文字与口语,阅读科学的基础-第1章 揭开阅读科学的神秘面纱,解决刻不容缓的阅读问题-阅读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阅读-第2章 文字与口语的结合,让阅读变得可行-短信,文字与口语的结合-被省略的信息,不完美的完美-文字与口语,不同的表达方式-第3章 文字的属性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楔形文字是如何出现的-消亡的楔形文字-与口语匹配的文字-第2部分 阅读背后的科学,我们是如何阅读的-第4章 眼睛限制了阅读,我们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注视和扫视,常见的阅读模式-阅读时眼睛的感知范围-注视实词,扫视虚词-人类的阅读速度到底能有多快-常见的速读骗局-尽可能多地阅读,并涉猎新的阅读内容-第5章 提高阅读能力,同样需要大数据和统计学-语言中的冗余让我们更好地阅读-正字法对熟练阅读很重要-阅读中的纵横字谜和数独游戏-第6章 儿童是如何学习阅读的-儿童的阅读能力是如何发展的-从字母歌开始识别字母-词汇量对于阅读很重要-给儿童朗读并不等于教授儿童阅读-识别单词并发音是儿童阅读的出发点-第7章 我们是如何理解文字的意思并完成阅读的-语音信息是熟练阅读的基本条件-无法完全对应的拼写与发音,不规范的书面英语-天下没有免费的正字法午餐-我们是如何学习阅读单词的-表示方法-学习-第8章 诵读困难症及其影响-诵读困难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智商水平并不能解释诵读困难症-诵读困难症真的存在吗-行为干预,识别诵读困难症患者-关于诵读困难症的一些困惑-诵读困难症出现的先兆-诵读困难症患者的语音障碍问题-语音伞-诵读困难症的另一面-第9章 诵读困难症患者的大脑机制-四种不同类型的获得性诵读困难症-大脑的阅读回路-语音与语义区在大脑中的分布-诵读困难症患者的大脑-第3部分 重新定义阅读教育-第10章 美国人的阅读水平-第11章 教育与科学,两种文化的交织-第12章 阅读的未来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2018年4月19日 字数:2280 来源: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提供人:爱到停止
摘要: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了,而这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阅读”分两种,一是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二是,一个人试着读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你有一个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设你有一本想要读的书。这本书是某个人用文字书写的,想要与你沟通一些想法。你要能成功地阅读这本书,完全看你能接获多少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

当然,这样说太简单了。因为在你的头脑与书本之间可能会产生两种关系,而不是一种。阅读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经验可以象征这两种不同的关系。

这是书,那是你的头脑。你在阅读一页页的时候,对作者想要说的话不是很了解,就是不了解。如果很了解,你就获得了资讯(但你的理解不一定增强)。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么这个作者跟你就是两个头脑却在同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这本书中的讯息只是将你还没读这本书之前,你们便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

让我们来谈谈第二种情况。你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让我们假设—不幸的是并非经常如此—你对这本书的了解程度,刚好让你明白其实你并不了解这本书。你知道这本书要说的东西超过你所了解的,因此认为这本书包含了某些能增进你理解的东西。

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把书拿给某个人,你认为他读得比你好的人,请他替你解释看不懂的地方。(“他”可能代表一个人,或是另一本书—导读的书或教科书。)或是你会决定,不值得为任何超越你头脑理解范围之外的书伤脑筋,你理解得已经够多了。不管是上述哪一种状况,你都不是本书所说的真正地在阅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人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人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感觉上确实就是如此。这是最主要的作用。当然,这比你以前的阅读方式要多了很多活动,而且不只是有更多的活动,还有要完成这些多元化活动所需要的技巧。除此之外,当然,通常需要比较高难度阅读要求的读物,都有其相对应的价值,以及相对应水平的读者。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我们再多谈一些。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种阅读的目的。因为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二者之间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阅读目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否则,我们一路读下来早就应该被困住或吓住了,这是说如果我们够诚实、够敏感的话。

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这种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肯定是会发生的,否则,无论是透过演讲或书本,谁都永远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了。这里的“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和你已经知道的资讯在同一水平的资讯。

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要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和他原先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一个人对美国历史已经知道一些资料,也有一些理解的角度时,他只要用第一种意义上的阅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类似资料,并且继续用原来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假设他阅读的历史书不只是提供给他更多资讯,而且还在他已经知道的资讯当中,给他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也就是说,他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他原有的理解。如果他能试着掌握这种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就是在做第二种意义的阅读了。他透过阅读的活动间接地提升了自己,当然,不是作者有可以教他的东西也达不到这一点。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就是我们这本书主要关心的对象。而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人,都有能力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只要我们努力运用这样的技巧在有益的读物上,每个人都能读得更好,学得更多,毫无例外。

我们并不想给予读者这样的印象:事实上,运用阅读以增加资讯与洞察力,与运用阅读增长理解力是很容易区分出来的。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光是听别人转述一些讯息,也能增进很多的理解。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幸运的是,只要你学会了这一点,为获取资讯而阅读的另一点也就不是问题了。

当然,除了获取资讯与理解外,阅读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就是娱乐。无论如何,本书不会谈论太多有关娱乐消遣的阅读。那是最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而且那样的阅读也没有任何规则。任何人只要能阅读,想阅读,就能找一份读物来消遣。

事实上,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时,也就同时有了消遣的效果。就像一本能够增进我们理解力的书,也可以纯粹只读其中所包含的资讯一样。(这个情况并不是倒过来也成立:并不是每一种拿来消遣的书,都能当作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来读。)我们也绝不是在鼓励你绝不要阅读任何消遣的书。重点在于,如果你想要读一本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好书,那我们是可以帮得上忙的。因此,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我们的主题就是阅读好书的艺术。

阅读 / 资讯 / 理解 / 主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