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朋友在后台跟我留言,说是不是最近关于修身的内容是不是太多了一些。我看了一下,确实有点多了。
不过,在这里重申一下我重点写的几个领域吧。如果说特点,我们就是要做传统经典的现代化解读,而且是让经典重新走入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我们的核心,所谓的分领域,基本是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的场景来划分的,
比如:
个人成长,每个人对于成长的定义,其实都不太一样。我们所说的个人成长,其实是开启智慧,为什么说是开启智慧,因为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没有去很好的利用。那智慧是什么?智慧其实就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企业管理,偏重于中国式的人性化管理。一说到管理,大家更多的是想到现代企业管理。但是,中国式的人性化管理,却能给我们开启另外一扇门。多说两句吧,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基本都是来自于西方,而起源就是流水线,这其实是将人的工具属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想办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很多人会说,所谓的中国式管理,不就是整人,不就是帝王术吗?那你确实太小看了我们的先贤大哲们。中国的经济哲学和管理哲学,出发点和重点,都在《管子》里,这也是我重点讲的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以前的文章。
商业智慧,商业智慧和个人智慧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是,这里的商业和个人的不同在于,我们要学会利用组织这种形式,利用组织的效用,把人变为人才,把人才凝聚到一起。真正的商业智慧也不是交易的艺术,而是用一个强大的组织,如何去解决这个社会、人类面临的问题。
家庭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更多的是家庭的和睦以及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传承相关的内容,这个也写了不少。
总结下来,我们的核心宗旨是:让经典回归理性,回到生活,融入世界,走向未来。
回归理性,就是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排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还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有人干啊。光吵吵没用,我们先干着再说,我们还有很多不成熟、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赐教,多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再就是,我们一直强调,每种文化都是看待这个世界的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只有用不同的角度、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相,而不是要做那井底之蛙,也不能管中窥豹。所以,我们从来不排斥西方的经典,包括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再说回到修身吧,今天再写一篇,明天开始换个方向,另外,我们也会加强选题规划,避免一个类型的选题长期连续写。
其实,一说起来,我们也都知道修身的重要性。
《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里,其实就是说,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我们外在的行为,以及我们的很多得失,可以说都是修身的结果。
很多人说:人不轻狂枉少年。这话真没错,如果你年少的时候轻狂不起来,很可能是你自己的身体的问题,非得装作少年老成,不光是很容易被人识破,也没啥好处。但是,那些在青年阶段就悟透了人生道理的人除外。
有时候轻狂,是一时快意,而后患无穷,是给自己惹了一堆麻烦,制造了很多障碍。但是,又有多少人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呢?
就像有人说的,二十岁的时候不轻狂是没志气,三十岁的时候还轻狂,就是没头脑。
修身,说的简单点,就是要学会和自己的欲望相处,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有些人说要祛除所有的欲望,如果没有了任何一点点欲望,那人基本也就成了行尸走肉了。而且欲望本身是生命的一种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但是如果欲望太过了,则会成为一种毁灭的力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其实都一样。
所以,对于欲望,不是要彻底的祛除,而是要有所节制。
回到个人的角度,我们今天就重点谈几个和欲望有关的问题:
第一,每个人生阶段的欲望都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学会节制的欲望也不同。
《淮南子·诠言训》: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
也就是说,年少轻狂的时候,要学会节制一下自己的轻狂,壮年时身体、财富、地位基本都达到了人生的顶点,这个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倚强凌弱,简单粗暴,而人到老年,基本失去了赚钱能力,则更期望用手里的利来换取别人的照顾,老来贪利有他的道理。不过现在基本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再就是用资产也可以实现财产性收入,也就没必要那么贪利了。不过有些人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贪寿,其实,能让人长寿的绝对不是保健品,而是豁达的心胸,健康的心理,贪寿,有时候比贪财、贪利更可怕,而这些贪反而对健康是有害的。
第二、错把欲望当成了目标。其实,对于真正的高人来讲,是没有目标的,他的目标就是他认知到的天命,就像孔老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是物来则应、随遇平衡,他们的目标是自己的使命。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需要一定的目标作为阶段性的灯塔。但是,很多人错把欲望本身当成了目标,错把目标实现后的享受本身当成了目标。
第三,欲望很难被克制,而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自律也是一种压力,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但是压力通常情况下都会会导致人的动作、思想产生极大的变形,根本也不可能再真正静下心来客观、公正的思考。
其实,处理压力的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断的压力训练,让我们能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旦突破那个阚值,你会崩溃的更彻底。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真正的把这些东西放下,不被名利所扰,不为得失所犹的时候,你才能从容的面对这些压力。如果你觉得做什么都不顺,或者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先从欲望的角度去分析,估计你能在:利益、面子、恐惧这些东西里找到答案。我建议对自己训练的顺序是:先放下面子,再放下本能的恐惧,然后再放下利益。
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要重点分享的内容,还是来自于:
《淮南子·诠言训》: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 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置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性。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接而说之,不知利害,嗜欲也。食之不宁于体, 听之不合于道,视之不便于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割痤疽,非不痛 也;饮毒药,非不苦也;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渴而饮水,非不快也;饥而大食,非不澹也;然而弗为者,害于性也。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必为 之制,各得其所。由是观之,欲之不可胜,明矣。
简单的翻译一下:圣人凭心处事,众人以物欲行事。君子施行正气,小人施行邪气。内心观念符合本性,外在行为符合义理,遵循事理而行动,不受外物的牵累,这就叫“正气”。热衷于滋味、沉溺于声色,喜怒无常,行动不考虑后果,这就叫“邪气”。邪气与正气互相伤害,物欲与本性互相损伤,二者不可并立,一方树立,另一方必废弃,所以圣人是抛弃物欲而依顺本性。眼睛喜看美色、耳朵喜听音乐、嘴巴爱尝美味,接触这些东西就喜欢上它们,这就是不懂嗜欲的害处;贪吃暴食不利于身体安宁,听淫声不合于大道,看美色不利于天性。这口、耳、眼三种器官争着接受物欲,而能制约它们的是义理,即“心”。割除毒疮不是不痛,喝下有毒性的药汤不是不苦,但是病人愿意忍受,这是因为对身体健康有帮助。渴了喝下生水也很痛快,饿了大吃一顿也很惬意,但是人们不这样做,这是因为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以上四种情况,耳、目、鼻、口这些器官是不知取舍的,只有用“心”才能够控制它们,让它们适可而止,各得其所。由此看来,欲望不可任用,以物欲行事是不行的,这十分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大凡调养身体保养天性,就要做到调节起居、适量饮食、平和喜怒、劳逸结合,让这种养生之道始终落实贯彻,这样邪气就很难入侵到你的身体中来,哪像因担心肿瘤产生、毒疮发作而预防着那样伤神费心!那能够盛下整头牛的沸腾大鼎,蚊蝇是不敢靠近的;那昆仑美玉纹理精细,尘埃是无法污损的。圣人丑不内萌而心灵纯洁、美不外致而心灵善美。所以祭祀只是为了思念亲人而不是为了祈求神灵降福,宴请只是为了对宾客表达敬意而不是为了回报,唯有不汲汲追求才能够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这一段其实对于心灵和欲望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已经说得极其明白了。心灵是正气,而我们那些不合理的欲望就是邪气。就像中医所说,我们需要的是”扶正祛邪“。
过度的欲望,有时候只会给你帮倒忙。
而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执念,也是一种过度的欲望。
《淮南子·诠言训》
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 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内修极而横祸至者, 皆天也,非人也。故中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而不惊,自信其情。故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万乘之主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简单的翻译一下:
君子行善,不一定能使福必到;君子不做坏事,也不一定能使祸不降临。福的到来,不是靠自己追求的,所以得到幸福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祸的降临,不是自己招惹的,所以遭受不幸也不后悔自己的行表。内在的心性修养遵循一定的准则,如横祸降临,那就是天意了,不是人为的。所以应时常内心静漠恬淡,不要因外物牵累对德的修养;做到狗吠而不惊,对自己纯真的性情充分相信。所以懂得道的人不迷惑,知晓命运的人不忧虑。万乘大国的君主死后,人们将他的尸骸埋在旷野地里,而在庙堂上祭祀他的神灵,这是因为精神比形体贵重。所以精神处于制约地位,形体就服从精神,如形体制约精神,精神就会耗尽。聪明虽然管用,但还必须返归到精神上来,达到这种虚静中和境界的叫做“太冲”。
为善去恶不一定能让我们远离一切祸,所谓的善恶有报,是别人用来评价结果的,而如果自己用善恶有报来评价自己,可能就已经失去了善恶有报的本意。
当你放下善恶有报的执念的时候,善恶的报,总会在你不经意间到来。
所以,这里总结说: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
我们现在常说要有忧患意识,这本身并没错,有忧患意识不是为了让你焦虑,如果你因此而焦虑是不懂得忧的方法和原理,其实,就是用当下的豫来避免未来之忧,而不要让对未来的忧,妨害了你当下的最优。
懂得节制,重要的就是先要学会和自己的欲望友好的相处,这样才能活的极致,活的极致就是不忧、不惧、不惑,我们才能生活在每一个最好的当下。