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镜像反应:模仿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天分吗

2020年6月24日  来源:大脑的故事 作者:(美)大卫·伊格曼 提供人:paoji68......

镜像反应:模仿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天分吗

随着人的成长,我们面临的社会挑战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除了语言和行动,我们必须理解音调变化、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当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讨论,大脑这台机器便忙着处理复杂的信息。这些运作完全出于本能,人根本察觉不到。

很多时候,要更好地理解某样东西,就是看看缺了它们,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有个名叫约翰·罗比森(JohnRobison)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完全不了解大脑的正常社会活动是什么样的。他总是受其他孩子欺负,遭人嫌弃,他只喜欢机器。他说自己宁愿跟一台拖拉机待在一起,因为至少它不会取笑自己。“我猜,我能学会跟机器交朋友,也学不会跟人交朋友。”他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技术的热情让约翰走上了当年欺负他的那些人梦寐以求的事业之路。他才21岁,就成了KISS乐队的巡回演出设备管理员。可即便身边围着传奇摇滚巨星,他的视野还是跟别人不一样。人们问他,几位不同的乐手是些怎样的人,约翰却会解释他们怎样用7套串联在一起的低音功放系统在太阳体育场演出。他说得出低音系统的功率一共是2200瓦特,能列出各种放大器及它们使用的交叉频率是多少。但对那些通过低音系统唱歌的乐手,他一件事也说不出来。他住在一个只有技术和设备的世界里。不过,约翰直到40岁,才最终被确诊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这是自闭症的一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约翰的一生。2008年,他应邀参加哈佛医学院的一项实验。阿尔瓦罗·帕斯夸尔-莱昂内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用经颅磁刺激来评估大脑的一个区域的活动怎样影响其他区域的活动。经颅磁刺激仪在头部旁边发射一道强磁脉冲,这引起了大脑里的一道小电流,暂时中断了局部大脑的活动。实验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研究团队使用经颅磁刺激,对准了约翰大脑里参与高级认知功能的多个不同区域。最初,约翰报告说刺激没有产生影响。但在一轮刺激中,研究人员将经颅磁刺激对准了他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这是大脑在进化中较新出现的一个区域,参与灵活和抽象思维方面的活动。这一次,约翰报告说他感觉有点不同。

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1%。虽然人们已经确认了它跟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但近年来,确诊患有自闭症的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几乎没有什么科学证据能解释这一增长。在没有患自闭症的人当中,大脑的许多区域都参与寻找与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关的社交线索。可在自闭症患者身上,这种大脑活动却不够强烈,与此伴随而来的,就是他们的社交技能不足。

研究人员先为约翰·罗比森戴上脑电电极帽,再把经颅磁刺激线圈放在他头旁边。

约翰给帕斯夸尔-莱昂内博士打电话,说刺激的作用似乎“解锁”了他体内的什么东西。约翰报告说,作用持续到了实验结束之后。对约翰而言,它开启了洞察社会世界的一扇新窗口。从前,他根本意识不到他人的面部表情流露出的信息,但接受实验之后,他察觉到这些信息了。约翰对世界的体验,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帕斯夸尔-莱昂内对此有些怀疑。按照他的认识,如果作用是真的,它们维持不了多久,因为经颅磁刺激的效应一般只能持续几分钟,最多几小时。虽然他并没有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他承认,经颅磁刺激似乎对约翰造成了根本上的改变。

在社交领域,约翰的体验从黑白变成了全彩。他现在能看见一个之前从来看不到的沟通频道了。约翰的故事不光暗示新的治疗技术有望改善自闭症。它还揭示了在后台运行的无意识机制的重要性,我们清醒的每一刻,都投入到了社会联系当中——大脑回路不断根据微妙的面部、听觉和其他感觉线索,解码着他人的情绪。

成年很久并对自闭症有所了解之后,约翰才对面部表情传递的复杂信息有了了解。“我看得出人气得发狂的样子,”他说,“但如果你问及更微妙的表情,比方说,我觉得你挺可人,我怀疑你有所隐瞒,我真的喜欢做那个,我希望你做这个——我对这类的事就完全没概念了。”

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大脑回路都在根据极其细微的面部线索解码着他人的情绪。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是怎样迅速又自动地解读面部表情,我邀请了一组人到我的实验室来。我们在他们脸上放置了两根电极,一根在额头上,一根在脸颊上,借此测量他们表情的小幅变化。接下来,我们让他们观看人脸的照片。

面部肌肉的细微动作,可以用肌电图来测量。

参与者看着表情为微笑或皱眉的人脸照片时,我们可以测量到短期的电活动,表示他们的脸部肌肉有非常细微的运动。这是“镜像”反应使然,也就是说,人会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面部肌肉模仿所看到的表情。人会用微笑对应微笑,哪怕肌肉运动轻微得都看不出来。人就是会在无意间彼此模仿。

镜像反应阐明了一个奇怪的事实:结婚多年的夫妻会变得越来越像,结婚越久,该效应越明显。研究表明,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穿同样的衣服或留着同样的发型,而是因为他们多年来“镜像”对方的脸,皱纹模式逐渐变得一样了。

我们为什么会“镜像”呢?它有什么目的吗?为了找到答案,我邀请另一组参与者来到实验室。第二组人跟第一组人类似,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点:新的这一组人,接触过全世界最致命的毒素。如果你摄入这种毒素,哪怕只有几滴,大脑也无法再命令肌肉收缩,你会因为肌肉麻痹而死,再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由于横膈膜无法运动,你将死于窒息。考虑到这些事实,人似乎不可能花钱给自己注射这种东西。可竟然有人真的会注射。这种毒素就是从细菌中提取的肉毒杆菌毒素,市场上常用的品牌名称叫“保妥适”(Botox)。把它注入面部肌肉,会使面部肌肉麻痹,从而减少皱纹。

然而,除了美容,保妥适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副作用。我们给使用过保妥适的受访者展示了相同的照片。在肌电图里,他们的面部肌肉表现出较少的镜像反应。这倒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他们的肌肉运动已经遭到了人为削弱。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另一件事,2011年,戴维·尼尔(DavidNeal)和塔尼娅·沙特朗(Tanya Chartrand)首次报告了该现象。我采用跟他们相同的实验设置,让两组参与者,即保妥适组和非保妥适组观看面部表情,从待选的4个单词里选择出能最准确形容所示表情的一个。

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展示了36张面部表情的照片,每张照片都伴有4个单词。

平均而言,使用了保妥适的参与者,表情识别正确率更低。为什么呢?一种假说认为,缺乏来自自己面部肌肉的反馈,他们解读他人表情的能力也变差了。我们都知道,保妥适使用者的脸部比较僵硬,不够灵活,要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情绪很难。而出人意料的是,自己脸部肌肉僵硬竟然也让他们难以解读别人的表情。

不妨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结果:我的面部肌肉反映了我的感受,你的神经机制利用了这一点。如果你想了解我的感受,你会自己来试试模仿我的表情。你并不是有意为之,这一过程发生得很快,而且你察觉不到,但对我表情的自动镜像,让你得以快速评估我可能是怎么感受的。这是你大脑很擅长的一招,以此更好地理解我,更好地预测我会做什么。当然了,这只不过是它诸多绝招里的一个。

模仿 / 自我完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